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全文以<洛丽塔>的故事情节为背景,以存在主义理论为基础,运用存在主义的独特视角颠覆和解构了<洛丽塔>的传统解读.这主要通过"记忆与时间"、"意识与现实"、"虚伪与真实"三个方面解构其内容构架.存在与此在的合理与非合理性在文本中交汇,意识与无意识在人物思想中游走,情节在虚幻与现实中展开,这些使当代的读者在排斥道德因素之后感受到了来自文学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2.
马莹 《文教资料》2008,(13):26-28
俄裔美国著名作家纳博科夫凭借其代表作<洛丽塔>在文坛享有盛誉.对于<洛丽塔>,各个文学批评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看法.文中矛盾对立冲突人物的出现使小说情节的发展具有了不确定性,也使小说试图要表现的主题得以深化和多元化.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要大大超出了不同之处.本文试图带领读者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重新解读<洛丽塔>,从而显示纳博科夫在人物塑造上的深厚功底.  相似文献   

3.
纳博科夫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洛丽塔>是其代表作.文章从写作技巧方面探讨了<洛丽塔>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分析了文本中所含有的不确定性,它的戏仿以及元叙述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4.
洛丽塔是著名俄裔美籍小说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中的女主人公.洛丽塔的悲剧是这部小说的一条主线.特殊的单亲家庭背景、僵化的学校教育体制和不良的社会风尚等使得洛丽塔的悲剧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5.
<洛丽塔>作为20世纪各国争相出版的经典之作,带有浓厚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如内容的挑战性、颠覆性,叙述的模糊性,文本的多重悖谬性等.本文从<洛丽塔>对欧洲经典童话的戏仿这一角度,对比书中人物与童话中的对应人物,浅析本书的后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6.
规训权力的作用——洛丽塔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尤其是其中的规训权力理论,来探讨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在亨伯特和洛丽塔这张权力关系网络中,规训权力是怎样实施,怎样发挥作用的;在亨伯特话语之下,洛丽塔的话语权力怎样被剥夺,洛丽塔怎样被边缘化,成为"失语者".  相似文献   

7.
小说<洛丽塔>是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也是他最优秀的英文小说之一.<洛丽塔>就像一首散文诗,充满优美的韵律、华丽而雕饰的语言、诗歌或散文常用的修辞.主人公亨伯特就是运用如此优美的语言抒发了他对洛丽塔强烈的情感和炽热的爱,唱出了自己的爱情绝唱.小说的这一风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纳博科夫一贯带有唯美色彩的创作思想--艺术性是他文学创作的惟一标准.  相似文献   

8.
纳博科夫在小说<洛丽塔>中运用高超的叙事技巧实现其修辞目的.使精神病患者亨伯特犯下不可饶恕的罪恶之后反而赢得了读者的同情;中国"70后美女作家"卫慧在小说<上海宝贝>中则凭借一腔热情,叙说自身的苦闷及欲望,但并没得到读者的支持和认同.本文重在探讨同样作为欲望叙事文本,同样在出版之初遭禁,但如今前者已经成为后现代主义经典文本而后者仍未解禁的技术原因,从而考量当下中国女性文学身体叙事与经典作品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倪霞 《文教资料》2008,(36):22-24
<洛丽塔>因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复杂的主题思想被纳入20世纪最具争议性的小说之列.本文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从纳博科夫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讽刺进行论述,力图展示小说虚实并存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0.
纳博科夫的作品<洛丽塔>之魅力体现在多个层面上,而游戏性是其重要特色.本文旨在通过对小说语言,文体和情节上游戏性的探讨,从游戏性的角度欣赏这部经典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洛丽塔》是著名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一部经典长篇小说。文章尝试在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观照下解读《洛丽塔》中人物的欲望情结:亨伯特的少女欲望情结,洛丽塔的叛逆逃离欲望;探讨纳博科夫对于"理性/非理性"这对哲学范畴的深刻思考,在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冲突中,纳博科夫凭借《洛丽塔》让非理性对理性进行了一次彻底反抗。  相似文献   

12.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荀子>有一脉相承的联系.在对于"情"以及"情"与"乐"关系的认识层面上,关于<诗>与礼的论述中以及关于<诗>的艺术特征上,它们的"<诗>论"都具有一致性.<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荀子>"<诗>论"的相似性、<荀子>与毛鲁韩三家<诗经>传授联系以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毛诗序>的相似性,则非常有力地印证并丰富了孔子--七十子--一七十子后学--苟孟--汉儒这一条先秦儒学经籍传授以及思想延续的主线.  相似文献   

13.
刘洪强 《天中学刊》2010,25(3):82-84
<歧路灯>的创作并非只参考了明代<型世言>中的一些情节,它至少还汲取了宋代沈俶<谐史>中的"四明戴献可"篇的养分,"四明戴献可"中的义仆"杨忠"与<歧路灯>中的义仆"王中"的名字十分相似就是最大的确证.因此,<歧路灯>曾经参考过<谐史>与<型世言>,但<型世言>在国内"佚失了近四百年",李绿园看到是应该是<型世言>改编本--<幻影>、<三刻拍案惊奇>与(别本)<二刻拍案惊奇>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诗经学会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隆重举行,大会提交论文150余篇,主要从"<诗经>学史研究"、"<诗经>文化研究"、"<诗经>文艺学研究"、"<诗经>名物训诂与注疏研究"、"<诗经>与出土文献研究"、"海外<诗经>学"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是近年来<诗经>研究新成果的全面展示,并预示了未来<诗经>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周易>以<说卦传>为理论纲领,<说卦传>的思想理路是使<周易>"经传统一"的逻辑始点.<说卦传>承诺了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其以"中和贯通"的思想理路和"说卦和中"的理论架构,使<周易>的历史与逻辑、形式与内容、思维方式与概念范畴实现了理论统一性.  相似文献   

16.
胡瑜 《文教资料》2009,(18):167-169
对于近代戏曲家谈小莲的相关情况,当前的研究者所知甚少.除了庄一拂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著录了其已佚失的<孝娥记>传奇外,阿英、王学钧、左鹏军曾简单介绍谈小莲创作的报章体戏曲作品<风月空>和<烈士蹈海>.然而,创作<孝娥记>与创作<风月空>、<烈士蹈海>的谈小莲,在前列学者的论述中似乎互不关联.判若两人.且存在对于"白云词人"是否确系谈小莲的争议.本文通过考证,确定创作<孝娥记>与<风月空>、<烈士蹈海>的谈小莲实为一人,而"白云词人"即为谈小莲的别号.  相似文献   

17.
"三教合一"是明人阐释<西游记>的共同视角,"三教"在清人对<西游记>的文本阐释中则有着从"合"到"分"趋势.其中,以内丹道派的观念阐释<西游记>有着从粗疏到精致,从支离到系统的历史进程,是清代<西游记>文本阐释中的主流,影响相当深远.本文以<西游真诠>、<西游原旨>为个案,参照<西游证道书>、<新说西游记>、<通易西游正旨分章注释>,切入内丹道派的内在理路,探讨了内丹道派与<西游记>阐释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诗>是礼乐文化的载体,隐含着潜在的教化功能.儒家以孔子肇始,至汉代<毛诗序>形成了系统的<诗>教理论体系.<孔子诗论>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诗>论专著,"以色喻礼"是其提出的重要<诗>教观点,它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诗>教理论,并且与子思学派的"性"、"情"思想有直接的关系,成为连接孔子"礼乐"教化与汉代<诗>教理论的中间环节.通过系统梳理汉以前儒家对<关雎>题旨的解读,可以反推儒家<诗>教思想的发展和演进.  相似文献   

19.
<大戴礼·夏小正>所用历法,迄今主要有"十月太阳历"、"殷历"和"夏历"等三种观点.比较<夏小正>与<礼记·月令>,它们记载的物候相一致的情况居多;测算星宿的距度.可推知<夏小正>与<月令>记载的正月、三月、五月、六月和八月的星象皆一致.可见,<夏小正>与<月令>使用的历法大体相同.另,<月令>与<淮南子·时则训>记载的星象亦一致,且<淮南子·时则训>中斗建寅这一星象为夏历的主要标志,可见<月令>使用的是夏历,而<夏小正>所用历法亦以夏历为主.  相似文献   

20.
丁润芝 《文教资料》2009,(3):156-158
<历史与社会>学困生的"非正常行为"矫治问题,是广大<历史与社会>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本文作者分析了<历史与社会>学因生产生的原因,对<历史与社会>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历史与社会>学困生的"非正常行为"矫治研究,要查清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地进行细致的、耐心的、经常性的转化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