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问”     
谈“问”在我们学习或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我们常会问一问才懂其意。有这么一个词──学问,这是何意?就是说,要一边学,一边问,否则一知半解的知识是不牢固的。当然,要会问首先必须疑,即学而疑,疑而问,问则解。程颐说过:学者先要会疑。这就告诉...  相似文献   

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对学生“问”的意识、“问”的习惯和“问”的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和强化这种意识呢? 一、鼓励学生敢问 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不愿意主动发言,大部分是由于年龄增长心理发生了变化,教师应弄清原因区别对待,不要急于求成。一般来说,教师创造了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学生是有话可说的。即使学生不愿意说,也不必着急,要  相似文献   

3.
陆爱平 《科学教育》2004,10(2):23-24
本人自九六年开始通过实验层次目标教学和“情商”教育,来探索中学语文课堂素质教育对策,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均有了长足的进步。九八年获“语文报”杯作文竞赛全国集体优胜奖;2000年本人获得“语文报”杯“2000年时期读报知识竞赛”“优秀指  相似文献   

4.
谈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问”湖南省岳阳市铁路中学(414000)陈国宏教师提出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一条重要纽带。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  相似文献   

5.
常看到有的老师拿出整堂课或半堂课的时间来,让学生随意提问题。这样做,可叫作学生“散问”。其得与失当如何看待? 学生散问,其得有三:一曰激疑。从来都是先生讲,学生听;先生问,学生答。现  相似文献   

6.
张珍珍 《辅导员》2010,(18):I0002-I0002
林木有根,才得以生命,巅锋有了山脚依托,显其巍峨,千里之行,来自跬步。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寻根问祖”,使课堂出彩,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拜读了《辽宁教育))2007年第5期梁福忠的《惊天一问》.颇有感触。但作者最后并没有说明问题的解决办法,也未就《麻雀》一文的主题是“母爱”或是其它做出定论。笔者就此查阅了有关资料,认为此课的执教者刘老师在讲课中有所偏误,《麻雀》一文所强调的主题思想应该是“爱”,是亲子之情,而不是母爱。  相似文献   

8.
1“问思教学模式”提出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一个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提出: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新要求大大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这并非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做主。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自主建构能力毕竟有限,还是需要有人指导的。此时,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教学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问"和"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当好一名中职的班主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笔者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以“带着问题学”为指导,每日三问自己,班级管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12.
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精妙的课堂提问。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早就总结了“善问”的经验:“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问者反此”。这句话告诉我们善问的人能够让听者非常愉悦地、水到渠成地理解问题,不善问...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教学涉及面广,当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后,总会提出各种教师预想不到的问题,甚至是“谬问”。当然这种“谬问”不一定就是错误的问题,只是背离课文主题,如不及时引导转化,浪费有效教学时间,降低教学效率。而转化不当,又易挫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绝对不能扼杀学生发问的积极性,而要掌握巧妙的转化方法。下面笔者就结合课堂教学中转化学生谬问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第四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问今是何世”一句。对这句话中的“世”字,截今为止笔者所能见到的选本都把它释为“时代”或“朝代”。查《辞源》“世”字条,第②个义项是“改朝换代建立新王朝为一世”。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常用词)中对“世”字有三条解释,其中第③条解释为“时代”,并引用了“问今是何世”为例。由此可见,“世”字确有“时代”,“朝代”之意,但我以为,在这篇文章的这句话里,“世”字所表示的词义并不是因“改朝换代”而形成的“朝代”、“时代”之意,而是一朝之中由于“皇帝的更替”而导致的“辈数”、“代数”的意思。理由如下: 一、从词义上看  相似文献   

15.
美国学者伯顿·R·克拉克(Burton R.Clark)在其名著《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中提出,"现代高等教育系统具有三种基本价值观念,即公正、能力和自由"。公正是人类社会价值追求的使然,现代高等教育系统理应承担着一项重要任务,即实现社会公正——让每  相似文献   

16.
<正>《学记》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其大意是:善于提问的人,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砍伐的软处开始,然后扩及到硬处;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意识形态的急速转型,学生的德育工作越来越难做几乎成了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特别是当前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集体意识淡薄,自我意识强烈,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令班主任应接不暇。所以当前班主任工作越来越繁琐,越来越累。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以问解问的方法在解决学生日常琐事方面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学记》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其大意是:善于提问的人,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砍伐的软处开始,然后扩及到硬处;  相似文献   

19.
建国三十多年来,大学和中、小学一样,在教育思想上,并没有真正摆脱封建思想的影响。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从小学到大学,是不鼓励学生提问的。正如何东昌同志所说,对于他们来说,“真理是按辈份分的:皇帝是最高真理,家里象家长是最高真理,学校里老师说的都是真理”。而老师又不大喜欢学生提问题,怕这、怕那,顾虑重重,于是“忌问”便自此而生,成了无形的枷锁,禁锢了学生发问的勇气和要求。课堂教学处于“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讲课学生听”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南宋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学家朱熹说 :“读书始读 ,未知有疑 ,其次则渐渐有疑 ,中则节节是疑 ,过了这一番后 ,疑渐渐解 ,以至融会贯通 ,都无所疑 ,方始是学。”可见 ,无疑则无学。疑 ,就是产生问题。因此 ,教学应让学生能产生问题。目前我们的学生读书大多不愿思考、不会思考。绝大部分学生一直以为上课时 ,老师才是提问者 ,他们只是跟着老师的问题跑 ,围着老师的问题转。他们很少有过自己提出问题来 ,去揣摩 ,去探索 ,在读书过程中经历起疑、解疑的过程。因而 ,根本就谈不上融会贯通。这样的孩子 ,一旦离开老师 ,没人给他们提问了 ,他们去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