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30年来学术界对民国地方政权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地方政治制度、地方自治、党政关系、县官群体等方面。在地方政治制度上,学者对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时期的国家体制、地方制度以及社会变迁作了详尽的探讨,学术成果显著;在地方自治上,学界主要是对省自治和县自治以及自治的步骤进行了探究;在党政关系上,主要是研究党权弱化于政权的变化过程,并讨论了此种变化的主客观原因;在县官群体上,主要考察了县官的任用程序、奖惩办法和薪俸待遇等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不断发展,民国时期地方政权的研究也面临着资料收集困难分析不够充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体育教学大纲体系的讨论1978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学体育教学大纲》的试行草案,在编写原则中提出“以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为准则”,并指出:“在安排教材时,要打破以运动竞赛为中心的编排体系。”这两部大纲颁发后,引起了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体系的热烈讨论。有的提出体系的概念是什么?有的问为什么要打破“以运动竞赛为中心”的体系?认识很不一致。赞成大纲提法的人,认为学校体育  相似文献   

3.
交流式教学法好,还是语法翻译式教学好,许多语言学家和教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认为交流式教学法不实用,有的认为语法翻译式教学过时了。有的赞成交流式教学法,有的赞成语法翻译式教学法。本文作者认为,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交流式教学和翻译式教学法应共同存在相互结合,才能推动英语教学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黄遵宪地方自治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受日本地方自治的影响,萌发并初步形成了地方自治思想.戊戌时期,曾将其地方自治思想付诸实践,主要体现在筹建地方自治政权和地方议会两个方面.戊戌以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黄遵宪地方自治思想日益成熟.他主张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提出了"合群"思想,以解决传统社会向现代国家的转型和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5.
中学俄语课本采用调型以来,有各种各样的反映: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有的则持怀疑态度。我想在这里发表个人的一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要不要采用调型?在这个问题上不外乎两种意见:一是要,一是不要。 在要的意见中有一条理由,就是教材应该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学校讨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质量、改进教法、贯彻方针的会上,教师们发言很踊跃。有的积极拥护,有的很不同意,有的说:“让我想一想。”我赞成这“让我想一想”的态度。认识事物要有一个过程。减轻负担、提高质量、改进方法、贯彻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生动活泼地  相似文献   

7.
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之后,陆续颁行一系列有关地方自治的法令法规以巩固统治基础,发展地方事业。这些法令法规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的影响,并使他的许多地方自治主张具体化、系统化。但由于社会经济化条件不够成熟,地方自治法令法规本身存在严重问题,自治经费不能确定且筹措困难,以及党部与行政部门不能密切配合等原因,国民政府未能实现由官办自治向民办自治的转化,这次规模宏大的地方自治运动成效甚微。  相似文献   

8.
中共从诞生开始就与地方自治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共始终坚持其民主本质,成立初期,在批评联省自治的同时它并不反对真正民主的地方自治,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也明确支持地方自治。抗战时期它把地方自治纳入到施政纲领之中,领导各根据地实现了地方自治,并以其为动力推进全国政治民主化。抗战胜利后还把地方自治作为确保中共解放区、夺取东北的有力武器。建国后,地方自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民族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村民自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中共的地方自治思想和实践对于促进国家政治民主、解决民族问题和国家统一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程代熙著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回忆老作家欧阳山1988年8月在一次座谈会上,针对当时文艺界的自由化思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七个赞成和不赞成: 1.赞成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不赞成主观唯心倾向。2.赞成和人民大众相结  相似文献   

10.
1.材料一: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他说: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 材料二: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旅美学者时就提出祖国和平统一问题,他说: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我不赞成台湾完全自治的提法,自治不能没有限度,既然有限度就不能“完全”,完全的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而不是一个中国。 材料三:江泽民主席1995年1月30日在春节茶话会上发表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