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海宇 《新闻窗》2005,(4):17-18
2004年全省电视新闻奖参评作品佳作纷呈,令人欣慰,观看时眼前不禁浮过这些年来电视新闻发展和变化的情景片断:199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早间新闻栏目《东方时空》,其意义后来被称为“是新闻改革、崇尚创新的孵化器”;1998年,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开播《晚间新闻》,以一种鲜明的“亲民性”特点来“说新闻”,带来中国电视新闻报道在语态上的又一次转变;2003年元月,中央提出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会议新闻明显减少和变短了,声画并茂,展示新闻鲜活性的报道增多了:2004年5月,贵州电视台《贵州新闻联播》实行总制片人制,开放的大编辑部、大采访部形成……。  相似文献   

2.
传媒动态     
《传媒观察》2011,(10):64
《新闻联播》片头将增加3D效果"新闻联播体"将有显著变化日前,中央电视台在2012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预售沟通会上透露,《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两大新闻类重头节目都将在明年呈现出新面目。他们还透露说,2015年央视将跻身世界电视20强。"新闻联播体"一度是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央视此次在沟通会上表示,《新闻联播》将以2012年  相似文献   

3.
傅雪琴 《中国广播》2009,(10):25-27
200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实行轮盘式运作模式。除了《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新闻纵横》等节目和《全球华语广播网》外,新闻播报不再有栏目的概念,不再有节目的划分,24小时新闻随时播报。这一改革促使中国之声收听率快速增长、广告收入迅速攀升。  相似文献   

4.
2006年6月5日,《新闻联播》首次出现了两位新的播音员——康辉和李梓萌,立刻激起了观众强烈反响,各大媒体也纷纷对此进行报道和评论,这反映了《新闻联播》节目的强大影响力,也体现了观众、业界、学界对这一档标志性节目的关注和期望。最近,央视新闻频道再次全面改版,让我们对中国第一大台的改革力度、改革步伐,充满期待。在这里,笔者也就如何看待《新闻联播》推出新播音员的改革,以及进一步推动《新闻联播》及各地方媒体类似节目的播音员制度创新,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书芳 《东南传播》2014,(8):158-159
《新闻联播》一向被推崇为梦的世界、向往的生活,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以正面报道为主,新闻话语呈现的方式,主要体现在政治权力话语、知识精英话语、大众日常话语方面。本文以《新闻联播》中的灾难报道为样本,对其进行话语分析,呈现出《新闻联播》在灾难性报道中的新闻态度。  相似文献   

6.
张莉 《声屏世界》2007,(10):58-58
抓住《新闻联播》开专栏的契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年都会根据不同时期的宣传重点,开辟一些专栏节目,如2006年《新闻联播》先后开办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知荣明耻》《时代先锋》《劳动者之歌》等主题宣传报道专栏,这些专栏需要报道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挖掘这些方面的典型,上稿概率较大。在此期问我们紧扣专栏主题,广泛搜集素材和线索供中央台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新年伊始,一向以严肃著称的央视《新闻联播》向全国观众进行了一次浪漫的"表白"。2014年元旦晚上的《新闻联播》最后播放了一段全国各地新年日出景象的风光片,主播康辉的画外音适时响起:"朋友们都在说,2013就是爱你一生,2014就是爱你一世,那就让《新闻联播》和您一起传承一生一世的爱和正能量吧!"这一结束语在网民中掀起不小的热议。"《新闻联播》‘卖萌’"一  相似文献   

8.
《传媒观察》2008,(3):64
今年是《新闻联播》开播30周年。据国家广电总局网站消息,为着力提高《新闻联播》,央视日前决定成立新闻联播编辑部,部署改进《新闻联播》工作,在策划、组织、编辑、编排、言论五个方面进行提高。  相似文献   

9.
陈盛开 《今传媒》2013,(4):93-95
央视《新闻联播》是全国乃至全球收视人群最多的新闻类节目,它的一举一动都具有“风向标”意义.自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央视《新闻联播》在逐步改版,尤其是2013年之后,改版力度更大,改版后的央视《新闻联播》更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更“接地气”、更有亲和力和活力,一改过去较为严肃、拘谨、呆板的形象,被称之为《新闻联播》的“变脸”.目前,中央出台八项规定要求改进工作作风,而央视《新闻联播》的成功改版为地方台《新闻联播》的改版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2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了4位新播音员康辉、郭志坚、海霞、李梓萌。时至今日,观众或社会舆论对他们的反应如何?新面孔是否真正改变了《新闻联播》、改变了《新闻联播》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新闻联播》4位新面孔的媒体及社会关注来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播》2008,(4):I0001-I0001
中国之声实现大资源、大策划、大制作、大传播。每日8小时特别直播《春风起神州》成为“两会”报道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解读。率先发布中央领导同志到团组活动的快讯,《全国新闻联播》和《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同期声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12.
2007年2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一条文化新闻:《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受到广大读者热烈欢迎,目前该书销量已超过250万册。在《新闻联播》创办29年的历史上,以一本图书的销量作为新闻价值的新闻绝无仅有,这从一个侧面反证了《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创造了多么大的奇迹,而助推这一奇迹产生的正是时下波涛汹涌的阅读“复古”潮流。  相似文献   

13.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于1978年元旦正式开播。当年底,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进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纵观《新闻联播》30年的发展,显现出一种隐约、渐进的变化线索,即向“以新闻为本位”靠拢。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细心的观众可以察觉到《新闻联播》处于不断变化当中,进行了一些“微整形”。从片头片尾曲到整体视觉效果、主持人阵容等方面的改变,让观众对一向“端庄得体”的《新闻联播》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不过,也有不少学者提出质疑,一系列的外部“易容术”只是换汤不换药,这种“旧貌换新颜”对于《新闻联播》内容理念的发展可谓不痛不痒。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决定形式,一档节目的长远发展关键还是在于节目内容和风格思路的改变。如果《新闻联播》仍旧在内容上保持旧有的结构,节目团队仍旧保持旧有的创作思路,那么,所谓的“改版”也必将是治标不治本的应急之方,无法取得预期效果。①而就在今年,《新闻联播》中一系列的“变脸”小动作,却打破了这种质疑声,也让我们对未来的电视新闻多了些许期盼。  相似文献   

15.
吴茜 《东南传播》2012,(3):31-33
2011年11月26日,一个由山东聊城大学的几名大学生制作的《宿舍新闻联播》引起人们的关注。视频以"恶搞"央视新闻联播的形式蹿红于网络。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对《宿舍新闻联播》进行深入解读,并进一步探讨这种"搞笑"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它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孙娜 《新闻传播》2012,(3):235-236
文章采用定量与定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2011年《新闻联播》有关美国的新闻播报文本进行内容分析,试图揭示《新闻联播》常态报道下呈现的美国形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对新闻报道地域差异性进行了研究,文章选取了群众熟悉度最高,传播范围最广的电视新闻类节目《新闻联播》作为探究对象,以2015年6月1日—30日为时间节点,选取节目中地方报道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新闻联播》三十天的报道中以党政机关新闻为主,地方新闻所占比例相对较少。本文主要以新闻报道在地域性差异为目标进行探究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中央电视台不断求新求变,最引人注目的是《新闻联播》引入了特约评论员直播连线,连线特约评论员在《新闻联播》中进行直播评论,是该节目开播35年来的第一次,凸显出评论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1994年10月1日,《新闻纵横》节目的开播,标志着新时期中国广播界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开端。《新闻纵横》定位广播新闻评论节目,行使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职能,突出舆论监督职能,以记兼主持人的播报形式,以新闻事实为依托,融新闻、评论为一体,夹叙夹议,配合《新闻和报纸要》、《全国新闻联播》进行深度拓展和延伸报道。  相似文献   

20.
李西莉 《今传媒》2012,(10):72-73
本文对西藏电视台《西藏新闻联播》近期播出青藏铁路通车6周年系列报道"天路6年,行进在高原"进行了剖析。作为《西藏新闻联播》栏目的一个亮点,笔者对其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对同类节目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