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晏子使楚     
晏婴 《现代语文》2004,(4):10-10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於淮北则为枳(zhǐ)。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於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  相似文献   

2.
正"南橘北枳"这一成语,出自《晏子春秋》中的《晏子使楚》,其中这样写道:"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中的故事相传是这样的:齐国公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听说那个能说会道的晏子要来,便想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世界里,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辩论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事物是具有多面性的,很多著名的论点是放大其中的一面,而忽略其他方面。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那些被忽略的角度着眼进行辩驳。如今课本里选了很多辩论性的文章,给学生提供了条件,辩驳起来往往会有点绝处逢生的味道。使我记忆最深的是 《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文章讲述晏子使楚,楚王诬齐人固善盗,晏子以橘、枳类比智辩,维护国家、个人尊严的故事。晏子是这样驳斥楚王的: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  相似文献   

4.
在晏子看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原因是"水土异也",而实际上"橘"和"枳"属于不同的物种。但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晏子的这一论断无不闪烁着古人反逻辑辩驳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相似文献   

6.
<正>《晏子春秋》中记载,齐国的晏子出访楚国,楚王想戏弄他,故意将一个犯人从堂下押过并问道:此人哪国人,犯了什么罪?答:齐国人,偷窃罪。楚王即对晏子说,你们齐国人都很喜欢偷盗吗?晏子回答:"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晏子用植物的生长受环境影响这一自然规律揭示出了环境育人的道理。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场所,师生的言行举止中处处体现文明礼仪素养,校园良好  相似文献   

7.
水土与标准     
昔者,晏子使楚,曾发表过『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於淮北则为枳』的『水土相异』说。桔枳之异,是否尽在水土,笔者从未深究过,以为那是植物学家的事。倒是,近来有一种新『水土』说,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8.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上异也.”可见,植物品质的优劣、离不开水土、气候等环境条件.同样道理,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时孟母“三迁其居”,目的不外是要给孩子选择一个有利于教养的环境.现代人喜欢选读名校,如欧美之剑桥、哈佛,中国的清华、北大……其中一个原因也是那些名校具备最佳的学习环境并形成强烈的读书研究气氛,对人才的成长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晏子春秋》中有处广为传诵的名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大意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才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则变成枳树。按古人的意思,橘和枳是同一种植物,它们之所以结出的果实不一样,口感迥异,就在于分别处于南北不同的自然环境。事实上,橘和枳虽然都属芸香科,但橘属于柑橘属,枳属于枳属,两者并非一类。橘即使生于淮北,也不会变成枳。再有,枳的生长环境也并不局限于北方,而是在中国南北都广泛分布,它是一种既喜欢温暖环境又可耐寒的植物。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新编初中语文教材里的文言文注释简明扼要 ,对教学很有帮助。然而白璧微瑕亦复难免 :或不符合文情语境 ,或不符合语言规律 ,或不符合逻辑事理。兹举数例以献疑 ,亦以就教于方家。1、《晏子使楚》 :“王曰 :‘何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王曰 :‘何坐 ?’曰 :‘坐盗。’”又 :“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第三册注释 :“王曰 :‘何为者也 ?’ :您就问 ,‘干什么的 ?’”又“缚者曷为者也” :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曷 ,同‘何’。”按 :仅从语法上分析 ,把“何为者”解释为“干什么的”似不为错 ,但问话是…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几乎人人皆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故事和由故事提炼的成语“南橘北枳”。事实上“南橘北枳”是古人认识上的错误,生物学是一门科学,“南橘北枳”在生物学教材中作为事例来说明问题是欠妥的。1枳和橘是两种不同的植物1.1枳和橘在生物学上同科不同属九年制  相似文献   

12.
偶然翻阅《晏子春秋》,读至晏子语日:"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掩卷沉思,感触颇深.这是指事物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和变化,当然,这种变化有着不同的显现方式.有的变化不尽如人意,而有的变化却受益颇丰.万物一理,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我们必须学会适应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3.
《晏子春秋》中记载,楚王宴请晏子,安排人绑了一名齐国人,说是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问:“齐国人原本爱偷盗吗?”晏子回答:“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栀。”  相似文献   

14.
补充教材:1.历史故事《胯下受辱》:韩信在街上受到无赖少年的侮辱,忍气吞声从那无赖的胯下钻了过去。《2.伊索寓言》中的《狼和小羊》:狼和小羊碰巧同时到一条小溪边喝水,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找了好几个借口,但是小羊都进行了辩解。最后,狼还是吃了小羊。3.古文三句: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起:整体性阅读师:为什么称他为“晏子”?一男生“:子”是古代对很有贡献的人的尊称。师:掌声!假如我是那个时代的人,也很…  相似文献   

15.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电化教学能向学生提供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能有效调动学生特别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南橘北枳"的含义,通过幻灯片出示淮南和淮北的橘树,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以示"水土不同",然后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同学们兴趣高涨,纷纷举手发言.有位成绩较差的学生也站起来说:"老师,我们高州的香蕉种在茂名市区附近,很难结出果实来,少数结出的果实也很小.这也是水土的问题吧?"这样,同学们很容易就理解了"南橘北枳"的含义,学习兴趣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说:"真善美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事实上,幼儿的真善美教育不但关系到一个人的性格塑造,某种程度上,还决定着一个民族的走向。中国有句古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中的"水土"实际上代表的是人文环境,此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问题在于,幼儿教育不同于未成年人教育,更  相似文献   

17.
早就读过“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故事。说同样一棵树,种在淮南结出来 的就是好吃的橘子,种在淮北结出来的就是苦涩的“枳”。当时颇有些惊奇,未料环境对事物的影响竞有这么大。  相似文献   

18.
偶然翻阅《晏子春秋》,读至晏子语日:"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掩卷沉思,感触颇深。这是指事物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和变化,当然,这种变化有着不同的显现方式。有的变化不尽如人意,而有的变化却受益颇丰。万物一理.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我们必须学会适应这种变化。首先,教育对象不断变化,我们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变化的.我们面对的永远是新生代.不可能有现成的教育模式去一一对应。我们  相似文献   

19.
<正>孩子在家写的作业明显不如在学校写得好,我拿着孩子们的作业翻来覆去看,想不出原因。不认真吗?那不认真的根源是什么?这两天学习《橘颂》,介绍了《晏子春秋》里的名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笔者一边读,一边看着摇头晃脑的孩子们,想起"学生"这样的词和身份是在学校教育中出现的,是在教室中出现的,到了家里,他们就不叫学生了,身份就变成了"孩子"。  相似文献   

20.
教学稿摘     
宴子扬齐抑楚的方法小语七册《晏子使楚》中,楚王在酒席上奚落晏子,说齐国人做强盗、没出息。晏子举例驳斥楚王,说柑桔在淮南又大又甜,一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是因为水土不同;同样道理,安居乐业、好好劳动的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强盗,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晏子扬齐抑楚,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运用的是类比推理的方法。这是一种用某一特殊事实来证明另一特殊事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