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猴子下山》是六年制第二册中的课文 ,故事描述了一只小猴子下山 ,先掰了一个玉米 ,看见桃子就扔掉手里的玉米去摘桃子 ,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 ,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最后 ,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 ,小猴子一无所获。  在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中 ,蕴含着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 :无论做什么事 ,一定要做好一件 ,再做另一件 ,有始有终 ,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才能有所收获。  然而 ,在教学时 ,我发现这群一年级的六、七岁的孩子 ,他们的理解只停留在“应该把得到的东西一件一件地拿回家”或“把所有已经得到的好东西都装在大袋子…  相似文献   

2.
探究课影响下的孩子王玉娟2017年9月份开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融合探究,也就是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展开学习和研究,最终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我们欣喜地发现,这些"小豆芽们"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首先,孩子们思维特别灵动,做的东西特别富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教师、家长,都习惯这样的事件:孩子从学校放学回家,要么马上放下书包就开始写作业,要么等吃完饭再做.孩子做家庭作业而且是书写式(书面巩固练习)的作业,在中国老百姓的眼中,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小侄子才两、三岁,有一天,他去请在书房做事的爷爷出来吃饭,小侄子进去看到爷爷在书桌上写东西,回来告诉大家:"爷爷正在做家庭作业."这把全家人都逗乐了.  相似文献   

4.
一缕飘香 《家长》2012,(10):20-21
那天,我的一位好朋友在博客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她和孩子开车回家,到车库的时候,她让孩子去开车位上的地锁。朋友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这是他第一次开这个锁。孩子原本高高兴兴地去开锁,但很快就遇到了困难——怎么也打不开锁。孩子开始发脾气,埋怨朋友,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本来就不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班主任把我叫去,说孩子的成绩不太好,要测一下智商。"一位家长向报社反映了这件事。家长说,他觉得老师是在怀疑自己才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是弱智,这令他很"受伤"。问及老师,她承认此事,且已成功让5名家长带孩子去测了智商,她还打算再叫5名学生家长去。老师说:"这10名学生成绩都  相似文献   

6.
正周三那天学校安排我到本集团的北港校区参加小学班主任工作培训。按理我一早不必去自己的校区,但我着实对班里的这一群三年级的"好事分子""多动分子"不放心。嗨,这群孩子,真不让人省心,太易兴奋了,太没有克制力了。今天我要外出一天,搭班的陆老师下午参加合唱排练也不在校,我得去学校转一转,对班干部叮嘱几句,对小调皮"威胁"几句……培训学习下午3点不到就散场了。回家还是回  相似文献   

7.
杨芳 《学周刊C版》2013,(12):96-97
开学第一天,我站在讲台上,面对刚刚接触的这群七年级学生,觉得他们像我的孩子,无论是外表,还是学习生活,急需要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作为班主任,一见到这群可爱的孩子,让我不得不喜欢他们,并决心要好好爱他们。在我的想象中,七年级的孩子都是可爱、单纯的。可是我却碰见了这样一位男生A:几乎没有交作业的记录;课间和同学们谈的大多都是游戏;周末经常偷偷去网吧;除此,在班内打架、骂人也是司空  相似文献   

8.
边勤燕 《教育艺术》2007,(12):22-23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然伯乐不常有."我们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和赏识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这样,每一个孩子都是"千里马",或可成为"千里马".而在现实中,我们却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真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所以在学校里就出现了快慢班,后进生;在家里就出现了"没出息的孩子".其实,一块石头在孩子眼里只是一件玩具,在建筑者眼里是一块没有用的废品,而在雕塑家眼里却将是可成就的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也要以欣赏者的眼光去洞察孩子身上潜在的美.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谈谈如何去赏识我们的后进生.  相似文献   

9.
正任教一年级,打心眼儿里喜欢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可指导他们写字,真不是件省心的事儿。光是握笔姿势中手离笔尖三厘米这一点,就让我动了不少脑子。他们手力小,写字时使不上劲,经常写着写着就越握越低。我用了绑细皮筋、用食指第一关节量一量等很多方法,效果都不大好。一天,我刨完铅笔,发现那刨  相似文献   

10.
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要学的东西却并不少,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出实效呢?我觉得应分这样四步走: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只能用耳朵去聆听溪流,用鼻子去感受玫瑰,用双手去认识建筑,用心灵去欣赏彩虹。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所谓的"白天"或"黑夜",对他们来说,最奢侈的一个词,就是"看见"。但这群孩子,并没有因为身体的缺陷而放弃对梦想的追求。上天虽然没有给他们一双明亮的眼睛,  相似文献   

12.
<正>一、符合学情,让学生明了例1:"你的这篇作文详略得当,具体突出,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了妈妈对你的关心。如果能再具体写一写自己看到的心情,习作会更棒。"这是一位老师对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评语,从文字的表述上看没有问题,只是这样的评语写给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合适吗?三年级的孩子,习作刚刚起步,能把一件事文从字顺地写出来已经相当了不起了,他们  相似文献   

13.
杨虹萍 《教育》2013,(7):61
笔者在班主任岗位上耕耘了1年,深深懂得教师不仅要走进学生心里,更要让学生走进老师心里只有这样的教育才可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美好愿景。因为,只有懂了孩子的心才能懂得如何去爱孩子。你瞧,以下这几位"名将",就是我们"幸福十二班的骄傲。"老班长"黄月凌黄月凌是一位小个头女生。在一年级开学之际,我问孩子们谁能主动担任班长职务,全班只有她主动举手,理由是她在幼儿园是担任班长的,我真佩服眼前这个小个头女生的勇气。她就这样  相似文献   

14.
一年级刚接手这个班时,面对一个个虽调皮但可爱的小家伙,我沉浸在与孩子亲密无间的教育幸福中。也许是一年级时过于纵容他们,忽略了"规则"教育,又或许是孩子们"人长胆长"吧,进入二年级后,这群已摸透老师脾气的小毛孩们,对我惯常使用的招儿产生了"审美疲劳",开始  相似文献   

15.
<正>周四下午第一节下课,我去教室分发资料。才到走廊,便被一群孩子团团围住。这些孩子或尖叫似乎受到极大惊吓,或大喊似乎遇见一件百年难遇的稀奇事,或眉飞色舞地向我描述事件经过。他们的脸上,有一种过节般的兴奋,一种群体性的轻微癫狂。他们都是因为同一件事:一个男孩上课时把大便拉在裤子里了。四年级的孩子们,对于这件稀奇事的反应很正常,他们毕竟是孩子嘛。但是,似乎又有某一种不正常。  相似文献   

16.
正【案例一】时间:2006.9,对象:一年级课前。一年级孩子一听说下堂是音乐课,高兴极了。一孩子大喊道:"耶!我最喜欢音乐课了,走!我们去音乐教室。"不到五分钟,音乐教室门口挤满了小脑袋。  相似文献   

17.
邻家女孩     
<正>一"婧婧从来就不要零花钱,瞧你,大手大脚地花钱,别成败家子就行。"小学三年级,你常常要买这个买那个,妈妈就这样数落你。"小茹的每件衣服都是她表姐穿过了的,你呢,这件嫌土,那件嫌花。"小学五年级,妈妈带你一起去买衣服,她给你挑选的,你却不喜欢,你妈妈又搬出了  相似文献   

18.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陶先生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放飞蜻蜓》一文,就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  相似文献   

19.
星期天,我领孩子去串门,孩子看到一个小摆设很新奇,就拿在手里玩。临走时,我让孩子把东西放下,孩子爱不释手。那家的大人一看,马上就把小摆设往孩子手里塞。我百般推托不了,只好依了,满足了孩子要人家东西的欲望。回家的路上,我批评孩子:“今天的表现不好.看到人家的东西好就想要,这不是好孩子。如果下次还这样,妈妈以后出门再也不带你了。”孩子表示今后不再要人家东西了。可我的心里却非常不安,因为孩子以后很可能还会出现看见人家的“好”东西  相似文献   

20.
袁淑伟 《中华家教》2012,(11):10-11
很多家长在微博、论坛、茶余饭后,一边热转和热议对中国教育的批评和质疑,一边在相互打听、交流该为孩子报哪个补习班,对所谓"减负"措施不屑一顾。家长们大多处于一种焦虑、烦躁甚至心口不一的境况下。专家们说,中国家长们正在陷入教育恐慌。那么,是谁制造了教育恐慌?家长:无奈的选择程程妈妈:在孩子三年级之前,我更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但是三年级之后,我发现情势不对。为进一所好中学,身边同事的孩子都在报补习班,孩子们都变得"身怀绝技"。如果再不让孩子多学些东西,怕是难以应付以后的竞争。所以,我赶紧送程程去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