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与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道统一”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所谓“文,”主要指的是知识,是语文的形式;所谓“道”,指的是思想,是语文的内容。文道统一则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也就是语文的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统一。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德育在语文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课文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使学生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2.
刘志岗 《教育艺术》2010,(1):29-29,39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肩负智育,而且要肩负德育与美育等方面的重任。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  相似文献   

3.
德育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点。语文教学就学科特点来讲,在德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语文教材具有很多很好的德育内容,是语文课进行德育活动的有利条件。其次,语文教学的各个重要环节均可实施德育活动。再次,语文课外活动是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因此,德育工作对语文教师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将必修课《大学汉语》改为选修课引起社会热议。那么,中专语文教学该何去何从,中专语文教师又该怎么做?文章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孙岩梅 《考试周刊》2009,(51):77-77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人。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结合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在此我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在相互作用下推动着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各种产物相继出现,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同时,文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常常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随着社会多极化及其内部分工的多样化,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性,各种文化应运而生。在这个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的中西文化多元碰撞的时代,旧的体系逐渐瓦解分崩,新的尚未确立,此时的中国人,尤其是大部分年轻的国人一时间不能承受生命之轻。困惑、盲从,逐渐成为这些缺少信仰的人们的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7.
丁芸 《语文天地》2013,(15):79-80
语文是什么呢?语文是以现代汉语为表述形式,选取文学库里优秀、经典的作品,通过教师的指导,用来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境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基础平台的重要学科。现实中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检查考试必背篇目,分析文  相似文献   

8.
张金华 《考试周刊》2013,(89):23-23
本文根据新课改理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语文学科的特点阐述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语文不仅是工具学科,更是人文学科。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学生做人,因此必须重视德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有效地渗透德育,开展有益的语文活动.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9.
严长欣 《语文天地》2013,(14):66-67
所有的课程资源均为课程目标的实现而设,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与学生身边的所有事物均能成为教学资源。显性课程资源表现形态易于为人们所注意,像教材、学习资料、各种可资利用的书籍杂志、电影电视、名胜古迹等,  相似文献   

10.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较好地处理了传道与受业解 惑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教学与教育的统一。 一、以教材内容为切入口,融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 中 1.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情操教育 学习解说词《历史的抉择》,让同学们在深挚激昂感情 的反复朗读中体会邓小平伟大的历史抉择对我们国家的 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学习《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冯督军怒斥洋人》,让学 生在领会谈话技巧的同时,深切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自尊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结合《求职信》、《推荐信》,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是人文化、资源化的教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更是重中之重。但是,目前我们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仅局限于校内外一些显性资源上,而大都忽略了校内外许多可利用的有价值的隐性资源。结合几年来新课程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也有许多相关观点,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行有馀力”,才是学习文化.  相似文献   

13.
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途径之一是隐性德育;隐性德育表现在教师的素质,各门学科的教学、学生的主体活动和情感教育等之中。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通过“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相互穿插融合的形式进行的。显性的德育,如:政治理论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形势教育等早已被人们重视,但隐性的德育迄今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下面笔者就中学文化课课堂教学,着重谈谈隐性的德育。所谓隐性的德育...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领域里,德育无处不在,语文教学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这条德育途径将有效地营造一种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沐浴其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修养。这种德育境界可以称之为“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一轮德育课程的改革,教师们对德育的关注度也进一步提升.我校在两年前就着手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践.在新德育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很注重蕴涵在课程中的很多隐性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一轮德育课程的改革,教师们对德育的关注度也进一步提升。我校在两年前就着手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践。在新德育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很注重蕴涵在课程中的很多隐性教育内容。一、资料收集过程中的德育  相似文献   

18.
纵观近年来对单元教学的研究,不管是理论探讨,还是教学实践,几乎都有同样一个命题,即建立单元教学的整体观。运用整体意识实施单元教学是无论如何强调也不过分的。但同时也感觉到这种整体观常常出现偏颇,即:只考虑单元内部的整体性,未能从整个语文学科宏观地、系统...  相似文献   

19.
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内涵区别是德育目标传递方式不同。二者主客体关系区别是:显性德育的德育主体"可视",德育客体是被动"接收";隐性德育的德育主体"隐形",德育客体是主动"接受"。二者功能区别是显性德育侧重强化德育社会性功能,隐性德育侧重增强德育个体性功能。显性德育的优点是快速、广泛,实施周期短,易于操作;局限性是"灌输"色彩浓厚,效果难持久。隐性德育的优点是避免硬性"灌输",效果持久性强;局限性是难实施系统性的德育教育,实施周期长,操作难度大。  相似文献   

20.
隐性教学,是与显性教学相对而言的一种教学方式,发挥语文学科中的隐性教学是时代的需要。隐性教学的方法有以下三种:1.旁征博引法;2.启发联想法;3.无形渗透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