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周围 《中国德育》2008,(6):95-95
谢尔顿和劳拉·金认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积极心理学把积极和消极看作两个独立的变量,消极的消除并不必然产生积极的结果,发展主要还是要靠自身具有的积极的累积。消极取向的道德教育会使教育者更多采用挑剔、质疑、批评、惩罚等消极方式对待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2.
周围 《辽宁教育研究》2012,(12):112-115
积极取向道德教育针对传统和当代消极取向道德教育的问题和弊端,倡导从受教育者的积极道德品质、道德发展愿望与潜能出发,采用以肯定、鼓励、欣赏、强化等积极、正面为主的道德教育方法,营造充满尊重、真诚、理解、关爱、信任、公正的道德的教育关系,以增进受教育者的积极情绪体验为教育契机与途径,激发受教育者道德发展的愿望和潜能,促成受教育者积极道德品质的培养,并在积极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消除不良的道德品质,预防恶习的萌芽与产生。  相似文献   

3.
消极取向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的优点得不到肯定,自我完善、自我激励等自主发展能力受到限制。积极取向道德教育针对消极道德教育的弊端,从受教育者已有的积极道德品质出发,采用正面的、积极的道德教育方法,促进受教育者积极道德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4.
消极取向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的优点得不到肯定,自我完善、自我激励等自主发展能力受到限制。积极取向道德教育针对消极道德教育的弊端,从受教育者已有的积极道德品质出发,采用正面的、积极的道德教育方法,促进受教育者积极道德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在主观层面研究了积极情绪与体验,在个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人格品质,在群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公众品质及良好的社会组织。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沿袭了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模式,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达到增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它着力于使普通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当代心理学研究领域长期为消极心理学所占领,它的三项使命中,只余一项被人长期关注。积极心理学欣然接手另两项使命的研究,并在历史发展、社会及个人发展与其自身特点的要求下,顺利地完成了当代心理学使命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介绍积极心理学的背景和发展现状、理论领域和应用领域的相关研究,分析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关系,指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以毕生发展观的视角,关注大学生的人格优势将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积极心理学关注三种积极的人格特质,为人格心理学课程设计提供新的思路(1)以积极视角解读日常生活,对人格发展进行积极赋义;(2)强调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评价;(3)培养积极的防御机制;(4)创建积极环境,促使积极改变。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学意义与教育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模式,它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积极心理学真正恢复了心理学本来应有的功能和使命,这体现了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博爱和人性,具有重大的心理学学科意义、社会学和教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积极心理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倡导积极的心理学研究取向,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文章在解读积极心理学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进行了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全新的领域,它对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地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观点,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过程中,借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心理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德育应当注重情感因素,构建情感德育,把认知模式转变为情感模式;德育应吸取心理教育的原则、方法,注重学生思想状况和个性特征,提高德育实效;要以情暖人,预防心理疾病,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Kant’s commitment to autonomy raises difficult questions about the very possibility of Kantian moral education, since appeal to external pedagogical guidance threatens to be in contradiction with autonomous virtue. Furthermore, moral education seems to involve getting good at something through repetition; but Kant seems to eschew the notion of repeated natural activity as antithetical to autonomy. Things become even trickier once we remember that Kant also views autonomous human beings as radically evil: we are capable of choosing rationally and autonomously, but, left to our own devices, that same capacity for reason might tempt us to choose only out of a concern to satisfy our happiness. We thus need a moral education which realizes autonomy while dodging the dual bullets of external natural forces and internal evil forces. Ultimately, his concerns about external natural forces and internal evil forces do not lead Kant to reject either moral education or a role for repeated activity in it. Rather, he advocates a carefully circumscribed appeal to repeated activities within a course of Socratic moral education focused on encouraging the student, subjectively and first-personally, to claim her autonomy, resulting in the cheerful and vigilant exercise of virtue as an aptitude.  相似文献   

14.
在道德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违反学术道德的现象也成为备受社会瞩目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以学术研究后备群体——博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该群体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包括学术底线、学术正义和学术自觉三个层面.因此今后在构建博士生的学术道德教育体系时,应该以该群体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三个层面的认知架构为基础,逐步纠正博士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以降低他们未来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可能性,为社会培养具有高尚学术道德水平的学术队伍.  相似文献   

15.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教育目标应该是发展人的潜能,认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是自我实现,并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非指导性教学。这些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基于解决社会道德问题而产生,基于道德教育实践特别是课程实验的实证,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特别是哲学基础,具有浓厚的相对主义色彩,重视道德教育形式,忽视道德教育内容,在实施上,反对道德灌输。  相似文献   

17.
现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信息工具,网络在大学生信息交流、人际交往、视野拓展等方面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对大学生的道德构成了冲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令人担忧。对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进行研究无疑十分迫切也十分重要。本文仅针对网络时代下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为从根本上解决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问题提供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印度与中国面临着众多的相同国情,两国也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印度学校德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教育、IT德育、宗教教育、传统价值教育和环境德育,具有很强的传统性、宗教性和多样性。它启示我们学校德育内容应与时俱进,方法应多样化,并应始终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的困境与提高德育效力的对策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社会生活的极大变化、道德的世俗化和多元化、教育的重知主义倾向以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共同影响 ,使当前我国高校德育面临着支持系统乏力和效力欠佳的困境。必须通过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激活学生的道德需要、重塑合理的道德理念、确定恰当的德育目标、开辟多样的德育途径等措施 ,来提高高校德育的效力。  相似文献   

20.
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和智能观及其教育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分析了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的起源,形成及心理机制,概括了认知心理学关于智力的阶段性,连续性,多元性特点及其形成机制,启发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树立积极的学生观,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知识掌握及智力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