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各地纷纷实施名目繁多的“名师工程”。一时间,打造“名师”潮此起彼伏,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教学先进等各种“名师”不断出炉。在一些地方,只要学历、职称较高,教学和考核成绩较好,有几篇论文发表,开几节公开课,就可以有资格当“名师”了。因此,个别学校,三年五载下来,就会“造就”一些数量可观的不同级别(县级、市级、省级)的“名师”。给人一种感觉:“名师”似乎是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生产”出来的。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实施名目繁多的"名师工程",一时间,"名师"制造潮风起云涌,各种名师纷纷出炉.什么教学新秀、骨干教师、专业人才、学科带头人;什么优秀教师、教学先进、特级教师……只要学历、职称较高,教学和考核成绩较好,有两篇论文发表,上两节公开课,就可以论资排辈,等待当选名师了.因此,不少学校,三年五载下来,就会造就几十名不同级别(县级、市级、省级)的名师.这难免给人一种感觉,"名师"其实是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生产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李镇西 《班主任》2013,(5):62-64
最近几年,各地许多学校都掀起了“打造名师队伍”的热潮,据说以此可以带动“教师专业成长”。什么是“名师”呢?通俗地说,就是有影响的优秀教师。那么,“名师”是可以通过“打造”得来的吗?把“打造”一词用于“名师”是近几年的事。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就觉得挺不舒服。“打造”是一个工业车间流水线作业的概念,是和模具化操作相联系的。独具个性的人,怎么可以像生产机械部件一样被“打造”呢?想象一下——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教师,被输送到流水线上,规范于某种模具,然后“哐当”一声,所谓“名师”就被“打造”而且是成批量地“打造”出来了。这不荒唐吗?  相似文献   

4.
我,长大的儿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1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名师人生”栏目拿什么奉献给一直关心、喜爱这个栏目的读者?李吉林老师饱含真情的《我,长大的儿童》,如一首优美的儿童教育诗,它浓缩着李老师成长的足迹,充盈着她“爱会产生智慧,爱与智慧改变人生”的育人情怀……可以说,李吉林及所有的名师都有耀眼的荣誉和光环。“名师人生”栏目就是让读者从名师平凡的人生的真实感悟中,去领略所有的名师都是在终身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学科教学的探索中,走上成功之路的。如果广大读者能在每位名师成长、探索的过程中受到启迪,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建立起个人的反思型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则是我们开设“名师人生”栏目的初衷。  相似文献   

5.
或许是种种机缘,或许是勤奋求索,我一不小心竟然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名师”。每当有人说我是“名师”时,我就不由自主地反问自己:我真的是‘名师’吗?什么是“名师”?是桃李满天下,还是教研成果卓著?或因教书育人事迹突出被传媒渲染……认真反思,所有这些,我似乎平平,可以说没有骄人之处。说实在的,这不是我谦虚,因为桃李满天下是教师集体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6.
成尚荣同志在《人民教育))2009年第1期提出了“名师应当是思想者”的观点。一、名师应当有也必须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主张,是名师成长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它关乎名师的文化品质和教学品位,也关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主张是名师“教育自觉”的关键性标志。名师应当是思想者,是“反思性实践家”。思想者、反思性实践家存在的价值之一,就在于思想,  相似文献   

7.
自己也是“追星族”的一员,但是,我追的“星”不是影视明星,而是于永正、孙双金、王崧舟、孙建锋等名师。自己也曾有幸聆听过他们的课堂教学,总能被他们那先进的教学理念,精妙的教学设计,纯熟的教学艺术,还有那真诚的师爱所深深折服!当然,每次听完课、取完经之后,我也总会“学”上“一招半式”,将名师的教案照搬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很想自己也“过把瘾”,然而每次总是事与愿违,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学预设相去甚远。为什么呢?我的教学设计与名师们是一样的,甚至连名师们的过渡语、评价语都一字不差地用上了,怎么会这样呢?到底应该学名师的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校本教研交流会上,一位青年教师模仿一位特级教师的教学设计上课,结果适得其反,心生纳闷。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并不少见,由于现在网络便捷,搜索一下,名师的课堂录像、教案等资料尽收眼底。于是。同一版本的课例可以在短时间内“异构”出多种新的课例,却很少能“成功升级”。名师的课,我们可以学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全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实施名目繁多的"名师工程",一时间,"名师"制造潮风起云涌,各种名师鲜有出炉,什么"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只要学历、职称较高,教学和考核成绩较好,有两篇发表的论文,上两节公开课,你就可以论资排辈,等待当选"名师"了.因此,不少学校,三年五栽下来,就会造就几十名不同级别(县级、市级、省级)的"名师".这就给人一种感觉:"名师"其实是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生产"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07,(21)
近年来,全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实施名目繁多的"名师工程",一时间,"名师"制造潮风起云涌,各种名师新鲜出炉,什么"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只要学历、职称较高,教学和考核成绩较好,有两篇发表的论文,上两节公开课,你就可以论资排辈,等待当选"名师"了。因此,不少学校,三年五载下来,就会造就几十名不同级别(县级、市级、  相似文献   

11.
魏世宏 《甘肃教育》2011,(14):56-56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两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符合课改需要。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可以减少教学中的“遗憾”,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使教师从传授型向学者型转变.为教师能力提升提供了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的高效,重在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和直接有效的作用。那么,我们到底该反思什么和如何进行反思呢?  相似文献   

13.
倾听——走进“名师会客厅”,打开“名师老照片”,聆听四名师讲述动人的教育往事,感受他们的人生智慧和敬业精神;在“名师访谈”现场,四名师深情回首来时路,道不尽探索之苦、成功之乐,说不完爱的教育、梦的追求。欣赏——这里有我们精心选编的“名师新课”,从他们的简约设计和备课说法中,您可以感受到新课标精神在老教师身上的成功践行;这里有他们精彩课堂的“经典回放”,欣赏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师名作”,如何能不由衷地感佩这些令人赞叹的”大家手笔”?领悟——名师成功的奥秘在哪里?他们不同的思想和风格是什么?看看“名师自述”,想想个中…  相似文献   

14.
秦培元 《文教资料》2006,(31):36-3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业,教师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而“名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其领衔作用、示范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辐射作用都是巨大的,其数量和质量如何将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水平的高低。我校能走出困境,走出江苏,走向全国,成为普教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成为中国名校,全在于一大批“名师”的奋力支撑,可以说,没有“名师”,就没有洋思。洋思过去的成名,得益于“名师”,洋思可持续发展,也必须依靠“名师”。我校“名师工程”培养目标是:在三年内,建设一支占全校教师总人数30…  相似文献   

1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业,教师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而“名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其领衔作用、示范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辐射作用都是巨大的,其数量和质量如何将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水平的高低。我校能走出困境,走出江苏,走向全国,成为普教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成为中国名校,全在于一大批“名师”的奋力支撑,可以说,没有“名师”,就没有洋思。洋思过去的成名,得益于“名师”,洋思可持续发展,也必须依靠“名师”。我校“名师工程”培养目标是:在三年内,建设一支占全校教师总人数30…  相似文献   

16.
群聚效应作为一种促进教学名师发展的结果是人们能够直观看到的一种现象,但是作为一种动力却是教学名师以个体我的“心理场”为基础与其它教学名师通过一种非正式的组织形式自发性的聚拢。以教学名师的教育生活世界的实践为发展的沃土.在进行平等自由的教育教学交往互动活动中,教学名师个体“心理场”的平衡和“稳态”被这种互动活动打破。为了追求个体“心理场”格式塔的完整性,教学名师必然会调整个体的发展需求并完成将需求付诸于实践的行动。这就为教学名师个体的发展和群体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发展的动力,形成教学名师发展的群聚效应。  相似文献   

17.
名师,是基础教育一线教师中的杰出代表,是优质教学范例的集大成者。名师教学视频为一线教师的“实践”和“反思”提供了多种机会,它与文本教学相比不同的是所提供的是“不加修饰”的课堂情况,它可以捕获大量的课堂细节,可以真实再现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深刻体现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平常我们听到“每天事情太多”“每天表很多”“三天两头活动多”等,对于写教学反思这件事则草草几行字就应付了。其实,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今天上的课,我们就会有不同的见解,或许昨天的错误今天可以挽救,或许今天的失误在明天就不会再次上演,这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重复做好这一件事,我们就能逐渐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19.
李陈荣 《甘肃教育》2022,(14):49-53
语文教育是一种智慧教育,项目化教学的有效实施,可以通过项目培训的形式,帮助教师形成“智慧教育的智慧”。阅读名师的教学智慧成果,尤其是名师的教研论文,可以有效促进语文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教学智慧的生成。借力——阅读名师智慧,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名师,要链接实践问题、紧跟前沿方向、关注主题研究、关注课题研究来选择研读材料。具体的阅读策略是:初读,把握主要内容;细读,探析段落结构;研读,聚焦文章“亮点”;“链读”,关注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理想课程的转换器,“名师工程”的价值毋庸置疑。随着“名师工程”的深入,更多的教师会接受名师的称号,迈入名师的行列。可是,正如人们所知的,名师绝不仅仅意味知名度高,也不是所有的名师都能经受岁月的检验,都能在教育史上留下自己的轨迹的。何谓名师?名师如何成长与发展?名师群体呈现什么共同特征?如何借助名师工程,更好的总结、推介名师经验,改进教师培训、培养策略?这些问题,有必要给予足够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名师不是超级明星,不可以速成,所谓“积累岁月,见道弥深”。名师必须经由实践的历练与时间的沉淀而变得深厚、丰盈、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