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屏世界》2013,(6):174-176
三月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两会")召开的日子,也是国人传达自主声音的最佳时期。"两会"期间全球媒体聚焦北京,特别是今年"两会"上,中国新领导层顺利接班,外媒更加积极关注"两会"以及中国在改革、反腐、环保、民生等领域的新举措。作为舆论和大事件传播的国家级电视媒体,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高度聚焦"两会",特别是中文国际频道CCTV-4在今年的全国  相似文献   

2.
正旅游节目作为电视媒体的传统节目样态并不鲜见,而对于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大型旅游文化专题节目《远方的家》而言,则是将中国历史悠久、风景如画、壮阔怡然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与电视语言进行了一次完美的融合。该栏目自2010年12月开播以来,坚持以行走、体验、发现为宗旨,由数位出镜主持人带领观众行走四方,关注百姓民生、社会发展,同时赏美景、品美食、探寻人文奥秘、体验旅行的乐趣,提供实用的旅游资讯,引领公众选择旅游目的地和出行方式,展示中国的自然人文之美,弘扬深厚的华夏文明。从已经播出的《远方的家·边疆行》、《远方的家·沿海行》、《远方的家·北纬30度》以及正在播出  相似文献   

3.
李宇 《声屏世界》2011,(8):34-35
文艺类节目是对外电视频道的重要构成,它不仅为海外观众提供娱乐,同时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文艺类节目在传播文化方面有着怎样的优势,文艺类节目如何做到兼顾娱乐观众和传播文化,对外文艺类节目如何在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4.
6月28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学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会,包括<中国出版通史>在内的5个社科基金规划项目负责人做了汇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李文清、新闻学项目评审组组长喻权域、新闻学项目组评委杨牧之、徐人仲、徐耀魁、尹韵公等专家听取有关<中国出版通史>课题的汇报后,对其保证研究、编撰质量的一些做法给予了肯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坐着高铁看中国》为例,就央视新闻节目在融合传播中的信息渠道整合、媒介场景构建、内容形式创新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电视新闻节目在融合传播中的守正创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韦茹萍 《视听》2022,(4):136-138
随着影像技术和艺术理念的不断发展,历史题材历史纪录片作为架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成为承载中国历史文化、展现艺术美学和提升国家形象的主要载体.纪录片是跨越时间、空间的媒介形态,如一部影像史书,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使命.在当下多元化的世界历史文化格局中,纪录片《中国》扎根于本土历史文化,形成了新颖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  相似文献   

7.
祁晨 《声屏世界》2014,(8):28-29
<正>《北纬30°·中国行》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在2012年推出的一部大型系列旅游节目,主要拍摄地处神秘北纬30°线上中国各地自然生态背后的人文故事和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与该栏目之前推出的《边疆行》《沿海行》共同构成《远方的家》三部曲。180集系列特别节目《北纬30°·中国行》以"自然、家园、文化"为主题,吸收新闻、专题、纪录片等不同节目类型的长处,以行走、体验、发现,记者带领观众行走四方为宗旨,关注百姓民生、社会发展,同时赏美景,品美食,探寻人文奥秘,体验旅行的乐  相似文献   

8.
多元化视角、全球化表达,讲好中国城市故事;搭建平台、双向互动,以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寻找共情、创新展示,让“借船出海”行稳致远;提高传播艺术,以文化为根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人民网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际范儿”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不断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塑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9.
《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以下简称《报摘》)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最重要的新闻节目,也是《中国之声》历史最长、影响最大、地位最高的广播节目,在全国新闻界享有崇高威望.在听众中具有巨大号召力。每天清晨6点30分,在华夏大地的任何一个角落,数以亿计的听众准时守候这个时间,在经典的《歌唱祖国》开始曲后.享受这档信息丰富快捷、语言简洁扼要、内容高度浓缩、分栏五彩缤纷、播音亲切怡人的新闻“大餐”。  相似文献   

10.
一直到19世纪以前,作为一个文明意义上的中国从未遭遇过真正的危机。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和中原汉民族之间冲突不断,但从长期来看,冲突的结果是各民族的融合。游牧民族统治中原民族的开始恰是其接受中原文明涵化的开始。中原的礼仪制度与马背民族的阳刚风气互相涤荡,江山易主,但"体""用"未变。这种情况在19世纪晚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12.
对香港《译丛》这一份成功将中国文化翻译传播到西方的英文杂志进行个案研究。指出它41年的文化外传历程凸显了一种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模式:兼收并蓄、适合国外读者需要的译介选材;具备多重文化身份的中外译者群体;受众意识关照下的文化翻译与诠释策略;国际视野下的独立运营与多渠道出版发行举措。《译丛》的成功案例对于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宏伟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讨论《文心雕龙》中的“经典”问题的前提有两个:一是经典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正如佛克马、蚁布思所说,“没有任何地方像中国那样拥有如此严格地、如此长期地被尊崇的经典:维持了两千多年一直到本世纪的儒家经典。这些经典包括《易经》、《尚书》、《诗经》、《春秋》和《礼记》。”1经典及对经典的研究——“经学”构成了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宝库。二是《文心雕龙》中对经典的重视。“经典”一词在《文心雕龙》中的出现频率是相当之高而且其地位作用也是相当重要的。吴林伯在其《〈文心雕龙〉字义疏证》中指出…  相似文献   

14.
我国首档书法美育交互式综艺《妙墨中国心》,由浙江卫视与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袂出品。这档电视艺术节目开中国“书法”专题综艺之先河,围绕“中国墨宝”展开了一场场溯源寻根之旅,借古今艺术的形式跨界与类型融合,彰显出华夏书法技艺历久弥新的人文魅力。《妙墨中国心》打造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书法传播矩阵,联合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等一众专家、青年学子,共建“妙墨赏习屋”,由艺人担任“寻墨团”,以“寻墨”与“解墨”的故事性叙事,为艰深晦涩的书法艺术开辟了大众视角和扩散式传播路径,突显了电视艺术节目“活化”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界对于东北沦陷后国人报纸境遇的系统研究尚属空白。哈尔滨《国际协报》(1918-1937),是东北新闻史中民办报纸的代表。伪满洲国成立后该报的命运转折,便成为东北国人报纸的历史缩影,带给人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清宫秘档》是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北京金水滴文化公司、湖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心联合摄制的25集大型电视历史文献纪录片。它以“走出戏说、走近真实”为主题,将档案、文献、文物、历史、电视有机结合起来,为大众真实地再现了清代历史。“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珍品展”是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主办由各巡展城市协办的大型档案编研成果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陈丹桦  吴迪 《视听界》2013,(1):102-104
放眼全球传播环境,《感动中国》将要面对的是来自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价值取向、不同符号认同的受众,其中巨大的跨文化差异可想而知。因此,当多元群体带来多元的需求和解读时,文化产品在传播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到“文化折扣”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传播策略,有效提升我国先进科研成果的国际化传播能力。文章以《前沿》系列期刊和“中国学术前沿期刊网”数字化传播为例,从海外科技新闻发布平台传播、TrendMD跨平台文章推送、电子邮件精准推送、与国际权威检索系统建立互联互通等方面,对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传播策略进行深入探析,以期为有效提升英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和传播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徐雁同志与我旧有课业观摩之雅,二十多年的交情,帮过我许多忙。深知他善于动脑子,特别善于迅速即时地策划组织新图书出版。这不是吗,我的面前又摆着一套《中国版本文化丛书》啦。浏览一过,惊喜莫名。窃以为,这是他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