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小乇(化名),女,2001年出生,经鉴定为轻度智残,学习和生活能力与一般学生相比差距较大,平时不爱讲话,很少与同学交往、沟通。该生主要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当过村里的会计,有一定的配合教育辅导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而研究其劳动教育思想离不开对其生活教育理论的研究。对杜威教育思想的革新、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批判、对增进民众福祉的探索构成了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生成逻辑。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之中,其注重教育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重视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彰显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价值。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是:中小学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学校和教师要面向真实生活环境,满足实际生活需要,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念;要拓宽劳动实践场域,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增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要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彰显实践育人要求,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本领。  相似文献   

3.
巍巍华夏,悠悠中华,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不朽的民族精神,是学校德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实施德育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历史.传承文化,更应注重弘扬民族精神.这也是培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根据学校和智残学生的具体实际.我们作了强化生活技能学习训练.促进智残学生自强不息的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是一门综合性强,与学生生活实际、当地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基于儿童生活的劳动教育对学生获得生活技能、养成良好品格、形成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学校立足儿童的生活实际,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打造家校社共频劳动圈,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构建“生活大学堂”劳动课程内容、改革劳动教育评价,使学生在不断丰厚自我、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中塑造有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的“向美少年”。  相似文献   

6.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关键时期,要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劳动教育因素,进行立体化的劳动教育实践探索。在生活教育视域下,让教材中的闻知安根于学生的亲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实施教学做合一,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通过开展交流与激励活动,培养学生劳动品质。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生活中,劳动教育是培养“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对于初入小学的学生而言。文章重点聚焦低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策略,实现劳动教育的幼小双向衔接,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管理的范畴,在劳动中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养,为小学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幼儿时期是幼儿认知世界与周围事物,培养独立自主生活能力的关键时期。而劳动教育则是实现幼儿生活力培育的重要途径,以主题式的劳动教育实现幼儿生活力的提升是当前幼儿教育的主要趋势。生活力视域下的幼儿园主题式劳动教育是一项关注儿童生活体验、培养实际技能和促进综合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生活力视域下幼儿园主题式劳动教育的实施,需要将生活力作为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完善评价方式,从而使主题式劳动教育保有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期探索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具体情景进行。基于以上认识,在采用通常的心理健康调节方法的同时,针对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条件,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一、教学生学会关心智残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智残学生因为生理缺陷,常常受到歧视、冷落,享受不到正常儿童应有的权利。长期处于心理劣势的智残儿童常常表现出行动畏缩、压抑,缺乏自信心、自尊心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劳动与劳动课程以及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独特性的分析,揭示了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内涵。依据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劳动内容进行分析,指出了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落实的前提条件:学生要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要对劳动工具有所了解、学生要对劳动对象有改造预期。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了四点实施建议:运用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鼓励学生在劳动活动中事事躬行,体验感悟劳动精神;创设结构不良的劳动情境,引导学生在劳力上劳心;从“做”的实际考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明确提出了“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脱离生活的教育就失去了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只有教学向学生生活回归,把学生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只有真正正视了学生的人格培养与心灵的唤醒,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活力。为此,彭镇学校将《中学学科内容与学生生活整合的途径和方法》确立为课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与教育相辅相成,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两者相互促进而发展.但是现实的教育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的生活过于理性化和体制化,缺乏对学生完满生活的建构;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教育主要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忽视了学生人格和心灵的唤醒.教育要回归生活,以生活为中心,努力建构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课程观,培养学生重建新生活的能力,引导人学会共同生活,以培养面向现实生活、走向未来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13.
教育、语文、语言都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教育要注重积累知识,培养学生情感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以围绕生活实际为教学的切入点,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和想象能力,培养出既能适应社会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通过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即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借助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将智残儿童安置在何种机构接受教育,是一个目前正在探索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从1986年就开始办智残学生的辅读班,进而尝试将智残学生放在普通班中随班就读。经过十几年的摸索、研究和不断实践,逐步形成了“三段九年一贯制”这一智残学和教育的基本学制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随班就读与单独编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6.
教育回归生活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回归生活的教育促使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现实学校教育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培养与心灵的唤醒;新课程改革重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从教育向生活回归的启示出发,把生活、教育与课程三者结合在一起,努力促使新课程的实施与深化。  相似文献   

17.
教育来源于生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教育与生活逐渐形成分离甚至疏远的状态。在当代教育中,现实的教育却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忽视了学生人格上的培养和精神上的唤醒。让教育回归社会生活,把教育与生活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用生活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育中学会知明理,在生活中学会生存。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举措,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途径。小学阶段设置劳动课程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参加多种形式劳动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劳动素养。当前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在劳动教育目标把握、教学活动实施等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文章立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旨在探索有效教学对策,提高小学劳动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小学劳动课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劳动课内容的特点结合生产、生活的实际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提高劳动课的教学效果。一、劳动课教学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相结合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形成的方式有简单重复、模仿、有意练习和与坏习惯作斗争等。这些方式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从量变到质变、从低…  相似文献   

20.
启智学校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实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津市河西区启智学校在七年级进行了劳动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义务教育高年级段进行劳动技术与职业教育训练是可行的。职业陶冶教育对提高智残学生能力有明显效果,可作为支持式就业教育训练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