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几天,孩子们为了参加学校诵读《经典诗文》活动,一到校就摇头晃脑背着《弟子规》。听着孩子们的诵读声,我十分高兴,真心希望他们能牢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经典诗文中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邵春玉 《学子》2013,(8):48-49
在对经典诗文的不断深入学习中,我越来越认识到,经典诵读是人文教育的良好载体,应该把它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让那阵阵浓郁的经典书香伴随孩子们的童年。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引领孩子们进行经典诗文诵读的。一、故事熏陶,激起学生兴趣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这是孩子的共性。故事给学生以知识、梦想、信任、效仿、思索和警觉。给学生讲故事,可培养  相似文献   

3.
邵春玉 《学子》2013,(9):48-49
在对经典诗文的不断深入学习中,我越来越认识到,经典诵读是人文教育的良好载体,应该把它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让那阵阵浓郁的经典书香伴随孩子们的童年。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引领孩子们进行经典诗文诵读的。一、故事熏陶,激起学生兴趣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这是孩子的共性。故事给学生以知识、梦想、信任、效仿、思索和警觉。给学生讲故事,可培养  相似文献   

4.
陈映辉 《成才之路》2014,(27):30-30
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自然深知课外阅读对孩子们的精神滋养,所以当《课程标准》提出"经典诵读进教材"这一条时,我就开始期待引进更好的读物,引领孩子进入更加诗意的世界。"新鲜丰富的语言就是滋养大脑和心灵的新鲜丰富的营养,仅仅是日常生活语言是远远不能满足儿童对于母语的需要的——怎么办?大手、小手同捧一本书,和孩子一起读起来、诵起来。"这是《日有所诵》的主编薛瑞萍在序言里的话,诚挚地指出了经典诵读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镜头一:孩子,你就是未来的国王!”满脸白胡子的“老”国王把小男孩的手高高举起。“哗!……”掌声四起。“国王”、大臣”、孩子”兴奋地跑下台。啊,这是孩子们在自编自演课本剧。镜头二:“弟子规,圣人训,……”一群孩子,时而独吟,时而齐诵,时而聚拢,时而散开。哦,是四、五年级的同学在排练大型经典诗文诵读《弟子规》。镜头三:小静园里,羊蹄甲树下,爬山虎墙边,三三两两的孩子在干什么?“花儿的美丽是因为有你的呵护。”我把我的绿,带给你和他,请把你的爱,带给我和它。”哦,他们在编写“护绿”宣传语呢。……这是我校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  相似文献   

6.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及时采取措施,营造良好的经典诗文的氛围,对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传统的形成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典诵读对于学生来说,是单调枯燥乏味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初,孩子们对这些经典文章的诵读并不是很感兴趣,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呢?一、引起群体效应我首先从讲经典故事入手,每天让孩子轮流搜集一个经典人物的故事、生平等。在上课时讲给同学们  相似文献   

7.
正临近期末,学校要求任课老师写一份诵读课总结。回首一学期来,我带领孩子们在诵读课上尝试了各种方法,可谓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一切"为我所用"。孩子们享受着经典诗文的乐趣,背诵了不少诗文。其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正欲下笔,忽又计上心来:何不让孩子们来写呢?从学生的角度来总结诵读课怎么学的?学到了些什么?看看学生眼里的诵读课究竟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古诗文是中华之美文,篇幅短小,韵脚工整,易于记忆,应长期坚持诵读。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让孩子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其作用绝不仅仅是学习语言,也绝不仅仅是启迪智慧,而是担当了更加重要的使命:在孩子的血液里融入民族文化的基因,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让孩子们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一、经典润心,营造书香满校园  相似文献   

9.
总想让学生静下心来诵读一些经典。从《淘气包马小跳》《快乐星球》到《哈里·波特》,孩子们总有他们自己喜爱读的书。一节阅读课上,我问:“谁手中有《论语》?王老师想借阅一下。”小家伙儿们开始面面相觑。“大家都没有吗?王老师多想读它呀!”我用期盼的目光环视每一个望向我的孩子。也许是读懂了我脸上写满的失望,孩子们开始躲闪我的目光,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轻轻地叹了口气。“王老师,我家可能有。”中队长李苒迟疑地举起了手。“太好了!借我看看可以吗?”我满脸是灿烂的笑容,高兴得像个孩子。“上学期,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好像是………  相似文献   

10.
李振村 《教育》2011,(12):36
李振村寄语:引领孩子走向书香世界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工程,是最伟大的教育事业!从1997年到今天,十几年来,除了编辑工作,我始终在倾力做一件事情:推广中华经典诗文诵读。2007年10月的一天,我受邀到山观实验小学讲课。这是我第一次到这所学校。  相似文献   

11.
一、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 中国青基会于1998年6月正式启动中华占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如今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万孩子直接参加了诵读工程。活动越到后来家长们越认为,孩子们在经典_占诗文中吸取了做人的精神力量,气质也变好了,就是苏轼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接着,修订版教学大纲第一次明确规定背诵篇数(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在大  相似文献   

12.
[课堂点击](人教版二上《欢庆》教学片断)当孩子们正确地读通顺诗句之后,我是这样引导他们循着诗情步入诗心的——师:同学们,当我们多次诵读诗句之后,一定知道了都有谁来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的。生1:我知道。有田野、枫林、蓝天、大海……生2:还有十三亿孩子!师:说得多好啊!下面  相似文献   

13.
正当神州大地掀起经典诵读的热潮时,我也被卷入其中,深深地被那些文质兼美、博大精深的经典所陶醉。在对经典诗文的不断深入学习中,我越来越认识到,经典诵读是人文教育的好载体,应该把它跟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让那阵阵浓郁的经典书香伴随孩子们的童年。但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许多文学作品。这其中既有适合儿童阅读的  相似文献   

14.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自从我校创建特色学校,开展"诵读写"活动以来,中高年级学生人手一册《论语》,每周一、三、五早读都由老师领着孩子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一开始学生诵读的兴趣很浓,铃声一响教室里就立刻响起琅琅的书声.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时间久了,新鲜感过去了,学生对诵读失去了兴趣.怎么办?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的任务摆在了老师的面前. 一、花样诵读,激起诵读兴趣 花样诵读就是变换着花样让学生读,如领读、轮读、分角色读、比赛读、配乐读等.传统的诵读法是老师带着学生读,或是老师一词一句地讲解.这种诵读方式实在很单调,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花样诵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诵读热情,提升了他们诵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次散《春姑娘的礼物》欣赏活动。当我刚诵读到描述春姑娘的装束、容貌那一段落时,听到有孩子在下面嘀咕:“春天为什么总是女孩啊?真没劲儿!”说话的是虎头虎脑的小宇。  相似文献   

16.
经典诗文是中华璀璨夺目的古代文化中的一颗明珠.诵读经典诗文,能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和感悟人生.加强小学生对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等训练,是新形势和新课标的要求.我校从2009年开始参加"诵读经典诗文,陶冶师生情操"课题的实验.作为全镇课题实验的指导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管理与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对经典诗文阅读训练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主办浙江省绍兴市北海小学承办浙江省绍兴市小学语文研究会协办主旨——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丰富语文素养,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热点。为此,本刊编辑部成功策划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课题,全国二百余所学校参加了实验,近十万孩子共诵经典。全国首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节"暨第三届诵读研讨会将再掀经典诵读活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教育》2007,(8):17-17
《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主办浙江省绍兴市北海小学承办浙江省绍兴市小学语文研究会协办主旨——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丰富语文素养,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热点。为此,本刊编辑部成功策划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课题,全国二百余所学校参加了实验,近十万孩子共诵经典。全国首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节"暨第三届诵读研讨会将再掀经典诵读活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43):40-41
<正>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千百年来,它以独特的文化影响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我校《小学生经典诗词诵读课外阅读过级册》序言中谈到:"经典诵读,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能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自己的人格。"我们以课标规定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为主,适当增补经典的古诗词曲、三字经等,共列出古诗文背诵篇目175首,经典名言警句  相似文献   

20.
走进我们的校园,晨读,课间,放学路上,时时可闻孩子们朗朗的诗文诵读声;教室、展室、走廊墙上,处处可见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诗配景等作品。我校1998年实施古诗文素养实验,现在已逐渐形成浓郁的诵读诗文的氛围。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诵品活动,调动孩子们的诵读热情背诗。每位学生建立古诗文背诵档案,记录已背熟的古诗文题目、作者、朝代、首句及背诵时间。每周要有两个晨读,两节阅读课,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诵读古诗文:唱一唱,可用歌曲的旋律填上古诗文来唱,如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唱《小池》,别有一番风味;演一演,把故事情节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