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怎样的理论来解释历史现象、用怎样的理论来指导新一轮的历史课程改革,是我们应该也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除传统史观外,新课程标准还提出了世界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等。现代化史观已成为新高考命题的主导理论,因为现代化史观对接了新课程由传统社会向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主线理念。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高考历史非常重视对史观的考察,其中,现代化史观已经成为考察的重点之一。因此,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史观解答题目的能力。本文对现代化史观在解题中的运用进行了一些探讨,期望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自新课标与新课程理念推广以来,传统的革命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多种新史观的运用。体现新史观的试题在高考中也时有出现,这其中又以现代化史观最为常见。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变化过程,它有共同的指向和相似的内涵,虽然不同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钱鸣 《考试周刊》2013,(31):118-119
新课改以来的高考中,以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为主线索的题目层出不穷。作者从现代化内涵入手,构建现代化横向知识体系;从现代化发展阶段入手,构建以现代化为主线的纵向知识体系这两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5.
随着21世纪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推进,高考中的考点内容和考试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地区的考生一时还没有办法适应,也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影响。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出现了史学观念的试题。分析近三年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不难发现,历史学科必须构建文明史观、近代化(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等体系。强化"近代化史观"的考查,将是今后高考历史考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李海军 《考试》2014,(10):22-26
<正>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纵观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命题者越来越重视对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及社会史观的考查。为帮助学生有效复习和应对高考,笔者系统梳理四大史观如下:一、文明史观理论解读: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今史学界最为流行的史观之一,现代化史观强调以现代化为主线,对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进行诠释和重构。现代化史观认为,自1500年地理大发现以来,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从本质上而言。就是现代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全球推进过程,现代化主线贯穿于这一进程的始终。在当前世界史教学中。深入贯彻现代化史观,从现代化视角去解读重大历史事件,有助于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去客观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深刻把握历史发展的宏观趋势。  相似文献   

8.
刘波 《新高考》2008,(7):72-74
近年来,伴随着历史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对高考试题的命制影响日隆,而文明史观由于内涵丰富,尤其受到命题专家的青睐,以文明史观为试题的价值取向来命制高考历史试题成为一大流行趋势。2007年高考,上海、广东等课改省市由于本身使用的教材体系即按文明史观编写,其考查的力度自不必多言。  相似文献   

9.
纵观新课改省份的高考历史试题,不难发现新史观是高考历史试题之灵魂。历史复习当然要重视新史观,吸纳新理念。近些年来,各种各样的新史观,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文明史观、生态史观等新史观明显地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复习中应加强对新史观的教学与理解运用。这几种新史观大体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人们研究历史是在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中学历史教学亦是如此.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高中历史教科书以模块形式呈现,新课程改革就体现了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这三大史观. 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变的历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以现代化理论理解近现代史?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学历史高考试题中频频渗透考查中学教材中尚未编入和纳入的“近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史学新理论知识,使中学备考师生普遍感到难以适应。本文通过分析近年高考原题,结合当前史学理论动态,认为中学师生要抓好高考备考,必须关注史学新理论及史学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部侵略史,也是一部传播文明、走向现代化的历史。以现代化史观为线索,解读了世界的市场形成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付玉成 《教育探索》2007,(12):49-50
现代化史观的确立是史学理论的重大发展,它是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和现代化理论研究的深入而形成的.现代化史观又称"一元多线"发展观,其合理性对历史专业的近现代史教学有较大的借鉴意义.近现代史的教学内容可以此理论为指导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14.
刘波 《新高考》2010,(5):54-55
近年来,历史高考以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来指导命题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符号,随着命题技巧的进步,社会史观也逐渐进入了命题专家们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初中历史教学不仅仅应该对于重大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同时还应该不断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以现代化史观分析历史问题,剖析历史的纵向发展,对于提升初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一、现代化史观的内涵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中西方交流的不断深入,国内史学家在现代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现代化史观主要以生产力为核心,认为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属于人类社会通过现代化方式实现的自我转型。从历史发展进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预示着全球开  相似文献   

16.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体现了全球史观,而高考命题则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主干知识为基础、围绕史观核心理论组织素材、设计问题,考查考生的历史认知水平与综合能力。下面笔者以2011年高考试题为例,分析、探讨历史新课程高考围绕全球史观命题的特点,并就复习策略问题提出一些思考与认识。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下的历史高考坚持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立意为主,以人类所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为素材,巧妙地将理论观点、史学方法、思想素质和教育功能渗透其中,全面考查学生的人文知识及基本素养;充分体现“以历史课程为中心”的思想,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呈现出以“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和现代化史观”为核心内容的价值取向;题目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命题技术进一步提高,体现出一定的开放性、探究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今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39(1)的失分很大程度上是考生对该试题的误读导致的。在6月8号上午考试完成之后.部分考生吐槽说“竟然考史观”.不少老师也慨叹说“这两年考历史,考得太专业,考史学理论、考史观”。网络上对今年39题(1)给出所谓的“参考答案”是“从近现代化的角度”。这说明这些考生和老师并没有很好地理解新课程改革下“新材料、新情景”试题的考查,并误读了命题思路。影响了作答。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21世纪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改地区的高考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变化,那就是新的史学观念试题的出现。所以,我们在高考总复习已经完成一轮章节考点过关的基础上,应根据历史学科特点,运用新史观重新构建专题体系。根据当前高考命题的趋势,历史学科必须构建文明史观、近代化(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等体系。下面就如何运用“近代化史观”进行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做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高考能力考查的需要,高三教师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普遍认识到史观教学的重要。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基础抓起,学生对历史资料的正确理解、对历史现象的准确辨识,只有在相应史观的指导下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