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瑜 《报刊之友》2014,(9):97-98
作为网络时代的一种新兴大众文化形式,微电影从诞生之初就带有明显的后现代文化特征——依托“高技术”、运用“浅表达”满足现代人心理的“高情感”需求。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微电影所具有的创作上的自由性、形式上的多样性、内涵上的包容性和与时代同步的高科技运用,迎合了当代观众的心理,潜移默化中的价值观引导更是引发观众情感共鸣,成为电影艺术向观众审美需求靠拢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袁志丽 《传媒》2016,(12):64-6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传播技术的提高,消费文化也在我国各个领域得到普及和深化.人们的消费能力提高,使消费行为不再局限于自身生活的需求,非生产性消费欲望也亟待满足.在注重符号的占有及操控的消费环境中,许多文化产品不再具有精英属性,开始成为“消费型”的大众文化.中国的喜剧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也表现出了相应的消费文化特征.在消费型经济驱动下,电影市场急剧扩张,电影产业也趋于开放和多元.面对中国电影整体上升的新趋势,消费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产品,如何满足市场的商业诉求和观众的心理诉求,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发挥文化产品的艺术魅力成为国产喜剧电影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技术的应用使电视走向传播的全球化;影视的国际接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无不深刻的影响电视运作,影响《世界影视博览》的现在和将来。 一、传播理论视野中的《世界影视博览》 传播学中的“传授双方互动论”认为,受众的主体地位正逐渐得以确立。它对于电视的意义在于,电视从业人员开始研究受众心理,考虑受众的需求。 电视的娱乐功能和观众的娱乐需求得到真正的尊重,这是《世界影视博览》生存的基础。它在观众的需求和电视功能的开发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世界影视博览》是以世界电影电视动态、电影电视拍摄花絮、影…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电视剧市场的迅速扩大,以及观众接受心理的改变与提升,最初以《爱情是什么》为代表的韩国家庭剧和以《蓝色生死恋》之《秋天的童话》为代表的韩国偶像剧(纯爱剧)的创作的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起码,纯粹的“家长里短”和“哭哭啼啼、生离死别”已经开始被看多、看腻了此类剧目的观众所排斥。  相似文献   

5.
"类型电影"起源于美国好莱坞商业电影,通过对观众喜好及观影时心理需求的调查,制作出迎合观众口味的电影。在全球化背景下,新时期类型电影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融合趋势,多元化也必将成为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张鑫  肖诗荣  张均 《新闻前哨》2013,(10):63-64
植入式广告又称为“隐性广告”或“嵌入式广告”,是针对“显性广告”而言的。所谤隐性广告,是指广告传播一改往日单纯依靠说教和推销的营销策略,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到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7.
情怀已经成为当今电影市场的一个商机.近年来主打情怀牌的电影层出不穷,诸如“民族情怀”“青春情怀”“大圣情怀”等.“情怀式电影”突围电影市场成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其对目标观众心理的准确把握、新旧元素的准确添加与保留,以及对“情怀”本身的巧妙唤醒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港台的传媒产品中,除了搞笑影片、电视剧以外,也有不少电视节目属于“搞笑”风格,节目主持人施展各种手段来引发观众的笑声,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其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不无关系,同时也受到地域文化及人文背景的影响。这类电视节目以现场综艺类、游戏类、话题类为最多见,因为这类节目在现场操作,需要一种活跃、欢快的现场气氛,而且从选题上来讲,其通俗性、趣味性比较强,“搞笑”的潜力也比较大。另外,观众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对这类节目也抱有开心取乐,缓解一下紧张神经的期待心理。因此,搞笑型的主持风格无疑就成为这类节目的首…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电视观众的心理需求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对于新闻,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般地了解,被动地接受,而是更希望成为现场的目击者和直接的参与者。基于此,近年来,在电视新闻中,现场短新闻正以其时效快、现场感强、短小精悍、富有感染力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认识和喜爱。但是,目前电视新闻中的现场短新闻普遍存在着质量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主题不突出。记者往往是为了“现场”而“现场”,尽管场景“扫了又扫”,特写“用了又用”,可是观众仍然不知所“云”。更有甚者,有些记者碰到什…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世纪的产业化语境下,研究观众的审美接受心理、研究电影受众与电影的关系显得迫切且重要.只有充分研究观众心理,了解影片和观众之间的关系,制作出让观众身心愉悦的好作品,才能不断获得良好的口碑,并保证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可持续增长和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高珊 《东南传播》2022,(3):79-81
话剧IP的影视化开发,成为当下中国电影产业融合大背景下的一个趋势,这也使从电影现象学的角度研究“电影经验”,分析戏剧改编电影与观众的互动关系变得十分重要。从电影现象学的视角出发,从戏剧舞台到“触摸电影”实现了戏剧改编电影作品的感知方式变异。电影主体的视角存在内在认同的强情感性和外在认同的强悬念感的两种选择,“观众身体”与“电影身体”的互动存在“纵向意识”与“横向意识”的混合影响认同模式的动态结构。  相似文献   

12.
范鑫 《视听》2016,(7):56-57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美国以文化产品尤其是好莱坞电影传播为手段,实施文化渗透和侵略。好莱坞电影具有投资巨大、特技视觉效果绚丽、故事情节离奇等国产片难以比拟的优势,使中国一大批观众为之倾倒。对于青少年观众来说,身心阶段的发育特点使其在心理上对影视信息高度信任,因此在观看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电影中的一些问题会给青少年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吴胜彬 《新闻世界》2014,(12):157-158
近年数部国产电影取得令人瞩目的高票房,引起了业界重视。本文从受众角度出发,以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等理论解析当下受众的观影心理,进而讨论受众和媒介的相互作用,并为国产电影未来的发展寻求道路。电影只有在满足观众需求的情况下提高自身质量,才能获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4.
文婷 《视听》2023,(3):44-4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影业实现了从事业到产业的转向,但与此同时,整个电影生态也呈现出“两极化”趋势,区域间的电影文化出现了分层,电影观众也在年龄、地域等方面形成了分级,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圈层化现象。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影需要明确城市电影院与乡镇电影院的定位,进行针对性传播,并通过线上渠道形成口碑效应,让中国电影真正做到“破圈”“出圈”,消解电影文化的差异性,满足更大范围观众的观影需求,培养更多中国电影观众。  相似文献   

15.
电视经济节目这几年可以说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几度沉浮。从前几年各个电视台纷纷开办经济类节目乃至开办专业经济频道,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到目前为止,除了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一枝独秀,支撑着经济节目,不少电视台经济节目纷纷下马,转眼也不过几年的时间而已。究其根本就在于经济节目的视角发生了变化,经济节目与观众的需求对接发生了变化,经济节目如何做好,绝对不是记者说了算,而是要考虑到观众的接受心理。时效性、工具性、娱乐性就成为了做好经济节目.吸引观众眼球的必备三要素。  相似文献   

16.
市场化运作使媒介大战日趋激烈,如何服务好受众,使受众从媒介中获益,是媒介争夺读者的重要环节,“媒介大战”下的新闻市场,下去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可能无人问律,因此树立服务意识,钻研受众需求,服务好读者,成为当前媒介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徐婧  秦婧 《声屏世界》2008,(9):39-40
现场直播是最能发挥和展现电视传播优势的一种最迅速、最直接的新闻报道与播出方式。在时间轴线上,观众与动态事件处于同一点,在事件发生的同时,观众就可以看到、听到,使他们了解信息的需求和心理参与的需求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贴近了事件,又贴近了观众。传统的“今日消息今日报道”(Today News Today)的“TNT”模式转向现在的“现在消息现在报道”(Now News Now)“NNN”模式,新闻时效性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8.
张志恒 《声屏世界》2009,(10):51-53
“主旋律”的商业化不仅是观众的需求,也是电影产业化的必然要求。如果“主旋律”电影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渠道流通,往往难以真正到达广大观众中间。失去市场,“主旋律”电影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因为政府不可能强制普通个人进入电影院,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电影本身来吸引受众。  相似文献   

19.
刘畅 《传媒》2017,(14)
在电影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每一种科学技术成果的出现,都会使电影形态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电影的接受对象是观众,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决定着市场,市场则决定着电影发展的主流方向,这也是由电影的商品性所致的必然循环.电影需顺应时代变革,满足受众需求.现阶段,虚拟现实技术的引进为电影注入了活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理性看待虚拟技术,并积极从理论层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有力推动这一技术在电影应用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中国植入式广告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的传统广告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增幅趋缓,开始进入瓶颈期,但是精明的媒体人又找到了一种让观众无法躲避而又乐意接受的广告方式,这就是植入式广告。植入式广告也称隐性广告,与显性广告相对,主要是指把广告植入到电视剧、电影场景、节目中等,使广告与之融为一体,在受众无意识的情况下将商品和品牌信息不知不觉地展现给受众,进而达到广告主所要求的目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广告做得不像广告,让观众在没有任何戒备心理的情况下悄然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