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熠 《湖南教育》2003,(8):42-42
古诗“四读”教学法就是要让‘读’贯于整修古诗教学的全过程,把读、讲、想、练有机结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一是朗读。古诗朗读教学是以读为主体,融朗读技巧训练与语感体验于一炉的教学过程。首先,我们要教学生用普通话。符合诗歌内容的语气和语调读古诗,要读得朗朗上口。其次,要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读好韵脚字,进而读出韵味,另外,要指导学生运用语速徐  相似文献   

2.
<正>汉语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简短的几个字中所代表的不是简单、具象的东西,很多都成了意境。要想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就要在课外让学生广泛地读。1.诵读古诗。古诗是传统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中的古诗为基点,联系生活开发丰富的古诗资源,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素材。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古诗富有音乐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只有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体会到诗之妙。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出意境。品味古诗的意境美。不少古诗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营造出深邃的意境。  相似文献   

3.
古诗的语言凝炼、含蓄、形象,句式特殊,因而阅读难度大。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们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了古诗教学的“读通、读懂、读深、读熟”四步读法。这四步读法重在训练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简介如下: 一、读通读通有两个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读准字音这一要求,学生可通过查阅字典,利用拼音来自学完成。2.读出节奏。古诗的节奏有一定的规律,教者在教学中把规律揭示给学生,使其牢固掌握,灵活运用,形成能力,便可顺利完成这一要求。读出节奏的规律大致有三个方面。(1) 停顿。古诗读法中的停顿不像一般文句中的停顿那样干净利落,它一般都带有拖腔。停顿规  相似文献   

4.
陈春燕 《学子》2013,(11):95-95
众所周知,古诗诵读的三大任务是识字(在教学时要注意多花些时间把字读准,这是读好古诗的关键)、朗读(要引导学生读正确、读出情感、读出意境)、背诵(强调积累语言)。学好古诗有三重境界:明诗意、悟诗情、人诗境。而我们现在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现状是:学生在理解诗意时,浮于表面,与其说是理解诗意,不如说是在背诵诗意。  相似文献   

5.
读。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要让学生读准古诗中字词的 读音及诗句的停顿、语调,读出古诗特有的韵味,采用自由读、小组读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目标】1.以“朗读小能手”为任务,读准诗中生字的字音,把整首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进而读出古诗的节奏。2.以“表演小明星”为任务,结合插图展开想象,通过给诗句配动作表演的形式来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小娃偷采莲蓬的乐趣,激发热爱夏天的美好情趣。3.以“书写小达人”为任务,正确规范书写“首、采、爱”3个字。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朗读诗文,能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心境,读出情怀。2.自主探究,品读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后的"喜欲狂"。3.拓展阅读,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对比阅读杜甫的诗作,体悟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后的"喜欲狂"。以读为主线,指导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心境,读出情怀。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有节奏地朗读古诗。2.借助注释和图片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3.运用想象画面、对比互补等方式体悟古诗的意境,走进古诗,走近陆游,体会陆游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板块一:读题质疑,初读感知1.出示诗题,关注停顿从诗题中我们能读出时间、地点和事件。2.自由读诗,初读感知  相似文献   

9.
何静 《学语文》2016,(4):29-30
古诗文"读出信息"、"读出画面"、"读出感情"、"读出问题"这四个教学环节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打破了古诗词传统的教学套路——读准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朗读背诵,摆脱了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繁琐的内容分析和串讲的现象,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有创意地阅读"等阅读教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阅读。  相似文献   

10.
<正>我很荣幸地以一个观察员的身份,经历了经棚民族实验小学吴琼老师的《四时田园杂兴二首》的教学历程。上课伊始,孩子们韵味十足地背诵着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大约背诵了两三首后,老师开始上课。首先吴老师布置了初读任务:把古诗读正确、流利,试着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小吕同学和组内其他三个孩子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马上开始读古诗。在初读过  相似文献   

1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内容 ,领悟只能意会而无法言喻的意境和韵味 ,是综合感受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古诗朗读教学要抓准韵脚、节奏、语调等诸多要素 ,引导学生读好诗韵 ,读准诗意 ,读出诗境。下面以《泊船瓜洲》为例谈谈古诗朗读教学。一、抓准韵脚 ,读好诗韵诗韵是古诗朗读中潜在的情感语气 ,它主要依赖于读准平仄音 ,表现好韵脚、韵音等得以实现。因此要让学生明白 ,朗读古诗要想表现出诗韵 ,首先要将平仄音读正确 ,如《泊船瓜洲》中的“间”字是仄音“ji劋n”。如果读成平音“ji仭n” ,就会损伤音节和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重点学习"南"的读音,"西"的写法。2.情感目标: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初步感受古诗的魅力,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3.能力目标:读出古诗的韵律,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读古诗【教学时间】一课时【设计理念】"最近发展区"理论更多的倡导"跳一跳摘果子",你跳一跳,够到树上的果子,这个果子的高度就是"将达到的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一、诵读———纵情地渲染美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有助于理解思想内容,而且能体会到语言的意味。古诗中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自行感知和体会。读书百遍,熟读成诵,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消化和吸收。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反复地朗读,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新奇、读出意味、读出感情。朗读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学生朗读时可以轻声自读,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还可以高声诵读,底气十足,慷慨激昂,读出气势,读出自信,…  相似文献   

14.
读文章、悟文意、激情写,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途径。读得有效、悟得透彻,文章才能写的真实感人。一、读文章,要付诸感觉,赋予激情读文章并不难,只要认识字就能读,但是要把文章读好确实不容易。语文教学中课型、类别很多,各有各的主旨,各有各的讲法。比如:古诗要读出韵律、情感,想象出画面;小诗要付诸激情,表现内涵;记叙文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课文第3课教学目标:1.读出古诗的韵律,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初步感受古诗的魅力,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池上》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教学这首诗,我力求体现“以读促悟”的教学理念,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将朗读与思考、朗读与想象、朗读与积累、朗读与运用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并最终达到诗境、语境与心境的巧妙融和。  相似文献   

17.
古诗的教学,大多采用读、思、议、背的方法进行。读准.读通,读出体验;借助注释读懂,说出自己的感悟.品评背诵,有步骤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做似乎缺少一种氛围,缺少一种促进学生喜爱古典诗词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诗不好教。”这是许多教师曾有的教学困惑。《钱塘湖春行》是一首短小的古诗,一篇自读课文的其中一首。有的教师想当然地只讲完字词,接着让学生背诵,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而新疆肖老师的这堂课却让我们看到了古诗教学的春天。该课的教学以“读”贯穿,却次次都能读出新内容,读出新感受,课堂不沉闷,学生不生厌,师生携手美美地在早春的西湖旁走了一个来回。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材的例子作用,使学生学到了不少研习古诗文的好方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堂古诗文教学课吧。  相似文献   

19.
尹相华 《山东教育》2002,(16):43-43
小学语文课本选用了一些优秀的古诗,古诗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的因素。通过对古诗的阅读欣赏,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吸取精华并加以消化、运用。一、领略古诗的音乐美古诗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调,符合一定的韵律,吟诵动听感人具有音乐美。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因素包括节奏、音调、韵律等。节奏是诗歌语言音乐性的最主要因素,包括诗句中有规律的间歇和停顿。如李白的诗,诗句流畅,音调铿锵,抑扬顿挫,读来琅琅上口,优美动听。教学时可采用自读、范读、赏读、诵读等方法。经过朗读训练,使学生读诗时一出口就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调,读…  相似文献   

20.
段金霞 《辅导员》2011,(36):52-53
传统的古诗教学方法非常单调,往往是老师讲,学生记,强调背诵、模仿,重在"灌输",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在古诗教学中,我们不断探索,方法多种多样,强调"以学为本,以生为本,因学论教"重在"启发",注重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教给学习方法,培养非智力因素(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做到"两会"1.会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通过预习、查字典,读准字音。古今读音不同的字音,老师要及时指出。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