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战国策·秦策一》"明臣之楚与不"一句中,"之"是助词,而不是动词。"楚与不(否)"是并列结构。"楚与"是动宾结构,宾语前置。"楚与"即"与楚","与楚"即"助楚"。与"楚与"相对应的内容是"以国情输楚"。今人惑于表层结构,误解了深层语义。  相似文献   

2.
优孟辩葬马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啗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相似文献   

3.
人教社课标版必修《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中对“贰于楚”是这样注释的:“[贰于楚]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  相似文献   

4.
三印章北洞山西汉王陵发掘获印章八枚,分别是“楚邸”、“楚御府印”、“楚武库印”、“彭之右尉”,“凌之左尉”、“萧之右尉”、“缯丞”、“山桑丞印”。另外南京博物院早年征集的三枚印章,系“楚宫司丞”、“虹之左尉”和“襄贲丞印”,亦属北洞山陵中之物。下面试分述之。  相似文献   

5.
汉代的骚体赋浸润着汉人对楚辞的评价和情感,是汉人接受和传播楚骚的艺术结晶。这些作品所抒之情感、所采用之抒情方式均可见其向楚骚情感的回归,这种情感的认同成为其文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古文字学的基础上,探讨“荆”“楚”二字的初义。“荆”的部族之义早于植物之义,和“楚”字并不同源。虽然两字都引申出了国号之义,但是却有着不同的演变轨迹,其作为国号的含义也由最初的不同而逐渐归一。  相似文献   

7.
杜莉娜 《文教资料》2012,(34):16-17
秦《诅楚文》是战国时期秦国声讨楚王熊相,并祈求神灵保佑秦国战胜楚师的刻石文字。石共三块,文字基本相同,分别以所祭神名命名:一曰"巫咸文",一曰"亚驼文",一曰"大沈厥湫文"。《诅楚文》出土日久,研究成果亦丰,然其中尚有未能尽解之问题,故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补阙:一、词语校读札记;二、由《诅楚文》看祝祷辞文体概况;三、由《诅楚文》看先秦时代告神之礼。  相似文献   

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张仪者,魏人也,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于是张仪往相楚。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仪说楚  相似文献   

9.
申包胥乞师     
大秋 《课外阅读》2006,(2):38-39
申包胥“一人复楚”的故事,精诚感天,历代传颂,而《左传·定公四年》的记载,则为这一事件在民间口口相传生生不息,提供了最可依凭的范本。初,伍员(字子胥,楚大夫伍奢之子。)与申包胥友。其亡(逃亡。楚平王听信谗言杀伍奢及员兄尚,伍子胥出逃至吴)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同“覆”)楚国。”申包胥曰:“勉(努力)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到了)昭王(楚昭王)在随(随国。昭王十年[公元前560年]吴伐楚,昭王逃亡),申包胥如(到)秦乞(求援)师,曰:“吴为封(大)豕(sh?,猪)、长蛇,以荐食上国(指中原发达国家),虐(为患,为害)始于楚。寡君(对自己国君…  相似文献   

10.
梁楚之欢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①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②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  相似文献   

11.
清华简《系年》第18章的记载表明,晋吴两国曾经联合伐楚。这场联合伐楚行动与召陵之会、吴师入郢都发生在鲁定公四年,其目的可能还与扶持周王室有关。《系年》所载的晋吴伐楚不同于以往的晋吴关系,增添了晋吴关系的新史料。由于晋国的退出,导致这场伐楚行动失败,以致吴国没有参加召陵会盟,是晋吴关系公开破裂的前奏。  相似文献   

12.
六国论(节选)苏辙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  相似文献   

13.
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以“伐无道,诛暴秦”为号召,建立了大楚农民政权。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它有力地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显示了被压迫阶级的伟大力量,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大楚农民革命政权,从公元前209年7月建立,到当年12月覆亡,存在时间不到半年。其寿命之短,灭亡之速,同这次起义的声势之大,冲击之猛,适成显明的对比。大楚政权为什么迅速覆亡?它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值得进行仔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期楚将庄蹻入滇事件与庄豪入滇事件自来被当成一回事。通过深入、细致地辨析相关历史文献材料,庄蹻入滇与庄豪入滇应为二事,所涉人物庄蹻、庄豪并非一人;庄蹻入滇事件的发生时间在楚威王时,不能改为楚顷襄王时;庄蹻入滇路线之“循江上”完全不同于庄豪入滇路线之“从沅水”,庄蹻途经的楚黔中郡也与庄豪所伐之夜郎国没有关系;庄蹻入滇实为入蜀,庄豪入滇实为入夜郎。  相似文献   

15.
邹惟山的十四行抒情诗是楚文化的典型体现,继承并发展了楚骚传统,堪称“楚骚之苗裔”。其大致特点主要有忧息时世又满腔柔情、视野开阔且富于象征性、想象灵动而语言华美等。  相似文献   

16.
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齐桓公伐楚》(选自《左传·僖公四年》):“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  相似文献   

17.
六国论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  相似文献   

18.
陈国是西周十二诸侯国之一,建国者是有虞氏帝舜之后。周武王灭商,封虞氏之裔妫满于古陈部落的故地,所以也叫陈。东周初年,陈与蔡、郑、宋同为中原大国,后因楚、齐、晋的兴起,交争于中原,陈国居于四战地域,兵戈不休,国势日趋衰弱;再加上陈国君臣荒淫无度,相继发生了三次内乱和残杀(陈佗之乱、夏征舒之乱、二庆之乱),便一蹶不振,只得朝齐暮楚,依附于楚、齐、晋之间以求生存,后被楚国所灭。虽然不久又在楚国的扶植下  相似文献   

19.
楚阳氏为熊氏之别,出于成王熊恽之孙、穆王熊商臣之子公子阳,春秋时期世系为:成王熊恽→穆王熊商臣→公子阳→公孙尹→阳匄→阳令终、阳完、阳佗;包氏为申氏之别,出于熊咢之孙、若敖熊仪之子蚡冒熊率,春秋时期世系为:熊咢→若敖熊仪→蚡冒熊率……申勃苏;叶氏为沈氏之别,出于公子贞之孙、公孙戌之子沈诸梁,春秋时期世系为:庄王熊侣→公子贞→公孙戌→沈诸梁。可见,阳氏、包氏、叶氏三族,皆为楚公族。按《左传》义例,阳氏之族可称之为"穆族",包氏之族可称之为"蚡冒族",叶氏之族可称之为"庄族"。其中,有传世文学作品者为阳匄、申勃苏、沈诸梁,此三子皆可称之为楚公族作家群体。  相似文献   

20.
周公奔楚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周公所奔之楚实即南土之楚,并非卫都所在之楚丘和西土之楚山.周公奔楚实即周公让位于成王,有禅让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