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在阅读中,我们如能很好地借助语文课本,紧扣教材的特点,巧设小练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巩固和延伸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一、在模仿中练笔这是“随文练笔”最重要的形式。因为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是名家名作,文质兼美,无论是语言还是构思,都有许多独到之处,是学生写作极好的范文。在学完课文以后,可抓住课文的特点,模仿其写作方法和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练笔。如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可仿课文的结构练笔《我爱故乡的》。学了《长城》一课…  相似文献   

2.
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写一些小片段、小段落。它不仅能使学生利用课堂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尝试性写作,而且有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和素材的积累。那么,如何使课堂小练笔充满活力呢?  相似文献   

3.
读写结合,我的理解就是“随文练笔”,旨在通过练笔活动促进言语形式与写作方法的迁移,加深对课文内容与思想意蕴的理解,从而达到以读引写、以写促读的效果。这种练笔属于专题式的单项训练,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又有文本阅读为依凭,因而学生容易上手,练习兴趣浓厚,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提升学生读写水平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4.
坚持“小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一环。我们的作法是: 一、抓住趣事小练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童年趣事多。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所见所闻所经历的趣事,进行小练笔。如在纪念少先队建队四十三周年的活动中,班上有三十多个学生上了电视。老师就布置了一道《我上电视啦》的命题小作文作业。大家兴致高,写得好。 二、开展活动小练笔,培养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文练笔,具有篇幅短、写作快、负担小、效率高的优点。课文出自名家名作,教师抓住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在教学中进行练笔既可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习作能力。因此,课堂练笔一定要讲究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方面的训练十分重要。因此在课堂中经常有一些要求学生在读后还要动笔去写的训练,这种训练习惯上称之为小练笔。相对于口头的说,小练笔更直观对文本的拓展,对写作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在阅读中,我们如能很好地借助语文课本,紧扣教材的特点,巧设小练笔,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巩固和延伸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一、在模仿中练笔这是“随文练笔”最重要的形式。因为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是名家名作,文质兼美,无论是语言还是构思,都有许多独到之处,是学生写作极好的范文。在学完课文以后,可抓住课文的特点,模仿其写作方法和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练笔。如学习了《长城》一课,可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1.站在花坛边,摸着嫩嫩的绿叶,望着那艳丽的花朵,很自然…  相似文献   

8.
陶辉 《文教资料》2010,(30):77-79
作文教学中的课外练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是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作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导学生课外做好“采蜜集”,多写日记、随笔.手编“班级日报”等丰富多彩的练笔活动,创设练笔情境,激活学生的练笔情感,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颇见成效。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生进入三年级,语文写作内容从看图写话转变为习作,很多学生往往不知道要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表达,对习作产生了畏难心理。如何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我认为,随文小练笔不失为一种好的训练方法,它能让学生学习一些写作方法,随时发现素材并及时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从而逐步提高习作水平。一、激情渲染,激发练笔兴趣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小学生对小练笔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对语言的使用能力。因此,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也应该常让学生练笔。相对于口头“练笔”,这种练笔更加直观,可以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写作方法的训练,不仅在课堂学习中进行,也可以在生活中进行。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时,学生才能有话要说。一、小练笔:发展思维的实践点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作文训练中,小练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在小练笔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速写"能力,作为老师要经常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引导学生巧妙利用各种活动进行"短平快"的写作训练。此种训练学生负担小,不花哨,速度快,效率高。尽管"小练笔"的篇幅小,但是只要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认真挖掘、持之以恒,即可逐渐变"小作"为"大作"。在儿童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小练笔"这一独特形式,为儿童的写作奠基。  相似文献   

12.
小练笔是提供阅读材料的作文,是学生以课本和生活经历为题材,进行书面表达的一项活动。在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倘若教师能结合阅读教学内容,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不仅可以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习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读写结合,每课一练。”由于每篇课文的题材、写作方法、遣词造句等各不相同,我就根据每课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模仿支点,指导学生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练笔训练。以下是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语文教材中,指导学生模仿练笔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4.
一、模仿写作手法 教师应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模仿并学会一些好的写作手法。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紧紧围绕“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中心句,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令人如临其境。我带领学生学完这一段后,以“谁干什么的本领真……”为开头,让学生自选题材,并运用课文中作者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做一次小练笔。 二、强化训练重点 现行语文教材每单元都有明确的重点训练项目,随文练笔应突出单元训练重点,从而优化学生语文学习的  相似文献   

15.
沙吉伟 《考试周刊》2014,(41):56-56
围绕如何引导初中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写作方法这一问题,作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思考与认识:一是帮助学生习得基本的写作方法与语言技巧;二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借鉴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于作文实践中;三是督促学生多积累、勤练笔,将写作方法及技巧内化为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读写结合,每课一练。”由于每篇课文的题材、写作方法、遣词造句等各不相同,我就根据每课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模仿支点,指导学生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练笔训练。以下是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语文教材中,指导学生模仿练笔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加强平时练笔指导”。这是新课标对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提出的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小学作文就是“练笔”,就是“习作”。练笔,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应是重中之重。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读文本中的精彩语言,感悟文本中的表达技巧,迁移文本中的写作方法,精心设计小练笔,让学生在一课一练的过程中慢慢积淀习作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如何有效地巧用文本资源,切实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长期以来语文课堂里学生最怕的就要数作文了。究其原因,归根到底主要是学生对所要写的东西知之甚少,不知该写什么,或者对所写的内容不感兴趣等。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给学生写作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由练笔。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写作规律,而且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发展思维,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诸多良好习惯。自由练笔是指让学生不受任何题材、体裁的限制,自由地去写作。这种方法是解决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之后,如何更好地提高其写作兴趣、写作水平的问题。为此,…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语文课本从第六册起,除了在基础训练中安排作文外,还在课文后面安排了"练笔",如第六册就安排了五次练笔。由于它是一种新的作文训练形式,为了提高训练效率,有必要弄清其特点、作用乃至教学方法。现以第六册中的"练笔"为例,初步探讨如下:
  1."练笔"的特点和作用
  "练笔",安排在课文之后,体现了读与写的直接结合。在写法上,以仿写为主。既仿内容,也仿写法,可以把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直接迁移到"练笔"的实践上来。如我爱故乡的杨梅》,"练笔"安排的是写一种水果,和课文内容相对应;在写法上,要求写出它的样子、颜色、味道,同课文的写法也相对应。根据心理学迁移原理,相似点越多,越容易实现迁移。因此,这类"练笔",较容易使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应用到练习上来。  相似文献   

20.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途径。班干部的能力要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品质、性格也要通过活动加以培养。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试着在班里搞起了“小小故事会”活动,每周一期。没想到,正是这每周不到一小时的活动,成为我班各方面工作腾飞的一个契机,给我的班级管理帮了大忙。提起办故事会也算是一个巧合。有一次,我和我的老师王作顺一起闲谈,(谈起现在的学生不好管理,思想工作难做)他得意地跟我讲了一个成功的教育事例:一次,他班里两个学生为一点小事情打架,他把两个学生叫到一边,没有严厉的批评,而是给他们讲了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