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先秦儒家人性论肇始于孔子。孔子谈人性,既有显性的方式,又有隐性的方式,既有直接的方式,又有间接的方式。孔子人性论思想奠定了儒家人性论的基本特色,规定了儒家人性论的基本构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于人性的基本价值判断,对华夏文明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孔子人性论思想有着十分重要而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孔子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他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是以一定的理论观点为基础、为指导的。这一理论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基本观点 :即性近习远论、发展论、学知论、个别差异论。  相似文献   

3.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论语》中人性观要点是:人性由天性和习性构成,天性即人的自然性。习性即人的社会性。人的先天的本性是相近的,人的后天的习性是先天的本性在后天的习染下形成的,其差异是很大的。天性无善无恶,习性可善可恶,社会和教育要通过个体的学习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性。孔子已经基本理解了人性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外因和内因的关系和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孔子的人性观对现代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先秦法家各代表均从“趋利避害”或“自为”角度对人性问题进行了阐述,由此主张以严厉的教育来规范人的行为,使其心理发展观蒙上了极浓的功利色彩。比较而言,法家人性论的心理学意义不如儒家明显,但仍能提供一些经验或教训,给人以思考。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系统提出人性论问题之第一人。他的人性论教育思想主要强调人性的基本平等以及后天发展的可塑性,尤其强调个体差别主要是由各人后天所受的环境、教育的影响和个人的主观努力的不同而造成的。正是基于此,孔子指出教育对国家、人才和社会的重要作用:第一,强调人的德智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二,指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对人才发展的作用;第三,明确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论语》蕴含颇为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在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方面,有“不信鬼神”与“死后自知”的形神观、“尽人事”而后“听天命”的天人论、“天下之性人为贵”论。属于知虑思想的,有“多见”、“多闻”的感知论,“近思”、“远虑”的思维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感知与思维关系论。在情欲思想方面,有“能好人,能恶人”、“节情”、“节欲”、“不欲”与“推欲”。属于志意心理思想的,有“匹夫不可夺志”的意志价值论,立志、“笃信”、“有恒”的意志过程论,求仁、“克己”、“死守”、果断的意志品质论。在智能心理思想方面,有智能相对独立论的初始萌发、智力类型论的初步确立、智能后天发展论的明确提出。属于性习心理思想的,有“性近习远”论、性善论、性格类型论。这些都表明,孔子的心理学思想并不局限于教育心理思想的范围,而是广涉现代意义上的普通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论语>蕴含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在教育心理学方面,包括了学习心理、教师心理和德育心理等思想,在社会心理学方面,包括了人际交往和领导心理等思想.这不仅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而且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点的心理学体系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性论是儒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苟子作为儒家的两个代表人物分别主张“性善”论和“性恶”论。造成二人观点针锋相对有其时代背景不同、二人对“性”立论的出发点不同等多方面因素;同时,通过对二者人性论的比较,又不难发现孟子、苟子二人都重视后天教育、关于人性论的总目标一致等诸多相同点。  相似文献   

9.
仁爱观是孔子最重要的思想内容之一,孔子在爱亲的基础上将其发展到泛爱众的层面,这本身是对当时族类的一种突破。孔子的仁爱观是"有教无类"产生的理论基础;同时,"有教无类"又是对孔子仁爱观的具体化实践。本文将"有教无类"置于孔子仁爱观视野下,探讨"有教无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真实内涵,并进一步论述二者的关系问题,以期给予其正确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两千多年来,楚灵王作为暴君昏主的典型而受到历代文人的批评.然而,细读春秋史,此君爱国爱子,并非全是昏庸暴虐之辈.从人性论的角度看,以楚灵王为后人所诟病的大事记以及辅佐其政治道途的关键人物为视角,更能真实而深刻地展现楚灵王这个复杂又矛盾的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孔子、孟子、荀子从不同角度对人性之说进行了详细阐述,尽管见解不同,但在心理发展问题上,他们都重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心理发展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孔子哲学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研究天人关系、人我关系、人物关系的人生哲学。而作为我国最早提出成体系的人学理论的大师——孔子,可谓穷其一生来探索人生的奥妙。孔子人学以"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的为逻辑起点,个人的独立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的价值论思想为逻辑支撑点,最后回归到"理想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极其特殊性与研究方法的极其复杂性,决定了心理学不同于任何一门具有某种固定研究范式的、纯粹的自然科学或纯粹的社会科学.人性,作为构建心理学统一范式的逻辑起点,人们对其属性的认识也仍然是争论大于共识.心理学距离发展成熟的范式科学尚有一段距离,心理学不应拘泥于方法的争论而应广开各路研究方法之门.  相似文献   

14.
人性观与心理咨询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人性的本质有助于心理学家更好地了解人、关心人。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人性观是一切方法和技术的理论基础,不同学派有其不同的人性观假设。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应充分考虑到咨询师自己的人性观和来访者的人性观背景,在确立咨询态度时,注意自己的基本假设。  相似文献   

15.
孔子人性论蕴含的是孟、荀人性论之争的思想渊源。孟、荀人性论的分歧主要在于他们对人性概念内涵的界定不同。作为儒家思想的忠实代表,其人性论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一样的,即善。性善论与性恶论的对立仅仅是表面现象,而不是本质,实际上二者相辅相成,以一种理性的张力,共同构成儒家人性观的理论双翼。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交际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明显。由于东西方观念的迥异 ,产生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际关系和西方的哲学、宗教等文化背景的对比性分析 ,用大量语言学研究实例 ,说明东西方跨文化交际在大学英语教学和实际运用中的语用和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先秦诸子在人性善恶之争中,探讨对人性的道德教化问题,强调道德教化对人性教育、改造和提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职教育(中专、技校)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给在校生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冲击。因为正处在人生的新的转折时期,加之心理发展不成熟,所以就会出现各样的心理困惑。主要表现为:不能在变化中把握自己,认识事物;不懂得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表现出盲动性:不懂得事物的因果关系,表现出散漫性。  相似文献   

19.
写作心理是写作主体进行写作活动时的心理活动规律与特征,体现了由原始、无序的写作对象或材料经过写作主体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初步有序的写作主体意识,再转化为有序地用恰当的语言与文体表现写作成品——文本的过程,体现为写作主体在写作活动中直觉的敏锐,想象的飞升,灵感的活跃。这就要求写作主体必须有一个最佳的写作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也正和道家所言的虚静观相契合。道家虚静观中有形生于无形、有声源于无声的思想,体现了写作乃是一个由无到有的过程的思想观念,也体现了写作主体不受任何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专心致志的精神状态。文章对于道家的虚静观对汉语写作的影响从虚静观与写作主体自由想象的关系、虚静观与写作主体直觉的关系、虚静观与写作主体灵感的关系、虚静观与写作主体的审美指向与意象创造的关系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关于《诗经》分类中“风”的涵义及特点的争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主要有政治说、音乐说和讽诵说三种。《孔子诗论》的出土对于探讨“风”的涵义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孔子诗论》关于《邦风》的两条释文的详细考证可知,《邦风》反映的内容很广泛,通过它可以考察民情,观览风俗;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其文辞华美,音乐动听。《邦风》中的诗歌,就像供平民出入的城门,平民百姓通过它来发泄内心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它是反映下层百姓的作品,是民俗歌谣之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