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长星 《传媒》2002,(10):31-31,33
坚持党报正确的舆论导向,人们往往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报纸的“正”报上,认为这块发的是“硬新闻”,是体现党、政府和人民群众“喉舌”的主阵地。这是自然的。但是,与此同时,决不能忽视了作为除了新闻、评论之外的报纸第三大块,即有着固定板块的“副刊”的宣传作用。“副刊”虽然刊登的多是一些“软新闻”,但在担负党报宣传任务中绝对不是“配角”和“附属”之刊。相反,由于副刊内容、形式上的生动活泼,贴近性、可读性强等特点,弥补了“硬新闻”在宣传中很可  相似文献   

2.
“规定动作”通常指的是发挥党报的宣传功能,完成党委指定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重要战略部署,一个时期的中心以及事关全局的重要会议、领导人的重要活动等宣传任务。与之相对应的“自选动作”,是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选择人民群众关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新闻,认真倾听和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采用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新闻报道,发挥党报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创造性地完成好宣传任务,让“规定动作”出彩,则是弘扬主旋律的一个重要课题。 开掘富矿 从读者的关注度中出新 党报宜传的“规…  相似文献   

3.
魏焱 《新闻知识》2000,(9):38-39
党报“周末版”是党报副刊的一种,也就是每逢周末出版的党报副刊。 我国早期的报纸副刊,内容大多是诗文、琴棋书画、掌故轶事,还有“鸳鸯蝴蝶派”小说,甚至谈妓女、捧“戏子”,与“正刊”内容并无关联。至辛亥革命前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副刊为了进行革命宣传,开始将副刊的宣传报道与新闻版作配合。而今我们的党报副刊,更是报纸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说党报正刊是报纸的主力军的话,那么“周末版”可称为报纸的一个方面军。 80年代,鉴于十年动乱中报纸的千人一面,着重刊登文艺作品的报纸副刊格外受欢迎,各报纷纷创办的“周…  相似文献   

4.
党委的中心工作多是带有全局性的工作,也是市级党报宣传的重点。可以说,这类报道的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都很高。但是,我们的一些市级党报在宣传报道中,只记住了“守土有责”和“服务服从”,却忽略了“办好办活”,以致影响了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各地“外树形象”的要求,地市级党报在办好本地报纸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自身人力、信息资源,让地方新闻走向全省、走向全国。因此,在新形势下,“对外宣传”成为各地市级党报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保定日报社集中力量抓对外宣传,使外宣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成为保定市宣传工作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6.
“办好本地新闻吸引人,办好文化副刊留住人。”这是新疆哈密日报社结合广东、河南等地先进办报理念,对党报时政民生新闻和文化副刊相融合的《哈密日报·周末》提出的办报思路。笔者认为,这也是地州市党报副刊正在探索和追寻的路子。  相似文献   

7.
中央提出宣传思想工作要“三贴近”,给报纸副刊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原则和精神动力。地方特色是地方党报副刊发展的生命之源。让广大群众成为副刊版面的主角,让老百姓走上副刊片面的舞台,就会使读者觉得副刊里所叙述的故事好像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所阐明的哲理就是自己的亲身体验,从而在报纸和读者之间营造一个共鸣区。地方党报副刊走“平民化”道路是一种趋势,但是,“平民化”绝不是“庸俗化”,盲目趋俗,大量刊登一些花哨引人、庸俗无聊甚至有悖于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文章。这是与报纸副刊的本质要求背道而驰的,是曲解报纸副刊“平民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葛诗畅 《新闻窗》2006,(3):74-75
群众路线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或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群众路线一直被党视为不断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而被传承下来。伴随着党一道发展起来的党报新闻事业,一直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宣传阵地,发挥着“集体组织者”和“集体宣传者”的重要作用,具有与其它行业不同的内容和特色。当前,党的群众路线在党报工作中的体现,已形成六大基本任务。本文仅就这些任务的内容和特色,试作部分总结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同样,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党报在新时期做好工作、发展事业的根本保证,是新闻工作者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的具体体现。作为地方党报,《汕头日报》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新闻宣传全局,致力于在新闻实践中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群众化、基层化、具体化、形象化。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国际副刊是地方党报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它刊登的是国际时事,地域上具有距离感,所以,更需要在接近性上下工夫。 所谓接近性,是指新闻媒介宣传报道的内容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而其宣传手段、宣传形式又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我们知道,要作到这些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国际副刊版,要想做到“接近性”有很多不利因素。一是国际副刊版的定位所决定的。地方报纸原来一般不开设国际副刊版,近些年来,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为扩大影响、扩大订户,开设了国际副刊版,以补充时事版的某些不足。但它只能刊登国际上发生的新闻,在一般情况下,只是守株待兔,如果不能有针对性地选稿、编稿,便很难做到接近性。二是国际副刊版一般只是时事版的补充和延伸,如果不能打破固定模式,大胆改革,在版面编排、设计、栏目设置上别出心裁,办出风格,办出名堂,也很难体现出它的接近性。  相似文献   

11.
找好结合点     
端木夏 《新闻界》2001,(4):58-58
新闻与宣传,各自遵循的规律不一样,不是同一的事物。新闻与宣传又相通,新闻可作宣传;宣传能用新闻。没有宣传性的新闻是有,但在国家没有消亡,阶级依然存在的世界,不用新闻作宣传的新闻媒体却没有。给报纸特别是给党报写新闻,既要遵循新闻规律,又要担负宣传的任务。这便是新闻写作的一大难处。说难,并不是说两者是不可兼得的“鱼与熊掌”,而是难在找好二者的结合点。请读一读《高科技逼高水村办大学》(见附稿),就不失为一篇“鱼与熊掌”兼得的新闻;既有新闻价值,又具宣传意义。农民变成了市民;一个农业村变成了一个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12.
郑志荣 《新闻界》2003,(4):44-45
言论是党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主要体裁,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抓住了言论宣传,就抓住了新时期宣传平台上的“利器”。市州党报是一级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喉舌,特殊的宣传定位决定了言论在市州党报中的特殊地位。市州党报的言论既是引导舆论方向的,也是为当地党委政府指导工作服务的,比其它一般宣传报道体裁方式更直接、更贴近,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统一干部群众思想、克服思想障碍、指导目标方向、纠正工作偏差、明辨是非、振奋精神的重要作用,是地方政治舆论的“风向标”。市州党报的言论必须在吃透党的路线、方针…  相似文献   

13.
在“见解”、“声音”、“评论”、“观点”正成为不同类型媒体共同争夺的叉一个制高点的今天。如何凸显党报特色,提高宣传水平和效力?新闻评论意义十分重大。它直接代表新闻编辑中心发言,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它还直接宣传、传达、解释党和政府的政策与主张。并表达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起着反映社情民意和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新闻评论作为判定一张报纸政治面貌的旗帜,最直接的反映了报纸工作人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也体现了报社同广大读者以及整个社会的联系,它的身上承担着为党和国家扬旗立盲的不二使命。  相似文献   

14.
新闻策划与创新是党报的永恒主题,按照“三贴近”的要求,认真探索新闻报道策划与创新的实现途径,增强党报宣传的影响力、亲和力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新闻报道的策划,就是在不违背新闻事实真实性的前提下,对报道的内容、形式进行有意识的谋划、设计和包装,它是对新闻价值再次认识的过程。策划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能使新闻报道的主题更明确、内容更集中,形式和角度更新颖,更能吸引读者。新闻报道的策划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而言,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报纸编辑应该是“烹调大师”。特别是文学副刊,更应该精心制作,使其“色、香、味”俱佳,成为读者喜闻乐见的“精神快餐”,以发挥潜移默化的启迪和鼓舞作用。一、文学副刊的“色”,应该是特色。这种特色是通过融合在作品中的思想含量、美学含量以及信息、知识含量来体现的。特别是党报副刊,不仅在办报宗旨和宣传基调上要与正刊一致,而且包含着应有的价值法则和新闻时效,既是一块文艺百花园,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是报纸正刊的深化和补充。对此,一要强调思想性。在文学副刊的策划和编辑中,要始终把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放…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宏观策划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还只是停留在一种常规的、平庸的报道上,就谈不上新闻策划。创新是新闻策划的灵魂,而且要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上。新闻报道宏观策划如何创新是摆在地市党报目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地市党报新闻报道宏观策划的创新要遵循新闻规律和宣传规律,按照“三贴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党报在新闻改革中如何去争取更多的受众,增强新闻贴近性、可读性至关重要。社会新闻是党报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充分发挥社会新闻贴近性、可读性的重要特征,使之成为党报宣传的一个重要亮点,已时不我待。那么,如何让地方党报的社会新闻出“彩”呢?  相似文献   

18.
许青 《军事记者》2003,(12):46-47
“三贴近”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体现,是新闻传播规律的本质要求。我国传媒要进一步增强宣传效果,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关键在于坚持“三贴近”。“三贴近”思想为当前我国媒体尤其是党报党刊的新闻改革提供了总体方向。认真领会和贯彻这一思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是新闻界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坚持“三贴近”,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的必然要求。作为意识形态的工具,任何传媒都是一定阶级、政党利益和意志的代表。世界上没有任何超阶级的传媒。我国传媒是党领导下的宣传舆论机构,是党的耳目喉舌。当前,加强党对传媒…  相似文献   

19.
刘波 《传媒观察》2005,(11):5-7
头版是党报的旗帜、龙头,也是党报的脸面和窗口。它代表党报的风格和品位,集中体现党报的舆论导向、编辑方针和新闻特色。办好党报头版,以厚重实惠的内容吸引读者,以大方新颖的版面打动受众,是党报改革的关键。面对市场经济的压力,很多党报的副刊、周末版、经济新闻、社会新闻版尝试了各种尝试,而作为“脸面”的党报头版受党报性质、舆论宣传导向的限制,在改革创新上落在了其他版面的后面,成为党报改革的“硬骨头”。  相似文献   

20.
“三贴近”是紧密结合宣传思想工作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新闻宣传工作需要切实把握的重大理论原则问题,是改进新闻工作、提高报道质量需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实现“三贴近”要求,对提升党报影响力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