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中沟通与交流的工具。在聋校,听障学生的语言主要有口语、手语和书面语三种,其中手语是听障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沟通与交往的主要手段。然而在聋校往往还有一些听障生,他们既没有口语能力,也不会打手语,书面语水平也很低,因此他们常常表现出"沟通障碍"。笔者与同事针对班里一名"沟通障碍"聋生,跟踪观察其在家与在校的种种表现,采取多个措施对其实施了矫正和转化,帮助他逐渐走出了“困境”。  相似文献   

2.
沟通与交往是《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新设课程,也是聋校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沟通与交往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而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工具。聋人之间的交流要使用自己的母语——手语,聋人与主流社会人们间的交流则要用汉语书面语。聋生因听觉受损伤,学用书面语的效果很不  相似文献   

3.
自然手语是聋人的第一语言,汉语书面语是聋人需要学习掌握的社会主流语言。在聋校语文课堂上,自然手语和汉语书面语经常会互相碰撞、互相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若从聋生语文学习特点出发,处理好自然手语与汉语书面语的教学关系,就能让聋生的语言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充分发挥自然手语在聋生学习汉语书面语过程中的桥梁作用当聋孩子不能开口说话、无法用声音表情达意时,他会举起双手,用灵活的手指比划出他的所思所想;当聋孩子要学习对他来说十分抽象的方块字汉字、理解汉语书面语句子时,手语就是其达到汉语彼岸的最佳桥梁;而在教师用形象的手语告诉聋孩子这些方块字所表达的意思、用确定的手势语与这些方块字组成的词语、短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时,聋生就正式开始他们的汉语书面语学习之旅了。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的聋人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聋人对现代汉语的学习和运用仍难尽如人意。针对聋校语文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第一,正确认识聋人学习现代汉语的能力;第二,合理开展双语教学,促进手语和书面语转化;第三,加强阅读写作,内化语法规则;第四,拓展语言环境,强化书面语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聋校日常的师生沟通与交往中,听人教师看不懂聋生的手语,聋生看不懂听人教师的手语,这直接影响着聋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在调查目前聋校师生手语沟通与交往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性研究,以期探索聋校师生手语有效沟通与交往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并辅以访谈,对江西部分聋校教师、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书面语是听力残疾儿童与听力健全人沟通非常重要的语言沟通方式,口语是学语前重听儿童、学语后耳聋儿童、学语后重听儿童与听力健全人沟通能够使用的语言沟通方式,手语是听力残疾儿童与听力残疾人沟通最重要的语言沟通方式.学语前耳聋儿童、学语前重听儿童接受早期语言训练将减少与听力健全人沟通的障碍.聋校教师较难根据听力残疾儿童的听力残疾状况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7.
<正>一、《沟通与交往》课程设置及实施现状聋人的问题主要是一个沟通的问题。《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提出了《沟通与交往》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感觉训练、口语训练、手语训练、书面语训练及其他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的学习与训练,其主要目的在帮助聋生掌握多元的沟通交往技能与方式,促进聋生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如何有效实施这门课程,各地聋校并没有有效和成熟的方式。"沟通与交往"课程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具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聋童汉语能力较低,一般认为主要是由聋童的听觉障碍、手语、思维缺陷造成的.其实,聋童汉语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不当,如聋校语言教育缺乏现代语言学理论指导,对聋童汉语学习规律及聋校语文教材编写研究不够,课堂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沟通障碍.为提高聋童汉语水平,我国聋人教育应尽快建立现代聋教育哲学观,科学认识聋校语言教学的特性.运用外语教学理论改进语文教学.建立手语课程培训体系,切实提高教师手语水平,逐步实现聋校课堂教学的沟通无障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手语语言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在反思传统聋教育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聋校语文教学法———通过手语和汉语互译训练,帮助中高年级聋生提高汉语书面语水平,并在教学实践中初见成效。本课程的核心理念为:聋童的第一语言是自然手语,聋校语文教学应当从二语习得理论中借鉴方法;明确聋童的汉语学习实质上是从自然手语到书面汉语的转换过程,教学中要严格区分自然手语和汉语这两种不同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双语聋教育使聋童获得真正平等的教育机会.手语作为第一语言得到及时发展,将促进聋童认知、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学习和发展,包括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尤指汉语书面语)的学习.双语聋教育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从法律意义上确立手语的语言学地位,解决聋人师资问题及提高家长手语培训水平.在借鉴挪威、丹麦等国家双语聋教育经验的同时,应当结合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教育现实条件,探索我国本土化双语聋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1.
沟通与交往是<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新设课程,也是聋校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沟通与交往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而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工具.聋人之间的交流要使用自己的母语一手语,聋人与主流社会人们间的交流则要用汉语书面语.聋生因听觉受损伤,学用书面语的效果很不理想.严重影响聋人和正常人的沟通与交往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因此,聋人与主流社会人们间的沟通与交往成了世界级的大难题.要克服这个难题,关键是解决语言问题.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促进聋生语言发展的有利条件,《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提出:要“注重感觉训练、口语训练、手语训练、书面语训练及其他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的学习与训练,帮助聋生更好地掌握多元的沟通交往方式,促进聋生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聋生听不到人们之间的对话,我们要想方设法为聋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把听、说、读、写放到一个相关的、具体的、可感知的语言环境中去,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这里说的双语是指聋人语言 (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手语 )和主流社会使用的语言 (主要是该语言的书面语 )。  双语教学作为聋教育的一种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 ,以其创造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双语教学以维护聋生的权利和需要为主要内涵 ,是适合聋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具有坚定的社会学基础 ,符合聋校教学要求 ,并有语言学的理论诠释和推广意义。  人道主义的呼唤  聋人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有耳听不到、有口说不出 ,与主流社会缺乏有效的沟通 ,长期处于主流社会的边缘。聋教…  相似文献   

14.
《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沟通与交往(四年级)》在整体框架结构上延续了第一学段的单元和课文组织形式,引导聋生在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会与人交往,潜移默化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聋生健全人格,并系统编排交际功能和语言点,引导聋生进一步掌握口语、手语、书面语等沟通方式。教师使用教材时,应重视手语教学,充分整合学科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同时关注聋生个体差异,引导聋生用多样化的方式与人交往,促进聋生沟通与交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聋生要回归社会,不但要掌握规范的手势语,更要掌握主流社会的规范语言之一——书面语。但是,长期以来,聋生书面语言混乱的问题及教学的困难,一直制约着聋生沟通能力的发展及聋校语言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从聋生书面语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提高书面语学习兴趣,改革学习方法,创设良性学习环境等策略改进书面语教学,进而提高聋生书面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汉语手语语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为了解释和分析聋人书面语使用中词汇量少、句子成分省略和颠倒、不使用修饰成分等语言现象。本研究在理论语法、教学语法和中介语法的指导下,把10个聋人手语故事分解为1757幅静止的手语照片、对比聋人的书面语提出了手势词语、表情词语、聋式词语、身体词语、口型词语等概念,指出聋人手语中聋式词语、表情词语、身体词语和口型词语缺失是造成聋人书面语言中词汇量少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合手语的句法特点对聋人书面语中的句子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正>聋班传统的语言教学一般认为有口语、手语、指语及书面语(含板书)四种,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这些语言的使用却极为混乱,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造成了教与学之间的语言沟通障碍,严重影响了聋生的语言发展。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校研究出两个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聋班语文教学效果的模式。第一个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的聋校课堂教学模式我校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聋班语文课"思维五步法"教学  相似文献   

18.
手语是聋校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沟通手段,但不少教师的手语水平较低,使教学产生了较大困难.有研究表明,师生沟通存在障碍,能完全看明白教师手语的只占13.4%,还有40%左右的学生只能看懂一点点或根本看不懂.不少教师不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手语而误解、随意篡改学生的发言内容.教师手语能力低下直接影响了聋生汉语书面语的形成,是致使语文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课堂语言沟通,是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交换。聋校的课堂语言沟通主要通过手语、书面语和口语三种语言形式进行。本文试以某地级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对课堂师生的沟通手段、语言沟通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本研究采用了访谈及调查法,对该校高中部5个班67名学生及4名教师进行了调查和访谈。  相似文献   

20.
<正>聋校课堂的语言(含辅助语言),既包括教师的教学语言,如课堂交际语言,提问语、板书等;还包括学生的语言(手势语、书面语以及口语)、文本语言、媒体语言等。从运用语言的形式看,还有口语、手语(这里主要指手势语)、书面语、视听媒体语言等形式。可见,在聋校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场景、片段,都存在语言信息沟通顺畅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