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中存在的文化现象,对人才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大学生的品德、才华、体魄及其世界观都会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必须围绕学生的素质培养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中存在的文化现象,对人才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大学生的品德、才华、体魄及其世界观都会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必须围绕学生的素质培养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品德素质教育水平,教育部门加大对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规划。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做出探讨,并就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进行了详细总结。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品德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影响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是道德心理、道德环境、道德评价,教师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就必须加强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心理的培养,采取各种措施使道德环境得到优化,并完善道德评价机制,使三个要素互相促进,从而提高整体的德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特质最容易、最重要的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小学生品德心理、品德行为习惯的修复会非常困难甚至不可逆转。由此从分析小学生品德结构各组成部分发展的关键期、研究小学生品德心理活动整体运行的关键期入手,进而探究关键期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措施,引导小学生抽象思维,促进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激发道德行为动机,培养道德意志力,促进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以情促知,以意调行,促进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的品德是在社会道德舆论和社会风气的熏陶下以及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品德的形成既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也受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它受外部的环境因素和内部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整体观念,遵循小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对小学生施加有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学生的品德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以社会学的视角 ,对校园文化的概念、特征、建设作了一番社会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唐华 《天津教育》2002,(7):37-39
一个人的品德是在社会道德舆论和社会风气的熏陶下以及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品德的形成既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也受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它受外部的环境因素和内部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整体观念,遵循小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对小学生施加有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建设是隐性课程的实现途径。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资源的一种,对每天生活在校园里的大学生们的品德形成能够产生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就如何建设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发挥隐性课程作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品德培养应该植根于儿童品德心理的发展特点。培养小学生的品德既要重视和开发小学儿童品德心理要素的特殊性,又要认识到小学儿童认知水平与道德发展的相关性;既要关注和利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协调性,又要注意和把握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小学生品德培养只有以小学儿童品德心理发展为依据,才能促进和实现小学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建钦 《文教资料》2014,(3):159-160
《品德与社会》是以小学生的生活为核心,致力于培养优良品德,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综合性课程。由于小学生在性格、人格、道德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品德课程对他们的成长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提出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并对《品德与社会》的活动作业设计与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阐述品德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并针对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坚持的品德、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协作习惯、培养小学生学会宽容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社团活动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内涵,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载体,社团活动是提升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以学生的社团活动为载体,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的品德主要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进行培养。教师错误的教育观念、片面的思想方法、简单的教育教学方式、工作安排上的缺陷、教育措施的不力等,都会妨碍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小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掌握品德培养和道德教育的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社会是以小学生的生活为核心,致力于培养他们的优良品德,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一门综合性课程。由于小学生在性格、人格、道德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品德课程对他们的成长发挥关键作用。因此,重视对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对品德与社会活动作业设计与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围绕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如何利用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有度培养小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对基于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培养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一些见解,希望能够对今后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特色和魅力的体现,是学校品牌建设的核心。校园文化能够体现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反映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同时,校园文化也是学校隐性的课程,对学生理想道德、个性品德、行为习惯、言谈举止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今天,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办学品位,树立学校品牌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小学德育的开展主要就是对小学生具备的心理品质及品德素质进行培养,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工作的重要负责人,其通常对小学生的品德养成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对小学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开展品德教育的路径进行探究,以促使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吴丽静 《教师》2014,(3):88-88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生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小学生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存在的价值。加强小学生"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效率,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力度的提高与社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都有促进作用。所以,本文以如何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效率为题,对提高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方法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20.
一所办学成果较丰富的学校,往往在学校管理与特色建设、学生品德培养与校园文化积淀、教学手段改进与教科研的开展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本栏目刊发的3篇文章均来自于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以学校管理中的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品德培养中的德育细节设计以及教科研中的语文教学作为学校发展的横截面,对其办学理念进行了诠释,希望能对读者朋友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