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们说话或作文,适当运用些成语或典故,能增强表现力和说服力、生动性和趣味性、笔者推荐一些故事精要,以帮助同学们了解成语或典故的出处,为作文作些“备料”。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不少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是我国悠久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把学历史和学成语典故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培养自学能力等,具有一举几得的效益。学生只要备一本成语小词典即可。现以小学历史课本上册为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1.布置学生以词典为工具,自学成语典故。我在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行为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交流情感、有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教师在上课时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咬字读音,准确清晰,会使学生倾心聆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在教学中穿插一些颇具情趣的学校故事及发人深省的典故、成语和谚语等,使内容更富于趣味性。如果教师辅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变得趣味盎然。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的故事性教学是一个由课内引申到课外的过程,可以是一个文言实词引发,也可以是一个文言成语引发,可以是一个文化常识引发,也可以是一个文中名人典故引发。文言文的故事性教学是一种把知识性融入到趣味性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课堂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5.
成语典故源远流长,经过历代人们的笔录口传,千锤百炼,语言简练,结构严谨,寓意深刻,涵义精辟,从形式到内容都日臻完备和成熟。成语典故通俗易懂,形象思维的色彩比较浓厚、符合人类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运动规律。我在高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搜集整理了一些成语典故,在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在讲“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能脱离物质”时,引用了成语典故“舍刃无利”。这是唯物论和无神论哲学家范缜在其名著《神灭论》中举的一个生动例子,说到“神”和“形”的关系,就如同锋利和刀刃的关系一样。虽然锋利和刀刃不一样,但是离开锋利就称不上刀刃,离开了刀刃就不会有锋利,既然从未听说过刀刃不存  相似文献   

6.
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增强趣味性,学生才会乐意认真听课,积极提问,主动参与,才能喜欢历史课堂,喜欢历史学科。精彩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多种方法和手段不断地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形象幽默的语言活跃历史课堂,巧妙适时地插入故事或者典故丰满历史知识体系,设悬念,巧质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这些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邯郸成语典故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有丰富的成语典故文化资源。有关赵文化的成语典故是邯郸成语典故的主体和核心,邯郸成语典故以其高度精练的语言浓缩了赵文化的各方面的历史信息。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有学者开始搜集成语典故,到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提出了“成语典故之乡”的概念。收入邯郸成语典故的根本原则,应看其典故内涵与邯郸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历史)、地城或邯郸人物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汉语中的成语典故源远流长 ,语言简练 ,含义精辟 ,熔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炉 ,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情感的陶冶和美的享受。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的学科 ,教学过程中 ,恰当地引用成语典故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而且能激发兴趣 ,启迪思维 ,培养情感 ,开发非智力因素 ,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 ,谈谈成语典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9.
蒲春艳 《考试周刊》2012,(40):125-125
1.把握历史课的特点,强调历史课的功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历史学科有着很强的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我尤其注重历史课功用的讲授与感悟的启发。(1)历史上仁人志士的理想、品德、情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如:精忠报国的岳飞,廉洁公正的包拯、海瑞,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谭嗣同等。(2)学好历史课有助于语文、政治、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运用,如:重要的成语、典故、传说、故事等。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教学》2019,(8):25-27
尝试把农谚、成语、古诗词等我国传统文化融入生物学课堂教学,以烘托课堂教学氛围,增强生物学知识的趣味性,并促使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成语、古语、俗语中的生物学知识(一)笔者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发现,不少成语蕴含着生动贴切的生物学知识,清楚了这些知识,既可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又能将成语准确运用在相关生物学的教学中,增加趣味性与提高教学效果。现列举成语并附其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于后。拔茅连茹...  相似文献   

12.
恰当使用成语典故,可使文章生动、精练、典雅,富有文化底蕴,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故成语典故颇受人们喜爱。但使用典故首先必须准确理解典故。弄懂其含义。现在因不理解典故而错用的情况时有所见,且错用的类型多种多样,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一、利用成语,进行历史典故的教学有很大一部分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在成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理解这些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对增强其文史知识、扩大其知识面很有帮助。比如学习“叶公好龙”、“开天辟地”、“刻舟求剑”等成语,可使学生掌握一些古代的神话寓言。学习“望梅止渴”、“完壁归赵”、“闻鸡起舞”,“夜郎自大”等成语,又可使学生了解许多历史故事。学习“学而不厌”、“老骥伏枥”、“物换星移”等成语,还可使学生了解其原诗文,扩大阅读量。二、利用成语,进行文言实词、虚词  相似文献   

14.
1.对输入型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输入型学团生的共同特点是上课不注意听课: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调控和优化课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把这些学困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引入一些富于趣味的材料,努力增强教学语言的趣味性。例如,使用生活中的实例、成语、谚语、故事、比喻等都可以增强其趣味性。  相似文献   

15.
魏艳霞 《成才之路》2009,(13):I0016-I0016
一、运用成语典故,激发学习兴趣 中国古代史教材中的成语典故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充分运用并作适当补充,对帮助学生记忆知识、讲解生动活泼形象、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都很奏效。如讲“淝水之战”。在分析双方力量对比及前秦失败的原因时,单按课文陈述前秦以87万对东晋8万军队和双方队伍的组成,就不如补充一下“投鞭断流”的成语典故(前秦苻坚自以为天下无敌,向东晋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遭到大臣权翼的反对,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且东晋有宽阔浩瀚的长江作为天然屏障。苻坚一听,不由得火冒三丈。他怒气冲;中地说:“长江有什么了不起!我的军队这么多,只要我一声令下,每个兵士把马鞭扔进长江里。就能使江水断流。”)显得形象具体。而在讲战争经过时照本宣科就更呆板单调。如能补充一个“草木皆兵”的成语就更显示出这次战争以少胜多的特色(成语故事略)。补充了这两个成语就把淝水之战的情节讲活了,使学生记忆深刻。又如讲东汉班超出使西域时,充分抓住“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两个成语讲深讲透,就能使课上得生动形象。前一个成语写他放弃文书工作。毅然从军,为国建功。  相似文献   

16.
张炜 《小读者》2011,(10):47-47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你知道与下列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吗? 一鼓作气(曹刿) 一字千金(吕不韦) 一字之师(郑谷) 一饭千金(韩信) 东山再起(谢安) 图穷匕见(荆轲) 纸上谈兵(赵括) 负荆请罪(廉颇) 卧薪尝胆(勾践) 揭竿而起(陈胜、吴广) 三顾茅庐(刘备) 孺子可教(张良)  相似文献   

17.
寓言典故蕴涵着宝贵的生活经验和深刻的哲理,熔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炉,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寓言典故,能激活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求知兴趣,启迪学生的联想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导入新  相似文献   

18.
陈伟 《文教资料》2006,(5):71-72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地引用成语典故和历史对联,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活泼,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发展记忆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历史课的教育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19.
南飞 《甘肃教育》2008,(21):48-48
“趣味性教学”的特点是:引用有趣的事例(包括趣闻轶事、典故、笑话等)进行内容丰富,气氛活跃的教学,让学生有收获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政治课堂中愉快地学,而且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思路,陶冶性情,从而使政治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0.
英语典故性成语含有丰富的内容、精深的含义及浓厚的民族色彩,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英语典故性成语的来源与汉译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