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花魂陈慧瑛①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②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  相似文献   

2.
正《梅花魂》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发生在旅居海外的外祖父身上的五件事,表达对梅花精神的赞美,对中国的无尽思念。字里行间充盈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礼赞,是涵养学生传统文化精神的好教材。一、品读文字,把握精神内核外祖父自幼饱受中华  相似文献   

3.
一、鼓励质疑,发展思维 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促进思维,才有创新的灵感和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陶行知先生的诗句“发明千干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证明了“问”的重要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如:教《梅花魂》这篇课文时,我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看谁能提出最有见解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提出:《梅花魂》的“魂”具体指梅花的哪些方面?外祖父为什么那样赞美梅花的精神?又为什么由花及人?外祖父为什么要让作者保存…  相似文献   

4.
引领即引导、带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为学生铺路搭桥,做到引而不发,还学于生,演绎课堂别样的精彩?现联系自身实践,谈一谈教学体会。一、换一换,引领自辨读音在教学《梅花魂》我不小心弄脏墨梅图时,出现下面的情形。多媒体出示外祖父训斥妈妈的话: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我首先让一名学生读这句话,结果有两名学生老把这句话中的  相似文献   

5.
《小学教学设计》2010,(12):F0002-F0002
《梅花魂》主要讲述了一位旅居国外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全文采用回忆的写法,首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梅花,历来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这是因为它经霜傲雪,不惧严寒,在它的身上寄寓了人们对美好品格的向往。今天我再次读了《梅花魂》这篇课文,依然感慨万千。课文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叙述身在异国的外祖父对梅花的敬爱以及他对祖国无比的眷恋。本文用三件事讲叙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一颗热爱祖国的心。  相似文献   

7.
一篇课文,为了避免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总要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教学。如何把握和呈现核心问题呢?我就近期磨课中的《梅花魂》来谈谈阅读教学核心问题的动态把握。“一教”:开门见山呈现核心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怀乡思国的散文,乡愁与梅花的芬芳一并沁入读者的心魂。通过外祖父宝贝般珍藏的国画作品《墨梅》,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位远离故土的老华侨的思乡之情。师:同学们,梅花之魂指的是什么?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这个意思?生1:“魂”指对祖国的思念。生2:“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还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的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点明了梅花魂的意思。师:没错。那么课文写了哪几个故事?从这些故事里,你读出了什么?生3:即将回国,“我”去问外祖父回不回去时,外祖父竟然像小孩子一样哭了。他哭的是他老了,没法回家了。生4:外祖父收藏了一幅墨梅图,视若珍宝,“我”在上面弄了一点手指印,妈妈就受到了外祖父的责骂。为什么?因为墨梅是祖国最好的花。生5:外祖父教我读诗,当读到跟思乡有关的诗句时,外祖父就会掉眼泪。  相似文献   

8.
《梅花魂》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在异国时外公教他读诗、爱惜“墨梅图”,以及送他“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手绢的事,充分表达了外公对祖国的眷恋和作者对外公深深的怀念。在一位华侨老人的心中,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是祖国的象征,梅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不屈不挠。“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外祖父珍爱并保存着这幅梅花图,正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作为华夏的儿女,我们要学习梅花那种不图外表,不媚世俗,一身清气,高洁自重的精神,这也是《梅花魂》…  相似文献   

9.
<正>一篇课文,为了避免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总要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教学。如何把握和呈现核心问题呢?我就近期磨课中的《梅花魂》来谈谈阅读教学核心问题的动态把握。"一教":开门见山呈现核心问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怀乡思国的散文,乡愁与梅花的芬芳一并沁入读者的心魂。通过外祖父宝贝般珍藏的国画作品《墨梅》,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位远离故土的老华侨的思乡之情。师:同学们,梅花之魂指的是什么?课文中哪句话点明  相似文献   

10.
字词二题     
“手绢”量词并非“个”九义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5课《梅花魂》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此句中用“个”作为“手绢”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本文将依此理念对《梅花魂》一课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梅花魂》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陈慧瑛。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表达了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借物喻人,意蕴悠长,叙事抒情,色彩鲜明。本单元共安排四  相似文献   

12.
侯键 《四川教育》2001,(4):32-32
《梅花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作者以梅花为线索,用饱含激情的笔墨叙说身在异国他乡的外祖父对梅花的钟爱,反映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深深的爱国情意。文章前后呼应,首尾连贯,结构严谨。教学本课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利用学生已有的阅读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熟读精思,会意悟情,使学生接受美的情感熏陶,从小树立热爱祖国,做有骨气的中国人的志向。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学生刘某提出的一个问题难倒了我:外祖父既然那么思恋祖国、想念亲人,为什么不回国呀?当时的我沉浸在外祖父的三次落泪里,一下子懵了。随即,我马上把皮球踢给了其他学生:“嗯,你很会思考。看看同学们怎么回答?”于是,学生之间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经过联系上下文,学生马上找到了依据,来自于课文中母亲的回答:“外祖父年纪大了……”大部分学生认为:外祖父年纪大了,不适宜坐船、  相似文献   

14.
《梅花魂》是第五组教材的第三篇课文,属新增篇目。文章讲述了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这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文章可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我”看到故乡的梅花便忆起长眠异国的外祖父;第二段(第2自然段起至...  相似文献   

15.
从读中品出「魂」来《梅花魂》一课的教学建议安徽六安市教研室熊兆铣王先如《梅花魂》是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9课,属新增的阅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围绕梅花发生的一些事,表现了身在异国的华侨对祖国的深深思念,突出了作者热爱祖国,立志做有品格、有灵魂、...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本文将依此理念对《梅花魂》一课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梅花魂》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陈慧瑛.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表达了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借物喻人,意蕴悠长,叙事抒情,色彩鲜明.本单元共安排四篇课文,文化主题是“月是故乡明”,训练重点是学习写景、叙事抒情.本文属精读课文,是整个单元的“例子”.  相似文献   

17.
案例一:教学《梅花魂》片断当让学生按座位顺序接读课文后,我没有按照常规这样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相似文献   

18.
《梅花魂》记叙了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老华侨眷恋祖国、思念家乡的几件感人事例,表明了他崇尚梅花精神、立志要做一个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的决心。这篇课文是阅读课文,其教学步骤可作如下设计:初读课文,了解全貌。梅花,落叶乔木,叶子卵形,早春开花,花瓣五片,有粉...  相似文献   

19.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全文以梅花为线索,将具体、生动的内容连缀成一篇令人悲泣、感人至深的文章。课文的重...  相似文献   

20.
我很喜欢《梅花魂》这篇课文,可能这是因为梅花的“魂”让我有这样的情节。 这学期,参加了实验小学组织的语文大练课活动。4月30日在实验小学五一班上了《梅花魂》第一课时。课后,教研室徐老师、张老师等评委和同事们对我的课说了很多鼓励的话,也提了许多中肯的意见。自己冷静地思考了自己的课堂,觉得课堂中吸收了很多同事的建议,有的地方也体现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