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我国研究材料晶体精细结构的队伍中有一位成绩斐然、受到国内外同行瞩目的优秀中年科学家,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院士叶恒强。叶恒强1940年出生于广东,1963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物理化学系。198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固体原子象开放实验室主任。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博士生导师。1987年成为国家高技术新材料领域结构材料专家组成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十几年来,叶恒强与人合作撰写出版了《电子衍射图》、《高分辨电子显微术在固体材料中的应用》及《分析电子显微镜学》3本专著,…  相似文献   

2.
王志珍,女,1942年7月出生,江苏苏州人,九三学社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毕业,1964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研究员。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多年来王志珍院士在蛋白质折叠、折叠酶和分子伴侣,  相似文献   

3.
叶培大,男,1915年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县,1938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1945-194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就读,1955年从天津大学调入北京邮电学院,历任北邮无线系教授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名誉校长,至今已执教60余年,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相似文献   

4.
人们也许不会忘记,1959年召开全国第一届群英会时,本溪钢铁公司第一钢铁厂1号青年高炉因创造全国高炉利用系数冠军而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年红旗炉,女工长李依依因此出席了这届大会。《人民日报》、《苏联妇女杂志》、《本溪日报》也相继报道了李依依的事迹,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1945年7月16日5点30分,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尔多,升腾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朵蘑菇云。19年后,1964年10月16日15时,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自已的力量,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从而打破了西方大国的核垄断,使我国跨入世界核大国行列。那天试验场区,一片沸腾,从将军到士兵,从科学家到普通工人都欣喜若狂,热泪横流。有一位刚刚步入中年的科学家目睹了这一振国威的壮观景象,激动得来不及擦去欢乐的泪水,便从怀中掏出笔记本,快速地写下了《东方巨响》和《神州日月增光》的壮丽史  相似文献   

6.
刘建康,鱼类学家、生态学家、中国淡水生态系统研究奠基人之一。1917年9月1日出生于江苏吴江,193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49年2月由美国回到上海任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水生所前身)研究员,1950年随所迁至武汉,先后任水生所鱼  相似文献   

7.
李霞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11):1-2,F0002,I0001
李廷栋院士1953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现任国土资源咨询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学部主席团成员,长春科技大学名誉校长,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等。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相似文献   

8.
高庆狮,1934年出生于福建鼓浪屿,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计算技术领域最早两名院士之一,也是当时技术科学部最年轻的院士。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终身教授。  相似文献   

9.
姚从平 《科协论坛》2013,(11):37-39,F0002
当我们于轨道边,领略超导磁悬浮列车风驰电掣时;当我们于电脑前,感受计算机瞬息万变时;当我们于病床上,惊叹核磁共振带来的精确诊断时,我们一定会想起一个物理上的术语——超导电性。我们更忘不了,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的低温物理学家们柱超导领域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相似文献   

10.
闻邦椿教授长期从事机械工程和振动工程方面的教学工作,为培养各类学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任教期间,他曾讲授“机械振动学”、“工程非线性振动”、“振动机械的理论及应用”、“振动的利用与控制”、“机械和结构的动态设计”、“基于系统工程的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等多门课程.除培养本科生外,现已培养了112名硕士研究生、84名博士研究生和15名博士后,指导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访问学者各1名.  相似文献   

11.
黄祖洽院士1924年10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不久前,北京师范大学为他举办学术报告会,祝贺他的80华诞。报告会气氛十分热烈,到会的有许多科学界的泰斗,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正道,“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朱光亚、于敏院士,著名科学家周毓麟、何祚庥等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等,此外还有黄祖洽院士的同事、朋友、学生和亲属。黄先生1944年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随校北上,选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48年8月毕业,考入清华研究院。先是师从钱三强教授研制核乳胶,后改从彭桓武教授研习理论物理…  相似文献   

12.
廖振远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4):296-299,324
2001年9月4日,国际著名海洋生物学家、中国海藻学研究的奠基人,曾呈奎先生,在美国藻类学会第55届年会上荣获美国藻类学会授予的杰出贡献奖,这是迄今已获得本奖的两个北美之外的藻类学家中的第1位。美国藻类学会主席这样评价曾呈奎先生:“曾教授已被我们学会认定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藻类学家之一!他带起了几代中国藻类学家。同时,他在海产养殖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和成功经验已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在藻类学和水产养殖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高水平的,其主要贡献是在他的国家建立了实用的海藻养殖业。他的成功虽然始于海带,包括海带…  相似文献   

13.
数学物理学部(10人)邝宇平理论物理学家。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32年11月出生,广东省台山县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清华大学高能物理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亚太正负电子直线对撞机物理工作组中国联系人,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高级顾问等。长期从事粒子理论研究。建立重夸克偶素强子跃迁的合理模型和系统计算方法;建立含耦合道效应的强子跃迁理论;给出等价定理的严格证明和正确表述;给出在TeV能量对撞机上探测电弱破缺机制灵敏度的全面分析;提出通过WW散射灵敏探测Higgs玻色子反常耦合的新方…  相似文献   

14.
15.
洪友士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6):468-471,484
2004年8月18日,在国际理论和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理事会上,郑哲敏先生当选IUTAM执委会八位成员之一。这是中国力学家在国际最重要的力学学术机构的最高任职。郑哲敏先生以他的学术造诣和人格魅力代表中国力学界赢得了在国际力学最高学术组织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8,13(6):459-464
万惠霖物理化学家。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38年出生于湖北汉口。1966年2月厦门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60年代初参与了配位络合催化作用的基础研究。70年代在专著中系统阐述了配位催化原理。80年代初参加了固氮酶催化作用的研究,应用量子化学近似计算方法对分子氮、乙炔和环丙烯等底物在固氮酶原子簇活性中心的多核络合活化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为Kim-Rees模型固氮酶活口M-簇笼新见解的提出提供了一个重要论据。在丙烯选择(氨)…  相似文献   

17.
杨柳春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18(6):452-454,478
“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ForWomeninScience)”于1999年设立,是世界上惟一一项在全球范围内奖励和资助从事生物、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女科学家奖项,至今全球共有26人获奖。2003年2月27日,李方华以其对科学事业的卓越贡献在巴黎受奖,成为中国获此殊荣的第一人。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女性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院的骄傲。担任该奖本次评委的教育部副部长韦珏院士对李方华这样评价:她是该领域亚洲最好的科学家。李方华是我国单晶体电子衍射结构分析的开创者,她发展了显微像的衬度理论,建立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2):153-153
~~新任命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简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2):154-154
~~新任命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简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