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中的景物描写,会随着人的情感变化而改变色彩。比如描写乌叫声,人在成功的时候,它"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儿好像在祝贺",失败的时候则"唧唧喳喳的仿佛在嘲笑"。我们有不少学生,在美文中摘抄并熟记了一些精彩的写景片段,作文时便生搬硬套在其中,破坏了情景交融的和谐美,导致写作失败。其实,同一种景物,在同一时间观看,因为观看者的心情不同,景物的色彩就会随之出现差异。下面,我们列举几  相似文献   

2.
杜一仙 《现代语文》2010,(3):129-130
在记叙和抒情的文章中,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就像一幅山水画,但是景物描写的写作教学难以落到实处。在景物描写的作文训练中,学生往往只是粗略地勾勒景物轮廓,缺乏色彩,语言平淡。如何进行景物描写训练呢?笔者经历多次失落和反思,积累了一些指导学生景物描写的有效方法,本文结合2009年执教的市课改展示课《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以春为载体,学习景物描写的写作指导课),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的景物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它们有千差万别的形状,缤纷迷人的色彩……描写景物就要写出它们的特点,要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一要写"色"。例如:"早晨,我们向码头走去,准备乘船出海。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生活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走进生活,深入生活,占领生活这一阵地,在生活中捕捉和积累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观察是写作的起点.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调动各个感觉器官感知纷繁复杂、变化莫测的生活,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准确把握生活中的景物、场面、事件、人物等,以此积累丰富具体的写作素材.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求学生不能随心所欲,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深入细致地进行,切不可流于形式.如观察动物,可引导学生从形态、动作、生活习性几方面进行认真的观察;观察人物可从外貌、动作、神态、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使人物在学生脑子里显出栩栩如生的形象;观察自然景物,可以引导学生从自然景物的变化,以及具体时间、地点、形状、色彩等方面进行,利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使自然景物在脑子里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景物描写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评价标准之一。好的景物描写能为记叙文增添色彩。而文本是学生学习写作、提高能力的最好范例。本文借用文中出色景物描写句,从六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景物描写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景物描写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评价标准之一。好的景物描写能为记叙文增添色彩。而文本是学生学习写作、提高能力的最好范例。本文借用文中出色景物描写句,从六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景物描写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一、观察要抓重点什么是重点呢?简单地说,就是这个景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比如,“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这段话,作者抓住了“黄绿”“白雪”,写出了景物的色彩特征;用“厚厚”“柔软”写出了景物的质感特征。这样写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立体的图画,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相似文献   

8.
绘景类文章就是描写景物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写好这类文章,就要重视景物描写中自然景物的描写和社会环境的描写。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怎样指导学生写好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一、抓住景物的特征来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征来观察。我们所重视的景物描写不是作者看到什么风景就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小学作文指导要少而精,不能面面俱到,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写作能力,根据每次作文的具体情况,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本文就小学作文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描写景物,在着色方面有个基调问题,不管是使用冷色还是暖色,不管是使用亮色还是暗色,都要有一个明确的基调。着色要入调,无调之色,犹如无帅之兵,不能协调一致,也就不能给人审美享受。怎样确定文章的色彩基调呢?  相似文献   

11.
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周燕(乐平市一小一、观察有序。“看图”是“写话”的基础和关键,看不懂图就无法把图意表达清楚。因此,在看图写话时,要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让学生仔细看图,弄清图上画了些什么,都有什么人,有哪些景物,周围环境如何,知...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我在这方面作了一点尝试,指导学生实地观察,写出了较好的写景文章 一、实地指导观察,找出景物特点. 有人说过: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景物也是如此,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要写好写景文章,必须找出景物的特点.为了写好《登轿子顶山》和《游竹海》这两篇写景文章,我作前实地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指导,有的放矢地作了精心的取材.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在描写景物时,要注重语言的"包装",让景物鲜活起来,给习作增添一丝亮色。那么,如何进行语言"包装"呢?着色。景物离不开色彩。要把景物描写得真切传神、生动形象,就必须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体验所写的景物,具有敏锐的色彩感,从而准确地把握景物的色彩特征,进行着色"包装",使习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描写景物时,要注重语言的“包装”,让景物鲜活起来给习作增添一丝亮色。那么,如何进行语言“包装”呢?着色。景物离不开色彩。要把景物描写得真切传神、生动形象,就必须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体验所写的景物,具有敏锐的色彩感,从而准确地把握景物的色彩特征,进行着色“包装”,使习作语言增色。例: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白。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火烧云》)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一连串不同形式的表示色彩的语言,描绘了不同时间所见到的不同色彩的火烧云,将色…  相似文献   

15.
写景,一般指描写春夏秋冬、风云雨雪、山水楼塔、日月星辰等景物。写景,是锻炼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爱美情趣,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小语五年制课本从第五册至第九册每册安排了一篇写景作文。可见,描写景物是小学作文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怎么指导呢 ?我认为应抓住“三要”。  一、训练——有重点。  写景作文指导要在全面要求的基础上突出训练重点,抓住重点训练不放,才能提高训练实效。如果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什么都指导,结果等于什么也没有指导,这五篇写景作文表面上…  相似文献   

16.
如果我们乘坐在一列快速行驶的客车上 ,通过车窗向外望 ,可以看到窗外的景物有一种旋转的感觉 ,具体来说是近处的景物向后绕着远处的景物旋转 .近处的景物向后迅速移动 ,这是以车窗为参照物时乘客的感觉 ,这无疑是正确的 ;而远处的景物好像随客车前进 .有人说这是以近处的景物为参照物时给人的感觉 ,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因为远处的景物和近处的景物都固定在地面上 ,相对位置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所以若以近处的景物为参照物 ,则远处的景物应该是相对静止的 .那么乘客观察远处的景物为什么好像随车前进 ,而近处的景物却飞快后退并形成…  相似文献   

17.
散文被人誉为“美文”,很多人喜欢用散文抒发感情。而描写景物是传达和烘托感情的有力手段,作家在描写人物心情或抒发自己的感情时,总要选取适当的景物来渲染衬托。因此,一篇散文既要有“景”,又要有“情”。景物是客观存在的,但作者描写景物时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写景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而且景物描写往往要与人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那么怎样在写景中具体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呢?常用的方法是融情于景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与借景抒情两者都要力求达到物我相谐,主观感情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境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一方面,“感情是散文内在线索之一,支配着人、事、  相似文献   

18.
客观景物有不同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人的情感也有色彩,或热烈,或淡泊,或悲凉。唐宋时期的诗人深入细致的观察生活,用色彩来描画客观景物的美,现实世界的美;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通过对色彩的不同组合,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吴统 《文学教育(上)》2013,(23):136-137
在《呐喊》《彷徨》中,色彩感是十分强烈的,这也是鲁迅小说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本文就从色彩词的角度切入,分析它在小说的自然景物描写中的作用,具体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自然景物的色彩描写,能够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真实性。二是自然景物是色彩描写,能够服务于人物的心理情绪。三是自然景物的色彩描写,能够表达作家自己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0.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我们不仅能够把思想概念,而且还能够把最复杂的、色彩最细腻的图画用语言表达出来。可以这样说,在人的大脑里好像有着成千上万个,也许还是成百万个键子,一个正在讲话的人,就好像是用无形的手指在大脑这个键盘上弹奏一样,而讲话的人所奏出来的那支交响乐也就是在知音者的头脑里回响起来。”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人类社会使用最广泛、最灵便、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课堂教学过程本身则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信息的传递、学生接受情况的反馈、师生相互情感的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等,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