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接受、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之后能够真正地体验和掌握,这才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真正体验,也是当今数学课堂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就数学教学中的“体验学习”的认识及实施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亲历行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动手,真正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活动,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体验具有以下特点:1.体验是对学习个体,包括个体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的重视。因为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经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更是使学生整个精神世界发生变化的过程。2.体验是学习个体在数学活动中的行为、认知与情感的整体参与。数学课堂上的行为具体…  相似文献   

4.
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来实施体验学习呢?一、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异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因此,把教材中一幅幅画面所反映  相似文献   

5.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提倡体验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动各种感官去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7.
安爱红 《成才之路》2010,(18):37-37
体验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使学生明白.数学是有用的,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问题。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分析、推理、估计、想象、整理,在探索中体验数学的巨大作用,成为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创造学生体验学习的课堂环境。  相似文献   

8.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对于小学数学而言,立足科学特点,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积极实施对过程、生活和成功的体验,可以有效转变孩子学习数学的态度,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数理性特征客观上使得数学成为小学课堂中一门比较难教的课程。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主要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标,比较多的停留在知识的灌输上,许多知识只是一种符号保留在学生的记忆之中,无法深入学生内心,更不用说学生能体验到什么数学学习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探索的热情,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那么如何促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呢?从以下三点内容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来自生活的实际的科学,需要学生充分体验。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从而锻炼学生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优势越来越明显,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是小学语文老师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相对于其他教学方式来说,体验探究式有显著优势,在创造高效课堂中有推动意义,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体验探究方式会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得好,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在数学教学中,若善于运用体验、顿悟原则,即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让他们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理解知识,在观察中学会观察,在体验、感觉中产生顿悟,则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是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探究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课堂上运用"探究性"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本文就"探究性"教学的一些做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相对的,它是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获得知识,学会方法,培养能力。探索活动的过程是以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相似文献   

15.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使用“体验学习”,以问题情境、引导和探究、及时反馈、关心学生等方式,去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生物奥秘的热情,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一种比较实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尝试“体验学习”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化、迁移后逐步形成的。体验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去体验学习。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用问题驱动的学科”,数学教学也离不开问题的驱动,如何设计有效问题成为数学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论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问点:教学内容的焦点、学生认知的盲点、知识的生成点、概念的模糊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知识网络的交汇点等.  相似文献   

18.
学生学习数学积累经验的最佳途径就是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亲身体验过的数学知识很容易转化为数学技能.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讲1+1=2,那么学生形成的就是间接经验;而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方式来得出1+1=2,学生获取的就是直接经验,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体验学习.但是我们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注重的往往是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强调的是让学生模仿,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解题过程来解决问题,没有考虑学生在知识获得过程中形成的情感体验.这些知识与技能很难在学生心中扎根,于是课堂教学就限人反复、机械的训练当中.所以,我们要提倡体验学习,让学生在体验数学的过程中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19.
彭万军 《考试周刊》2012,(19):58-58
在教育教学的改革浪潮中,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各所学校的主旋律。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小组合作学习,经历了无数教师的实践研究后,逐渐被广大教师认可和学习。这是一种团队的学习模式,主要致力于构建一种学习群体。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比、迁移后逐步形成的,体验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尝试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去体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