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当前,正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阶段。"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是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所确定的新课程的十个基本理念之一。与此相对应,《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要求教师"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并指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整合的原则是有利于对数学本质的认识[1]。国  相似文献   

2.
日语能力考试简称"JLPT",能力考试中的N1、N2的语言知识包括文字、词汇、语法三个部分,其中文字、词汇部分主要考查,单词的"形式","意思","用法"三个方面来测试。单词的"形式"主要考查应试者是否知道日文汉字的读法,平假名相应的汉字形式。"意思"则考察选择最恰当的词汇,"用法"测试方法为单词的词性和单词的搭配使用。其中选择恰当的词汇中,近义词选择题,对中国日语学习者有一定难度。本文以"夢中""熱心""熱中""没頭"为例,利用现代日本语语料库(BCCWJ:Balanced Corpus of Contemporary Written Japanese)搜索到相关的例子,从中找出四个单词的形态上的区别用法,为应试者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以学生为主体,巧设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因此,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求胜欲旺"的个性特征,在提出问题上巧设"障碍"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的恰当使用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本文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两个方面切入,针对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0,(78):87-88
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各种数学资源来开展教学,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文章从"优化教材资源""关注校园资源""利用社会资源""应用信息技术""捕捉意外资源"以及"巧设题目陷阱"六个角度出发,为如何高效利用各种数学资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长、宽、高是计量用语,三者的乘积则是物体的体积。数学教师与计量用语,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若用它们来描述数学教师的形象,倒是有一番情趣。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必须"长""宽""高"三者兼备,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数学课程标准,与时俱进,为社会培  相似文献   

7.
<正>《数学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从其结构和内容来看,该领域分为"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中,"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人类生存的空间,也就是三维空间。认识三维空间,首先要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左右"一课既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一个知识点,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教学中如何突破呢?  相似文献   

8.
一、信息技术用于数学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考虑计算器、计算  相似文献   

9.
日语中有不少形式名词,如"こと""もの""の"等,是日语中特有的一个成分。在日语中,形式名词也称不完全名词或形式体言,是相对实质名词而言的,日语中常见的形式名词主要有有"こと""もの""の""ところ""わけ""はず""ため""とおり"等。形式名词在句中主要是起语法作用,没有或很少有独立的词汇意义。因此,在日译汉中,如何对形式名词作出恰当的处理,是翻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侧重从形式名词的特点出发,以"こと""もの""の"为中心,针对日译汉过程中遇到的形式名词,通过实例来详细分析形式名词翻译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使用电教媒体,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益有着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比拟的优势。一、借助电教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正>主持人语《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要“重视信息技术运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推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深度融合”,已成为数学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内涵要求与显著特征,备受国内外数学课程改革的关注。然而,信息技术的潜在优势与当前的使用现状之间存在很大的落差,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学面临诸多困境。比如,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时代,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引导着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等的改变,"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三个不同版本高中数学教材中积极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比较研究这三个不同版本数学教材中"信息技术应用",可以发现它们在编写上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色。对此,有关高中教材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编写,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彰显智能特色,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拓宽选材范围,丰富技术应用情境;普及数字素养,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发挥技术优势,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观",结合"做中学""建构主义""多元智能""学习共同体"等教育理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利用"项目学习共同体"这一模型,构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范式。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写作的要求有这样一点:"内容充实,材料丰富,新鲜。"这就要求考生在准确立意的基础上,选取恰当的材料。一、选材的要求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影响作文成败。鲁迅先生说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故事,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选材恰当是行文的前提,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中心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甄选、加工,也就是所谓的"选材""组材"。同时要确保材料的典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欣欣然步入语文课堂,成为教师们的"新宠",尤其是各种各样的公开课上更是少不了它的身影,否则,一部分教师是无论如何不能将课进行到底的.一时间,电教媒体成为众矢之的,受到了一些专家的"抨击".专家们曾提倡公开课不用电教媒体,恢复"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的传统模式.殊不知,这样的"封杀"完全没有必要,也是毫无用处的.因为电教媒体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它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只是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恰当地使用电教媒体,把握好一个"度",不让它成为一种"附属品""摆设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多人一轮间的同课异构""一人多轮的同课异构""多人多轮的同课异构"三种方式,以及"整节课的同课异构""微课和教学片断的同课异构"两种呈现类型进行了分析,以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同课异构"模式,达到高效地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许静如 《现代语文》2014,(2):131-134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建设,中日两国间的信息技术交流逐渐深化。与之相对,信息技术专用词的互译情况日益增多。由于中日两国同时使用汉字,而且其中含有大量的同形字,因此在互译时易出现混乱。本文利用语料库,在理清"通信""通讯"的翻译方法的基础上,阐明其异同点。  相似文献   

19.
莫平 《广西教育》2014,(39):141-142
四段"渗透式"数学实验方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将数学实验按照"实验基础""演示实验""独立实验"及"综合实验"四段逐步渗透到高职数学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20.
尹侠 《贵州教育》2013,(19):28-31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颁布,是对从2001年开始的建国以来第八次数学课程改革的完善和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从"双基""两能"向"四基""四能"的转变;特别是指出将"基本的数学经验"贯穿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提炼形成高位的数学思想,并且以数学中"问题解决"为载体,从以往关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后半程"数学教育,向对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全程"数学教育的关注的转变,必将引起今后数学课堂教学的渐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