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淮阴侯列传     
王海洋 《学语文》2005,(9):18-19
本节选文字再现了韩信人生中一段小插曲,重点突出的不是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而是他的人际世故。为保全自己而向高祖献上钟离昧,最后也没有摆脱被贬的命运。与皇上朝廷论兵,表现出了他善于辞令、为人机警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孙利政 《文教资料》2013,(29):25-26
《史记》和《汉书》是我国古代史书的两部典范之作,《汉书》100篇中有55篇与《史记》内容重叠,可以相互参校。本文以《史记·淮阴侯列传》为主,通过与《汉书·韩信传》相关部分的比勘,对其中的一些异同试作分析,刺取六则,求正与方家。  相似文献   

3.
很多时候,学生并没有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意识。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其主动去质疑、去求证。教学《淮阴侯列传》一课,通过找差异、找矛盾、找答案这三个环节,不仅让学生对《史记》的学习有了一种全新的认知,也提升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4.
所谓“春秋笔法”,按晋人杜预《春秋左传序》中的诠释,是“一字褒贬,数句成言”;按现在的说法,是指作者的内在倾向性通过“曲笔”手段来暗示传达。  相似文献   

5.
从史学角度分析,《史记》中的口述史料不仅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而且使历史记载更加细节化,使论据坚实充分;从文学角度分析,口述史料使历史记述更加生动形象.分析司马迁记载口述史料的原因,从客观上讲,既是对传统史学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汉代史料匮乏的有力补充;从主观上讲,是对民间文化的重视,是“成一家之言”的必要践行.  相似文献   

6.
课堂上,带着"任务"展开教学活动,可增强教学的目标指向性,降低教学过程中的自由散漫和盲目随意。"任务驱动"下的文言文教学,可基于课程标准、学生认知、核心素养设计任务。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民族列传,专门给周边民族及国外民族立传。为中国最早的一部民族通史,亦是正史民族列传的滥觞。因史料翔实可信,是研究先秦秦汉民族史的最基本史料。因此对其史料的来源进行分析、考辨,对民族史及《史记》研究有重大作用。其史料来源主要有:一、“绌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二、游历访问、实地调查;三、使节、商人、各族归附人提供的材料;四、各族相关的实物等途径。  相似文献   

8.
淮阴侯     
钟室四周被黑布蒙上了,天纵英才韩信正被吊在室中。 他又睁开了眼睛,房间里因为一种安静而引人深思。疲倦使他要睡了,而愤怒却要将他燃烧。钟室里,钟声还是轧轧地走着遥远的路一在深夜,有一种诀别的意味。  相似文献   

9.
《史记·滑稽列传》是司马迁为下层士林所写的传记之一。本文对司马迁作《滑稽列传》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战国士林的价值观”影响了司马迁的平等观,同时也提出了滑稽人物“谈言微中”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史记》开中国古代传记文学先河,为中国近世小说叙事艺术之滥觞。其小说叙事艺术的超前成熟,代表着古典文学的一个高峰。《魏其武安侯列传》是《史记》中的叙事名篇,其人物刻画与叙事结构都已臻化境,由此可管窥《史记》小说叙事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1.
司马谈担任太史令,产生了编写一部史书的理想,并开始着手史书的编写准备和写作工作,对司马迁创作和完成《史记》产生了极大影响,对《史记》的出现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司马谈,就很难有司马迁的《史记》。  相似文献   

12.
《史记》对《三国演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题材选取和人物塑造方面,主要表现是《三国演义》对《史记》笔法的继承。其具体内容有三方面:一是《三国演义》创作过程中大量使用《史记》的互见法;二是《三国演义》写作过程中,作者的褒贬和爱憎意向并不通过发议论、作判断来表达,而是把这种主观倾向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具体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即寓论断于叙事;三是《三国演义》写作也像《史记》一样,准拟“成一家之言”的崇高目标,并在素材取舍方面做到了“笔则笔、削则削”。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成熟较早的叙事文体,史传对志怪小说《搜神记》有着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史传的实录精神对干宝辑录《搜神记》的态度影响较大。实录精神不仅体现在干宝对材料的处理上,还在于他采用了史传常用的全知视角。其次,史官"究天人之际"的创作目标也对《搜神记》影响较大。干宝不仅仅对神异的事件进行记录,而是立足于现实,力图解释这些事件与历史兴废的关联,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再次,史家"惩恶扬善"的道德观念也对《搜神记》有着影响。最后,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干预、语言简洁等史传叙事笔法也对《搜神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自唐至宋,《史记》的接受和传播发生着由"注多评少"到"评多注少"、由抄本到刻本的嬗变。科举制度、学术思想的变化、印刷术的发展乃是这个时期《史记》接受传播发生嬗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禽夏说阏与”,刘乃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认为夏说是“赵王歇属官”,阏与指的是阏氏侯冯解敢。其说不确。夏说应为代王陈余属官,阏与、阏氏对应不同的地域,不应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6.
对中华书局整理本《后汉书》李贤注称引《史记》材料所存在的校点问题,结合有关资料,提出12则作讨论辨正。  相似文献   

17.
《史记·商君列传》生动地记载商鞅变法的经过,也表达了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价。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商君之法治国,所以司马迁对奠定秦并六国基础的商君变法的评价,一定会受到变法后秦国统治的成败影响,司马迁不但是以史学家的角度,而且是以经学家的角度,把追求王道政治的实现作为评判标准。就叙述者的角度、立场而言,《商君列传》是反秦反法家时代的产物,但又不能不承认其贡献,因此在《商君列传》中,可以读出儒法对抗的纠葛。  相似文献   

18.
《泰西新史揽要》以经世致用的中国史学会通“冷静无私”的西史、以强调“知人得时”的历史叙事会通客观叙事、以中国史传的文笔会通西史写实的史笔.该译作在以中史会通西史的同时,挖掘出了丰富的本土资源,彰显了传统史传“义、事、文”在史传翻译中的诗学价值;但泥于传统史传的褒贬手法、人物和叙事原型,在以西史改进中史方面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9.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很大程度上已经具有了文学史的意义。并且其中文学史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已经表现出“场景还原”和“版图复原”的文学地理学思想。这种研究方法和思路对构建时空并置交融的新型文学史研究范式和推动中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创新都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系词“是”字逐渐成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者拟对《洛阳伽蓝记》一书中的“是”字进行初步分析,认为“是”字在这一时期仍具有系词、指示代词两种用法,并产生了多种活用法。而用作形容词的“是“字则较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