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兴国是著名的将军县。然而当今儿童生活在和平、安逸的年代,对将军精神已陌生和疏远了,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将军精神。可见,把具有特色红色资源的将军精神渗透到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中,结合当前新形势,教育引导儿童学习将军精神,传承将军精神,树立远大理想,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兴国是著名的将军县。然而当今儿童生活在和平、安逸的年代,对将军精神已陌生和疏远了,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将军精神。可见,把具有特色红色资源的将军精神渗透到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中,结合当前新形势,教育引导儿童学习将军精神,传承将军精神,树立远大理想,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质疑精神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前提.培养儿童的质疑精神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儿童的质疑精神作为儿童的一种敢于提问的态度,在其具体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不仅需要给予儿童充分自由的探索空间,而且应在尊重儿童活动的主动性和主体性的基础上,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和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人文分别标识着人类两种不同的精神取向.从儿童精神的自我中心化到人文取向的人之自我意识的表达,从儿童感知世界的整体混沌化到人文生成与承纳的主客统一,从儿童潜意识化的精神涌动到人文存在的不可言明性或隐喻性,从儿童生活的诗性逻辑到人文文化的性情化理解,从儿童的游戏精神到人文自由的永恒追求,可以发现儿童精神与人文文化的精神取向和思维方式的吻合一致.儿童精神是一种人文性的精神,儿童精神所呈现的是一幅"活"了的人文文化之景观.在技术理性主宰的现代文明中,儿童教育对于童心的呵护从根本上而言就是在履行重塑人文价值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5.
传统儿童教育的误区可以归因在没有认识到儿童的精神发生现象和发生规律.没有认识到成人的精神世界是要经过儿童的精神世界的数次结构性转换才能达成.对儿童精神发生现象的无知是成人本位的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创作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的根源之一.中国传统教育和传统儿童文学创作所强调的将成人世界的"大道理"教给幼小儿童、时下流行的儿童读经运动等等,都是脱离儿童世界的.中华民族迄今在文化层面上尚未建立现代儿童观念和现代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6.
精神追求:儿童艺术教育的必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儿童艺术教育中,人们往往过多关注儿童艺术技能的获得,有意无意地忽视艺术教育活动中儿童的精神追求.如何在精神层面思索儿童艺术教育的真谛,是广大儿童艺术教育者无法回避的课题.教师要在儿童艺术教育活动中自然、随机地激发儿童与艺术对话的渴望,在对话中不断提升儿童的艺术感受力、创造力,最终实现儿童艺术教育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7.
闽南童谣曾陪伴世世代代的闽南地区儿童健康成长.闽南地区的儿童喜欢吟唱闽南童谣,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闽南童谣充满游戏精神,即自由和愉快的精神.闽南童谣的游戏、闽南童谣的想象都蕴含着游戏精神,儿童从中感受到自由和愉快.自由和愉快正是儿童本真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8.
儿童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拥有独特的精神特质.儿童精神的自我中心化、整体混沌性、潜意识化、诗性的逻辑和游戏性.构筑起童年特有的成长旅程和文化世界.照应于儿童独特的精神与文化世界,儿童的早期教育应该是一种生活化及活动性的教育,一种生态化及陶冶性的教育,一种性情化和充满诗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续范亭将军是一面光辉的旗帜,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高尚的道德典范。山西省原平市范亭中学是以范亭将军的光辉名字命名的,自1946年成立以来,学校就形成了用范亭将军精神教育人、激励人、培养人这一光荣传统和办学特色。进入新世纪,学校新的领导班子继往开来,进一步确立了弘扬范亭精神,培育世纪英才的办学方向,决心让范亭精神成为学校的灵魂和精神支柱,继续在全校师生中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续范亭将军是一面光辉的旗帜,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高尚的道德典范。山西省原平市范亭中学是以范亭将军的光辉名字命名的,自1946年成立以来,学校就形成了用范亭将军精神教育人、激励人、培养人这一光荣传统和办学特色。进入新世纪,学校新的领导班子继往开来,进一步确立了“弘扬范亭精神,培育世纪英才”的办学方向,决心让范亭精神成为学校的灵魂和精神支柱,继续在全校师生中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1.
方红 《教育导刊》2010,(3):19-22
儿童精神研究经历了从属阶段、独立阶段和推崇阶段三个阶段,儿童精神逐渐从成人文化里分离出来,获得前所未有的地位和关注.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儿童精神"并未获得真正的尊重,儿童精神面临渐渐消逝的危机.对此,教育须守望儿童的"精神家园",其基本理路就是精神教育的实施和儿童哲学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对小学生而言.童年是充满趣味且富有意义的.小学作文教学理应关注儿童的心灵感受和精神家园.因此,小学作文应当是"童化作文",即应该用儿童的精神去阐释,用儿童的文化去观照,用儿童的生态去构建,使小学作文成为真正的儿童作文.然而,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儿童精神"失真现状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3.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是游戏着的人.对儿童来说,游戏不仅仅是玩,也是探索周围世界的方式.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习作课堂上引入游戏,但对游戏形式的关注远远大于对游戏精神的思考.习作课上的游戏应该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些形式,也不是仅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解决一些写作内容上的问题,而应该强调游戏精神融入习作教学.游戏精神是一种愉悦的精神、被认同并享受其中的精神,尊重规则并且向往自由的精神、创造的精神、非功利的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4.
理性精神是学前教育存在和前进的动力,是批判、反思乃至建构学前教育终极理想的精神家园,两者在价值理念上是同一的.自启蒙运动以来,伴随着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理性精神自身逐渐膨胀乃至分裂,工具理性、科技理性逐步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并渗透到学前教育的各个领域,价值理性日趋式微,儿童的生命和精神需求被放逐、儿童发展单向化、学前教育远离儿童生活,儿童逐渐消逝在学前教育之中.学前教育回归“育人”本性,让儿童在自我生成与自我创造中彰显自我的具体生命,是克服理性精神危机,让儿童回归学前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数学规定的背后是数学精神与文化的体现.引导学生对规定进行探讨,可以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与创造能力,可以培育儿童的数学素养,可以让儿童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这种探讨,必定基于儿童视角,引导儿童与数学规定进行“对话”,才能达到对规定的理解与悦纳.  相似文献   

16.
儿童文化是基于其天性和需要并通过同伴交往所形成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儿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和.儿童文化定义了儿童艺术,儿童艺术反哺着儿童文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儿童文化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缺失主要表现为沉默的自由主权、缺失的游戏精神、消逝的诗性逻辑以及破碎的感觉和反应.儿童文化缺失的最直接原因是成人文化的专断控制,最深层原因则是对儿童以及儿童艺术的误解.重构儿童文化需要重新认识艺术中的儿童,确保儿童文化不受侵蚀;需要提升教师艺术素养与能力,净化儿童文化环境、丰富儿童文化资源;需要艺术教育回归生活,立足儿童文化的生长基地.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日本,儿童精神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强调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密切联系,适应日本的文化和教育传统.鼓励儿童形成坚韧、努力、协调及自律等精神品质.成为符合日本社会需要的人。日本儿童的精神教育主要强调培养四方面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黄军 《华章》2010,(26)
儿童是整体多元的生命体,儿童有认知、品德、精神、个性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这些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联系的.科学的幼儿教育应从生命的活力出发去追求精神创造,建立科学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19.
【教学案例】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聂将军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表现了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以及人道主义精神。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人物形象,我在教学中抓住第二段聂将军的语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陈锐 《华章》2012,(17)
对儿童来说,绘画是和游戏、音乐、舞蹈等同样重要的表现领域,它不仅可以反映儿童的绘画技能发展,而且还可以揭示其深层的认知发展.美术教育应该是创新精神为重要目标的综合教育,创新精神正是儿童需要培养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