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构思:新课标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许多老师采用“历史活动课”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去参观各种纪念馆、博物馆、历史遗迹等,让真实的历史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既学习了历史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真可谓一举多得。但问题是并不是每个学校都具备这样的条件,于是我就想,何不设计一个虚拟的展览馆,让学生“身入历史”,在亲身感受历史的过程中,学习历史。基于这种想法,我把整堂课设计为带领学生参加“郑和下西洋”展览馆的形式,非常新颖。具体有四个展厅,如图。  相似文献   

2.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没有后继者,没有使中国更加开放、更加富强?而为什么晚于郑和近百年的哥伦布等西欧航海家的远洋探险航行却揭开了西欧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序幕?这两个问题是学术界早就讨论过的:有主要从海洋意识、海权观念方面考虑的,也有主要从历史背景方面考虑的。本文使用政治学中有关利益的理论,从目的与利益的关系的角度尝试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回答。  相似文献   

3.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没有后继者,没有使中国更加开放、更加富强?而为什么晚于郑和近百年的哥伦布等西欧航海家的远洋探险航行却揭开了西欧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序幕?这两个问题是学术界早就讨论过的:有主要从海洋意识、海权观念方面考虑的,也有主要从历史背景方面考虑的。本文使用政治学中有关利益的理论,从目的与利益的关系的角度尝试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回答。  相似文献   

4.
郑和七下西洋是明初盛事,也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滥觞.记载反映涉及下西洋的典籍文献很多,还有明人讴歌下西洋的长篇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但最为集中、全面、系统记载的重要史籍莫过于"三书一图"--即<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和<郑和航海图>.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郑和下西洋的学者中,中科院自然科学所研究员宋正海称自己是一个“持异见者”。根据他的观点,郑和不能完成地理大发现,由欧洲人发现美洲是历史的必然。他甚至还提出,即使郑和航海到达西欧,今日世界历史格局也不会有根本性不同。英国海军退役潜艇军官、航海史学家孟席斯历  相似文献   

6.
公元1405年,郑和奉明成祖之命开始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航。郑和下西洋始终执行了“厚往薄来”的既定方针,这反映了我中华大国之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7.
“5E学习模式”与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整合,体现了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本文以研究性学习活动课《评价郑和下西洋》一节为例,分析“SE学习模式”与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实践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现行高中中国古代史课本第六章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重点是介绍郑和下西洋及中俄雅克萨之战的历史。对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教科书写道:“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要,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说到下西洋的情节与意义:“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合作的领域也不断延伸。“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技能人才的紧缺,严重影响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国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本土化人才的使命。为此,需要分析当前“郑和学院”建设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探讨如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郑和学院”,以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和更有力的人才支撑,打造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多元品牌。  相似文献   

10.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同时结合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船模兴趣小组的师生们按照历史资料还原一支模型船队,并在一张巨幅地图上“远航”。闻知十来名初中生将在老师指导下,沿着郑和当年的路线“驾船出海”,记者昨天与校长曹跟林约定后来到该校课外活动课堂上一探究竟。前人尝试——不多教学楼7楼的活动室里,几名男生正专心致志地打磨着手中的木片、木条,锉刀、胶水等各种材料堆满了桌子,已有几艘船模样初显。“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我国历史悠久的船文化精髓,所以孩子们做起来特别自豪!”指导老师张育心介绍,由于学术界对郑和…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观念上“郑和下西洋”与长城的修建一样 ,都是做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而载入史册 ,倍受歌颂的 ,但在 2 0 0 0年高考试卷中却不止如此。语文卷的长城题 ,更注意引导考生认识长城的“封闭”与“愚钝” ,进一步触及政治文化与民族心理这样深层次的问题 ,引人注目 ,发人深省 !历史卷的“郑和下西洋”题 ,放之于地理大发现的比较中 ,让考生比可比之处 ,见不可比之点 ,追根溯源找出历史的症结所在 ,深化了思想教育的内涵。目前 ,我国教育正面临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时期 ,如何使教育适应这种转变 ?如何通过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的素…  相似文献   

12.
为推进职业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江苏实施职业教育“郑和计划”,致力于打造江苏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郑和计划”的优点表现为服务意识强和服务水平高,不足集中在品牌意识不强和全省职教资源整合不到位。为确保“郑和计划”品牌化顺利推进,江苏高职院校应聚焦品牌特色、品牌制度和品牌文化,找准品牌定位、推进内涵建设,优化政策体系、加强机制建设,深挖郑和精神、做好舆论宣传。  相似文献   

13.
郑和卒年卒地,正史无载。郑鹤声、郑一钧“郑和1433年死于古里”一说,现已成为主流看法。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全文与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及卒年卒地无关,其附录《非幻庵香火圣像记》,作为孤证,作者来历不明,且内容错乱残缺,关键之句“时有太监郑和等”,“和”为小号字,乃后人小注,不足为凭;郑文摘录之有关文字与明万历刻本影印件有多处差异,误将小号字“和”抄录为大号字“和”,将小注讹为正文,据此立说实不可信。明代郑和下西洋原始史料《瀛涯胜览》、《西洋番国志》“天方国”条,及2010年南京祖堂山洪保墓葬出土的《大明都知监太监洪公寿葬铭》表明,宣德八年正使太监郑和本人并未亲自出使古里国,而是副使太监洪保充正使率分艨出使,不存在郑和1433年死于古里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食货志·田制》中"随粮定区"、"鱼鳞图册"等条为线索,逐字逐句对不同版本的《食货志》进行比较研究,并勾稽其于《明实录》之最早出处,试厘清《明史·食货志》的史源在流传过程中字里行间的些许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化的主要标志是频繁的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的太爆发,以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交替兴起。随着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而来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艰难起步。中国卷入或部分地卷入世  相似文献   

16.
再论“非智力因素”问题──答颜世富等四人邹大炎最近,有友人函告,在《江西教育科研》1995年第2期上刊载有与我商榷的文章。后借来刊物拜读,知是燕国材教授的四位学生写的为老师辩护的文章,题目为:《究竟是谁歪曲了创立非智力因素理论的事实真相─—与邹大炎同...  相似文献   

17.
自从一九三二年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发表以来,异化理论便成了西方学者研究的热门。但是,由于他们的立场出发点不对,因此,对异化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一方面,他们从理论上歪曲马克思曾经使用过的异化概念,人为地制造“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的对立,从而诋毁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他们从现实上,用所谓的“异化理论”来攻击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把社会主义国家存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需要静心默想,潜心会文,需要人情入境,入味人心。在教学中,紧紧切合课文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切感悟语言学习的韵味,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这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不同的文本,语言一定具有不一样的特点,我们该如何来巧妙预设,  相似文献   

19.
需要是人的本质属性。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生产关系的形成,促进人类社会发展。需要是迫使人去从事一切生产活动的原初动因,通过生产实践活动,人的需要才能够得到实现和满足,同时使人的内在本质力量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20.
辨驳下的趋同──先秦诸子百家论“信”伦理道德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驳下的趋同──先秦诸子百家论“信”伦理道德观念康志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而私学的兴起,则造就了一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同时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由于这些学派所产生的地域、所接受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