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回顾导入,再进祖父的园子师:上节课和同学们聊了许多童年往事,这些美好的记忆让我们回味无穷,今天我们继续走近作家萧红,走进(指着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师:通过上节课学习第1、2自然段,还记得在童年萧红的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吗?板书:活力过渡:课文还有一节也是写园子里景物的,找一找(13小节)?看看在童年萧红的眼睛里,这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设计意图】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是"园子"。作者萧红  相似文献   

2.
邱燕  张德全 《考试周刊》2011,(48):56-56
一、复习导入,把握整体师: 孩子们,你们已经初读了第18课,请同学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作者的童年故事发生在哪里?(强调“祖父的园子”,齐读课题。)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多姿多彩?“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又是怎样生活、成长的?祖父的园子为什么让作者念念不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跟随作者走进这个大园子。  相似文献   

3.
《祖父的园子》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主要通过对祖父园子里的景物,以及"我"与祖父一起生活情景的描述,展现了"我"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祖父深切的怀念之情. 从布局谋篇上看,"借景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将"借景抒情"作为这篇课文的语言教学点,既尊重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又兼顾了课程的学段目标,实现了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妈妈的回忆     
<正>课文《祖父的园子》中,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铲地、栽花……她的童年快乐又自由。然而,我的妈妈却从未和我提起过她小时候的事,她的童年究竟是怎样的呢?我决定借助老师布置的口语交际作业走进妈妈的童年。“妈妈,老师让我们了解家长的童年是怎样的。”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直奔主题。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7课。教材分析《祖父的园子》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当代作家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因为是写童年生活的文章,所以编排在以"童年"为主题的第二组。文章记叙了萧红幼时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饱含着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和对祖父的无限怀念。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读记"蚂蚱、樱桃、蜜蜂、蜻蜓、倭瓜、蝴  相似文献   

6.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描述了“我”小时候在祖父的园子里跟随祖父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笔者认为,这篇课文对教学工作富有启发意义,教师应努力让课堂成为“祖父的园子”。  相似文献   

7.
正《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这篇课文以朴素诗化的语言,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看到的、感受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深深的怀念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初教这篇课文,自以为对"园子"有较深的了解,然而读过《呼兰河传》,看过《落红萧萧》的书、电影后,我对这篇课文又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积累词句。2.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3.了解作者围绕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体会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在人教版教材中,它被列为略读课文。课文通过“我”幼时跟随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生动地再现了一个顽皮、淘气的“我”和一个宽厚、慈祥的祖父,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阅读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体会全文结构的精妙。2.了解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的学习情况和成长经历,感受童真童趣。3.感受作者对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的向往与怀念,准确把握作品主题。二、教学流程师:上节课,我们随着鲁迅先生回到了他小时候玩耍的园子——百草园,同学们想想这座园子有哪些好玩、可玩的呀?  相似文献   

11.
<正>《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彩的童年生活"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是萧红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针对这篇课文,我们教研组经历了三次教学设计和三次课堂教学实践的磨炼。从初建和重建来看,我们始终把本课的教学目标锁定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感受‘我’在园子中的快乐、自由"。要实现目标,弄清学生的学情起点非常重要。文本重难点,是学生能够从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所做的事中体会到自由、快乐,但是不能通过品味语言  相似文献   

12.
<正>《祖父的园子》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生活趣事。萧红“儿童习语式”的表达,将浓烈而丰富的感情蕴含在平淡的景物、事件的描写中,字里行间流露了“我”对园子的热爱、对祖父的思念、对童年的怀念,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文本特征出发,明确语文要素的指向和核心,再围绕该语文要素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祖父的园子》所在的单元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引导学生从品读萧红“儿童习语式”的语言出发,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直抵作者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3.
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优秀女作家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写的内容都是一些小事,虽然内容看似零散,但都围绕着“趣”字展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1)了解作者刘绍棠的有关情况。(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习本文线索清晰、语言生动传神的写作特点。2.过程与方法:作者在60岁时回忆了自己家乡———京郊运河边几十年的过年风俗,让我们从中领略到了旧时过年的情景;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也让我们看到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要让学生深刻感悟,教师首先应创设情境,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而理清线索,体会语言风格,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通过旧时春节与现时春节中活动的对比,了解汉民族…  相似文献   

15.
这几天,我们学了《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文章讲述了主人公童年在祖父园子里美好、快乐的生活。这些文字,一下子让我回想起了我在爷爷的菜园里发生的那些趣事。  相似文献   

16.
这几天,我们学了《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文章讲述了主人公童年在祖父园子里美好、快乐的生活。这些文字,一下子让我回想起了我在爷爷的菜园里发生的那些趣事。  相似文献   

17.
《鸟的天堂》一文,作者饱含深情地描写了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为了让学生跟随作者走进"鸟的天堂",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景象,初读课文时我组织学生给课文分段。很快,学生分好了段,我了解学生的分段情况,准备意见统一后进入下一板块的学习。结果,学生中出现了四种不同的分法。第一种分两段:第一段(1~9):写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第二段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选白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课文以轻松灵动的文字展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与精彩,将影响了作者一生的祖父和园子活脱脱地展现在每个读者面前。于永正和张祖庆两位特级教师分别执教这篇课文,成就了不同层而的精彩。  相似文献   

19.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课文写童年的我与祖父在蜂飞蝶舞的后园的一段生活。课文的语言好像是作者从心中"喷"出来的,自由,奔放,感性,直白,把读者带进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文中有一段集中描写"我"的感受的文字,写得特别精彩:  相似文献   

20.
夏静 《考试周刊》2008,(25):195
<姥姥的剪纸>是一篇带着我们走进童年心梦之境、感念亲情的朴实优美的散文.它引领我们走进姥姥那剪纸艺术的天地,更彰显出一份人文精神里永远甜蜜的值得同味的浓浓的亲情.如何读出作者童年的"心梦"之境,体会人文领域的亲情的可贵可亲可爱,懂得珍惜亲情,我在教学中积极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搜集资料、情境体验、情景冉现、朗读引发等方法,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