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同时也提出了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的,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政治体制改革,既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也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政治动力。市场经济呼唤政治体制。改革政制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依据:政治体制是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础上的各种具体政治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总各。他属于政治上层建设的范畴。所谓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指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  相似文献   

2.
“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入,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愈益紧迫的要求。”而政治体制改革本身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因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是形势所迫,“四化”所需,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早在一九七九年就指出,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便开始提上了日程。机构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四大、十五大都把它列入了重要议题。机构改革是一场利益大调整和权力的再分配,必然有很大的风险和阻力,邓小平同志称之为“一场革命”。本文主要从这场“革命”的必要性、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一定阶段时 ,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 :“不改革政治体制 ,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 ,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 ,我国必须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要求 ,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而行政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改革就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 ,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标 ,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政府职能、政府机构、人事制…  相似文献   

5.
试论邓小平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历史上既起过积极的作用,也包含了一系列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十分强调以苏为诫,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针对缺乏生机、日益僵化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由此形成了全新的社会主义观点;针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邓小平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观点;针对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观点;针对苏联霸权主义、沙主义的对外路线和政策,邓小平提出了在新原则基础上建立国与国、党与党之间新型关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明确指出“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不仅是我们党经过长期艰苦摸索,付出巨大代价得出的科学的重大决策,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必将对我国政治、经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在着手进行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活动以前,在他的头脑中就已经描绘出一幅改革蓝图,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邓小平改革的总目标是依据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高度富强、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在思想上实现全党工作着重点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移,在经济体制上由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政治体制上由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向民主政治体制转变。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在着手进行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活动以前,在他的头脑中就已经描绘出一幅改革蓝图,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邓小平改革的总目标是依据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高度富强、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在思想上实现全党工作着重点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移,在经济体制上由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政治体制上由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向民主政治体制转变。  相似文献   

9.
赵紫阳同志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入,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愈益紧迫的要求。”①“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②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③那么,这种政治体制改革与多党合作有无关系?是  相似文献   

10.
按“三个面向”的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赵庆典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教育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王...  相似文献   

11.
试论高教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协同华东冶金学院王端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明九十年代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改革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其意义在于:“只...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为实现这一战略任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在九十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采取综合配套,分步推进的方针,加快步伐,改革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才培养王汉波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它必然引起我国政治、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等领域的深刻变化,同时也...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变革的深入展开,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愈来愈迫切的要求。不适时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就难以继续深入。因此,政治体制改革就势在必行。党的十三大向全党明确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政治体制改革摆上议事日程之后,如何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实现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就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尽管人人都在谈论民主,但究竟什么是民主,民主的实质是什么,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有什么本质区别,以及在我国为什么不能搞“三权分立”的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建设中的民商法徐大同,韩志红,贾邦俊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法制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指出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法制建设问题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  相似文献   

16.
<正>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必将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产生深刻而又全面的影响。在九十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必然要求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高等教育新体制。在这种大背景下,高等学校特别是普通高师院校如何适应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带来了各行各业的全面变革和根本变化,高等教育当然也不例外。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在gO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采取综合配套、分步推进的方针,加快步伐,改革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以此确定的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  相似文献   

18.
试析高等师范教育的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析高等师范教育的几个热点问题甘易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经济改革步伐。经济体制改革必然会促进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及各个方面的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就高等师范教育...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其民主政治的关系不能等同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而是一种具体的经济制度与民主制度特别是民主的具体运行体制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对民族政治的发展有积极影响的一方面,也有消极影响的一方面。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促进民族政治发展的同时,必须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以实现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与政治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政治发展的任务必然随之产生。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发展的动力、目标、道路和模式,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