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7年,我从初一带到初三的学生毕业考试了,成绩一公布,令我吓了一大跳:全市语文、数学竞赛均获一等奖的蒋智同学语文82、数学92,而全班平均分数学89分、语文83分。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就要中考了,全校最有希望冲击县重点高中的同学,在此关键时刻,老毛病——“谈恋爱不会影响学习”的思想又作怪了,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杨雪芬 《小学生》2011,(4):50-51
记得有一次学期末考试,几个学生跑过来问我成绩,其中一个得了100分,而另一个只有97分,他淘气地说:“我下一次一定比你高。”旁边的同学却说:“如果人家下次一样考到100分,那么你怎样考得比他高?”他天真地回答到:“那我就考101分咯!”旁边的同学都笑着说:“傻瓜,怎么会有101分呢?”开始时我也只当个笑话听了就算了,没想到他还接着问:“老师,为什么没有101分?我要怎样才考到101分?”对于这个像笑话一样的问题我随便地答了一句:“下次再努力一点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3.
读一年级的女儿告诉我:“妈妈,我们班某某同学上次语文考试得了多少分,这次语文得了多少分,退了好多好多。同学们笑他好蠢、好笨。”我反问女儿:“如果这位同学是你,同学们也这样说你,你高兴吗?”女儿摇了摇头。“你上次数学考得不好,妈妈批评了你吗?”女儿又摇了摇头。“是啊,某某同学考试成绩退步了,我们应该帮助他找出原因,再给他一些鼓励,就像你上次考得不好,妈妈帮助你、鼓励你一样,下次考试就能考得好一些。”女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其实,人的智力、能力、潜力的发挥,因各种因素的作用、干扰,有高有低,有好有差…  相似文献   

4.
当我问几个学生“你认为合格家长应该是怎样的”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现在没有几个家长合格,整天就知道让孩子学呀学。”“作为孩子,你谈谈对合格家长的看法?”我进一步征求学生的意见。于是学生们便提出了几条建议值得我们做家长的思考。不打孩子。孩子希望能在自己犯错误特别是考试没考好时,家长能与孩子一起找错误,而不是打一顿,来个“皮带炒肉丝”。有一名同学说他数学考了62分,老师要家长签字,几个同学一起回家时,一路上他都不吭声,问他原因,说是今晚要挨打了。另一名同学给他出主意说:“你就装作头痛恶心,上次我就这样,结果…  相似文献   

5.
朱朝金 《四川教育》2003,(10):32-32
“老师,我能考90分以上。”“老师,杨朔能考100分。”数学期中考试后,同学估算着自己的考试成绩。“李为同学,你估了多少分?”声音落时,坐在前排的一个男孩站了起来,他满脸沮丧地看了看我:“老师,我拒绝回答。”  相似文献   

6.
覃慧团 《广西教育》2012,(44):62-62
那天我从中心校改卷回到家,接到了樊明鑫打来的电话。他问我说:“老师,我的语文和数学得多少分?”我答道:“你的语文97分,数学98分。不错呀!看来这次你有希望被评为‘三好标兵’了。”樊明鑫又问:“老师,我的英语多少分?”我说:“英语老师还没改完卷子,所以还不知道你得多少分。  相似文献   

7.
一、情境导引,让学生畅所欲言。   触景生情,人人皆知。为学生设置一个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写作文,这是语文老师的良策。   例:《说“忍”》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谈一个话题,什么话题呢 ?我班两同学在她们的叙评日记中都提到了使我很佩服的一句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另外,在前几天,我发现我们班有几个男同学在手臂上写了一个“忍”字。××同学你为什么写个“忍”在手臂上 ?  生:因为我爱在上课时开小差,看到“忍”字后,立刻“忍”下来,专心听课。课外学习时,我如果要偷懒,一看“忍”字,“懒…  相似文献   

8.
我喜欢给学生留这样的暑假作业:串门、读书、干活。 漫漫长假里,学生没有了学英语做数学的环境而尚有几分读书的热情,这正是学语文的最好时机。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做不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就要求学生走几里路,串几个门,读几本书,干几天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在教室的左墙角,我设立了数学信箱。一期下来,数学信箱装满了学生的成绩,也给了我许多意外的惊喜。数学信箱设置了生活中的数学、悄悄话和数学精典三个栏目。三个栏目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精彩。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需要数学。我对学生说:“到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数学吧。你会有意外的收获。”于是有了一篇篇记载学生经历的数学日记。紫君同学的“少了牛奶的早餐”:今天早上,妈妈给了我3元2角钱去买面包和牛奶。我来到面包店,看见一个有趣的“娃娃面包”,我花了2元钱将它买下,手中只剩1元2角钱,而牛奶要2元2角钱,我只买了…  相似文献   

10.
今天期末考刚结束,几个女生看到我在宿舍,就跑过来问:“老师,我数学考几分?”我一边把成绩登记表递给她们看,一边对这几个同学考出的成绩进行适当的评价。这时,一个同学发出一声惊叹:“呀!梅玲考了96分?”我说:“没想到吧!但她一点都没错,而且还考了你们班的第三名。”“真了不起!老师,我也向你借2分吧!”当中一个同学说。这借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11.
一、课前谈话假如现在数学老师过来告诉你:××同学,你数学得了100分,感觉怎样?你一般能考多少分?就是你几次考试的分数都在××分左右,你数学的一般水平是××分。假如现在语文老师过来告诉你:××同学,你语文得了60分,感觉怎样?你一般能考多少分?就是你几次考试的分数都在××分左右,你语文的一般水平是××分。  相似文献   

12.
幽默四则     
无人合作老师问一学生:“期考你的数学成绩怎么不像打篮球那么棒呢?”学生:“老师,篮球场上有人合作,可是考数学那天无人跟我合作呀!”热胀冷缩“热量能使许多东西膨胀,”物理老师说:“谁能再举例子说明?”“我来,老师,”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夏季的日天比冬季的白天长,所以夏季的白天比多天的白天膨胀.”见我眼开同学甲:“昨晚,我梦见路上有许多钱,不幸的是,正当我刚要伸手去拾那百元百元一张大钞票的时候,我却醒了!”同学乙;“这就叫‘见钱眼开’.”答案一致老师:“甲生,你的数学作业为什么答案每次都对,但过程总…  相似文献   

13.
根据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发展水平低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直观化、活动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好数学。如,在教学“8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弄清基数和序数的不同含义,我请第一排的8个学生站起来,让全班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同学,大家异口同声地说“8个”。我又问:“从左往右数,第8个同学是谁?”“张明!”这时我继续问:“8个和第8个有什么不同?”学生答不上来,于是我就进一步引导:“8个指的是哪些同学?第8个同学指的是谁?”这样,学生从最直观的活动中悟出了“8”和“第8”的不…  相似文献   

14.
任小平 《甘肃教育》2006,(9B):50-50
一、引发兴趣灵活思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依此,我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对例题和习题的选择,来引发出儿童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教学一年级数学“连加应用题”。我出示例题:“同学们做操,小明前面站3个同学,后面站5个同学.这队一共站几个同学做操?”先让学生根据题意上台,边听“健康歌”边表演.以下学生边看边数,每人轮流.明确答案。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前我想表扬一下小龙同学,因为他近来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成绩进步明显。“老师今天想表扬一个同学……”我话音未落,小浩急忙举手:“老师,我知道你想表扬的是小军。”“为什么?”“因为他开学以来不仅数学成绩提高了,而且在语文方面也进步了。”“不对,不对。”小文急得站起来,“老师你想表扬的是小威,因为他昨天的作业做得特别漂亮,是开学以来最漂亮的一次”……多么可爱的学生!我心中油然而生一缕敬意。我为这些取得进步的学生感到高兴,更为发现他们进步的学生所感动。其实,我根本不知道小军数学、语文成绩都提高了;小威昨天的…  相似文献   

16.
王芳 《教育文汇》2009,(7):36-37
“平均分52分。”拿着我即将接任班级的上学期期末数学成绩表,我沉默了。我喊出一位扎着码尾辫的女孩:“你喜欢数学吗?”她低头不语。我把手放在她肩上按了一下:“看着我,好吗?”她局促地抬起头,又低下,然后轻声地说:“老师,我数学不行的。”我心中一震,去看其他的同学,他们也迅速低下头,眼神黯淡。我的心在紧缩。难道我的学生都是一群对数学已丧失了兴趣和自信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在试卷上提醒学生:不会写的字可用音节或“○”代替。这是武汉市武昌区小学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一道题目的“特许”。该题目是让学生看三幅图,选择一个喜欢的,用几句话写下画面的内容。而该区小学一年级语文试卷还分了笔试和口试。口试有两题,其中一题是:暑假快到了,你准备做些什么事?与同学交流一下。老师们解释说,孩子在生活中有很多字不会写,但是会说,而语文考试,不仅要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可以根据年龄段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武汉市桥口区崇仁路小学的语、数毕业试卷上,今年出现了卷首、卷尾语。“亲爱的孩子们,时光如…  相似文献   

18.
曾萍 《陕西教育》2006,(1):38-38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有余数除法一节。这节课比较抽象,教材上是以“租船”为题材创设的情境,我为了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一上课提问:“同学们昨天谁吃了元宵了?(85%的同学都争着举手)小明家昨天晚上也在煮元宵,他妈妈买了30个,煮好后,准备每碗盛6个,表示六六大顺。请问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学生们积极举手,一生提出:“共需要几个碗才能盛完这些元宵?”  相似文献   

19.
两个木头疙瘩清末,兴起新学,不但教授语文,也讲算术和其他课程。有个教师问学生:“一加一是多少?”学生答:“三。”老师生气地说:“你真是个木头疙瘩!比如说吧:你和我是几个?”学生答;“两个木头疙瘩。”两个木头疙瘩...  相似文献   

20.
吴非 《中学语文教学》2007,(5):20-20,32
4年前,有个语文教学跨省交流会,邀我参加。那次交流主题是考察“网络作文教学”,我听了几节课,感到不太适应。据主办学校介绍: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学生的所有作文,你想看哪一篇就能看到哪一篇,想写段评语也可以。我对此很惊讶。该校一位教师现场演示给我看,很快就调出了某年级某班某同学的全部作文。我问:“这位同学知道吗?”“不一定知道。”我问:“他会同意我们看他的作文吗?”教师奇怪地反问:“他为什么会不同意呢?”“那么同学之问也可以互相看吗?”“每个人都可以看全校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