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的生成性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教学具有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特点。在复杂而多变的教学情境下,教师应运用复杂性思维正确认识教学的生成性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制订指导性计划,在教学现场进行决策,确保教学的生成性是理性的而非随意的。  相似文献   

2.
"动态生成",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与学生沟通时的实际情况而生成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教材上和教师的教学预案中是没有的,教师往往也没有预料到,教师随机更改教学预案,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动态生成"是教师课堂应变能力和素质的表现,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实际上,我们每个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会遇到许多"动态生成",只不过没有当作课程资源进行开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意味着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应当重视"动态生成",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动态生成这个新名词也频频出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互动对话状态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即时出现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和情境或观点为契机,善于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达成或拓展教学目标,使教学获得成功,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陆海秀 《广西教育》2007,(10A):34-35
“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即时生成的预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一般包括:学生突发奇想提出的问题,师生、生生互动中出现的“闪光点”或错误见解,教学中的突发事件等。教师应该沉着应对这些错综复杂、稍纵即逝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既不能挫伤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又不能急于求成,要及时把它转化为课堂教学可利用的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有效生成不仅植根于精心预设,还应关注学生,关注过程,把握学生的认知偏差,敏锐地捕捉到“生成性资源”,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间,让教学在动态生成中不断完善,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应密切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并要有效及时解决.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场性,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应死守于预设的教学规程不能自拔,而应独具慧眼,将"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资源即时捕捉,并理智纳入课堂临场设计之中,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活动面对的是不同个性的生命体,是充满活力的生成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所谓"预设",是指课堂教学前的一个预案,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  相似文献   

8.
<正>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生成性教学,就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建构教学活动的过程.生成性教学使过去单调、刻板、枯燥的课堂变得越来越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有利于实现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重心转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采取科学系统的方法,探讨开放性预案设计的有效策略,进而分析生成性课堂教学应采取的方法,揭示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生成性。开放性预案和生成性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预设能力,培养教师的生成意识,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智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而要注重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师生互动,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及时捕捉“非预设生成”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因精彩生成而变得美丽,使“非预设生成”成为课堂的亮点。1.善于利用即时灵机资源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正)方体的特征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小棒和一些橡皮泥)搭长方体、正方体。于是,学生纷纷动手活动起来。一…  相似文献   

11.
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生成性的课堂教学观,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推  相似文献   

12.
<正>动态生成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新理念,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进展,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在师生、生生合作、对话、碰撞中,出现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生机勃勃的特点。它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教学方式,追求"生成性"课堂,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质疑,设计有效问题,创  相似文献   

13.
张敏 《学周刊C版》2011,(11):136-137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科学的预设”就是生成性的教学设计预案.主要表现为在课堂教学前。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对基础知识准备水平、思维能力水平.对课堂教学的思路设计、假设、预见、预测.把教材、学生等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行重组预设.在教案的编写上要为生成预留出弹性空间.要制定出各种应对非预设性生成的教学预案.使学生在科学的预设内生成.于生成中发展。“科学预设”的目的是要努力地促使所有的“生成活动”都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应密切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并要有效及时解决。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场性,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应死守于预设的教学规程不能自拔,而应独具慧眼,将"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资源即时捕捉,并理智纳入课堂临场设计之中,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教学作为一种科学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教学预设要按教学规律进行.如在课前预设中,教师应对新课标、教材、教学目的、任务及教学过程有清晰、理性的思考,并作系统、合理的安排.新课改下的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舞台",随时会出现学生各种各样的即时"表演",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如何应对教学中的"节外生枝",灵活机智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综合把握课堂各种各样的信息,因势利导,抓住疑点、重点、闪光点,组织好生成性教学,日益成为我们教师应予以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赵倩 《江苏教育》2007,(8):40-41
新课标强调教学的生成性,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任意地开展教学活动。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备课、精心预设,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教学预案中,在预设与生成之中找到一种平衡,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论认为,生成性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为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换句话说,生戍性教学是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生命,让每个个性生命在课堂上展现出活力。  相似文献   

18.
重视“动态生成”开发课程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生成”,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与学生沟通时的实际情况而生成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教材上和教师的教学预案中是没有的,教师往往也没有预料到,教师随机更改教学预案,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动态生成”是教师课堂应变能力和素质的表现,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实际上,我们每个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会遇到许多“动态生成”,只不过没有当作课程资源进行开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意味着教师不仅是课程的…  相似文献   

19.
阐述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的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活力。论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正确处理好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以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使教学活动成为生成教学智慧和增强实践能力的过程,使语文课堂的"预设"和"生成"共精彩。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实施新课标教学理念,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新课标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它的内部展开逻辑是"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新的教学观是教师运用知识随着教学情况的变化而开展教学,如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生成性的课堂观,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