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广播大多采用直播了。直播为新闻的“快”创造了条件,但“快”还不等于“新”,带“露珠”新闻须得具备两个条件,即内容新加传播快。内容不新传播再快也  相似文献   

2.
随着春天的降临,首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发出一项春风扑面的倡议:采写出更多的带“露珠”新闻。带“露珠”者,即如顶着晨雾上市的菜蔬,青翠鲜嫩,形象地突出一个“新”字。新闻不“新”由来已久。那些脱水  相似文献   

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揭示给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印象也就有很大差异。这个道理在稿件评优过程中也得到了印证。  相似文献   

4.
有各种监督意识,本篇论述的监督意识,是专指新闻舆论监督意识。何谓“舆论”?通常认为,即众人的议论,或公众的意见。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舆论”一词,最早见于《三国志·魏·王朗传》:“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新闻舆...  相似文献   

5.
采写“带响”的新闻是广播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那么如何采制好“带响”的广播消息呢,我想从三个方面谈体会.  相似文献   

6.
采写新闻就是“采写故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这是美国新闻学者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新闻理念。他们认为,一个记者在采访中,如果回答不出“故事在哪里”,那么他就写不出新闻来。新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反映,必须有许多生动活泼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采写新闻说到底就是“采访说故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故事”当然是事实,但“故事”比“事实”又进了一步,故事更具有新闻性、可读性和传播性。读者需要故事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组织了一次调查,将来自美国18家报社的76位30岁以下的年轻记者分成几个小组,讨论了“年轻人想读什么样的报纸以及为什…  相似文献   

7.
如果把《新闻与写作》这次举办的“新闻采写一得”征文活动,形象地比作是在一部分专业和业余新闻工作者中间搞了一次打靶比赛的话,那末,一部分参赛者之所以名落孙山,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他们草率上阵,不瞄靶心,慷慨射击,发发脱靶,浪费弹药。《当记者要求快求实求新》一稿(见附件),可谓是这类稿件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8.
鲁炜 《中国广播》2012,(6):85-86
一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客观世界。客观世界蕴涵着无数好新闻,只有走进基层、深入基层,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挖掘,才能真正了解大千世界,发现生活之美。要“独具慧眼”,以更加巧妙、更为丰富的视角,找到别人没想到的角度、挖掘别人没达到的深度;要“眼见为实”,视真实为生命,做到“不是亲眼所见的不报道、不到现场采访的不报道、不经审查核实的不报道”。  相似文献   

9.
“各位同仁你们好,为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本报二版拟定本周至年底开办《解难送暖到边关》专栏。稿件为现场见闻、一事一报,1200字左右,配照片,请各位抓紧采写。”去年11月3日,军报军事部后勤组组长刘明学给我发的一则短信,使我这个到报社工作刚刚半年的新记者很是激动,我感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在接下来的近3个月时间里,我采写的一批稿件,经过编辑部同志的指导和精心打磨,先后有8篇见报,其中有4篇刊发在二版头条位置,有2篇被报社评为好稿。  相似文献   

10.
7月4日,我在人民日报(华东版)上发表了一篇不起眼的小特写《悠悠党报情》。写的是兴化市农行开发区分理处职工钟金城,20年如一日收集3000多种党报,并于“七一”前夕举办家庭党报展览的事儿。第二天一大早,老钟专程赶到我办公室,握着我的手说:“您在文章里说我对党报的感情好比孩儿对待母亲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相似文献   

11.
从一名基层通讯员到企业新闻干事、特约记者、宣传科长,再到企业报社社长,我在企业新战线上走过了近二十个春秋,在报刊电台发表新闻作品1000多件。回顾我走过的新闻采写历程,总结在新闻采写上的心得,我的体会是做到"九多"。1、多学:这是一个基本功问题。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尤其人们把记者称为"杂家",意思是什么都要学习和了解。要在学习好新闻专  相似文献   

12.
张礼伦 《新闻三昧》2008,(1):106-107
从一名基层通讯员到企业新闻干事、特约记者、宣传科长,再到企业报社社长,我在企业新战线上走过了近二十个舂秋,在报刊电台发表新闻作品1000多件。回顾我走过的新闻采写历程,总结在新闻采写上的心得,我的体会是做到“九多”。  相似文献   

13.
这里说"靓新闻"指观点正确、尺度把握恰到好处、题材出众、写作新颖,让读者看一眼就能留下痕迹,很久以后还能娓娓道来的新闻。这些新闻或因题材难得、典型;或因标题制作"鹤立鸡群"而动人心弦  相似文献   

14.
15.
这里说“觏新闻”指观点正确、尺度把握恰到好处、题材出众、写作新颖,让读者看一眼就能留下痕迹,很久以后还能娓娓道来的新闻。这些新闻或因题材难得、典型;或因标题制作“鹤立鸡群”而动人心弦;或细细品味有种“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篇却是泛泛新闻难以堙没”的感觉,读后让人有所深思和启迪,或使人豁然开朗,顿时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6.
一忌写“模仿新闻”。新闻,本应取之于生活,贵在创新。可是有的通讯员却总是在报纸上找题目,强照葫芦硬画瓢。新闻姓“新”,最欣赏的是独创,最忌讳的是模仿。有经验的记者、通讯员每天都看报纸,但他们不是从报纸上找已经报道的  相似文献   

17.
一场官司开庭,原告和被告双方律师便展开一场唇枪舌战,争得面红耳赤,而法官却安然稳坐.平心静听,体庭合议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明断是非曲直,进行公正判决。由此推出,我们新闻工作者也应具有“法律意识”。地方说,面对各种矛盾交织的批评报道,面对诸多有争议的新闻事件,我们也有判断是非曲直的问题.兼听则明,笔下文章才能够客观公正,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目的;避免给当事人做新闻律师,偏听偏信.文章偏袒一方,从而误导了读者,损伤了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新闻工作者为何要增强“法律意识”,这首先是新闻…  相似文献   

18.
19.
近日,一位年轻记者向人倾诉:他最近采写什么,什么都难采写好,时常有“掉链子”的感觉,与自己以前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有时候写稿甚至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往外挤,越想挤就越挤不出来,越挤就越痛苦不堪。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