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动态     
范仲淹的名字是颇为世人所熟知的,但对于这样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据《八十年来史学书目》,却只有一部台湾学者所撰写的传记,这未免是学术界的缺憾。程应镠教授所著的《范仲淹新传》的问世,弥补了这一不足。《新传》置范仲淹于特定的历史时代,在文化发展的纵向考察中,融严谨的史学研究与优美的文学传记于一体,全面勾画与研究了范仲淹的一生及其思想和事业。  相似文献   

2.
刘春霞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1):58-61,65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其文集中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范仲淹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宋廷积弱、战争屡败的情况下文人儒士普遍关注兵学问题的士风有关,也与其经略边防的实践经验密不可分。范仲淹的军事思想主要包括:关于改革朝廷军事政策的观点;反对冒然兴兵、主张以"和"、"守"为主的边防政策。  相似文献   

3.
范仲淹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改革家。范仲淹从政初期,就重视教育,着手兴办学校。公元1044年,范仲淹在宋仁宗和改革派大臣的支持下,主持了北宋历史上第一次兴学运动,史称“庆历兴学”。范仲淹不仅勤奋治学,积极兴学,还善于发现人才,注重培养和推荐人才,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重教兴学荐才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4.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范仲淹及其庆历新政,学术界历来十分关注。近年来学界对范仲淹及庆历新政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研究的领域已经遍及到了范仲淹的方方面面,并有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趋势。具体到范仲淹思想的研究,学界前人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范仲淹民本思想、改革思想、儒学思想三个角度,对学界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作一简要概述,以期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5.
范仲淹     
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卒于公元1052年。字希文。江苏徐州人。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少年时代读书非常刻苦,常常一人彻夜伴灯苦读。清贫的生活并没有动摇他矢志求学的决心,他在书本中寻找生活的乐趣。为了见更大的世面,向名师求教,和饱学之士交游,他二十三岁时来到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应天府书院。范仲淹在这里向名师请教,和许多同学相互切  相似文献   

6.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生母生父早亡,继母改嫁到山东的朱家。当时,尚在襁褓之中的范仲淹也随继母育于朱家。  相似文献   

7.
<正>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在文学上也很有建树。为官时,更是严于律己,不徇(xùn)私情。明道二年,范仲淹奉旨去京东和江淮赈灾,同行中有个没有官职的学生叫富弼。一路行来,见百姓只能以食野草为生,范仲淹心里很焦急,马上制定出方案,调粮救急。有一天,粮食刚刚运到,还不曾发放,竟然被偷盗了两担。范仲淹极为恼怒,下令严查偷盗之人。后来,小偷抓住了,是一位青年汉  相似文献   

8.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为大中祥符八年进士,他的著名与《岳阳楼记》有很大关系。这不仅在于文章是滕请范仲淹写的,更在于文章内容与滕子京密切关联。原来,范滕二人谊属同年,情如兄弟,范仲淹曾经几次保荐滕子京为官,滕子京很有治事的能力,然而为官却不是非常清廉,司马光  相似文献   

9.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志的范仲淹,为国为民实行新政,不辞辛苦,不惜得罪权贵,堪称封建士大夫中之佼佼者,享誉后世。但是这样一位以"公"著名的先生,也未能免俗,为了自己的好友滕宗谅,曾经徇"私"。滕宗谅就是范仲淹在其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中称道的"巴陵太守"滕子京。  相似文献   

10.
脍炙人口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几百年来流传不衰,至今还给人们以宝贵的启示。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不仅在《岳阳楼记》里写下了这样的名言,而且在他自己的生活中也身体力行做出榜样,几百年来一直被世人传为美谈。范仲淹一生在朝为官,他虽身居高位,却不忘节  相似文献   

11.
19.范仲淹教子俭办婚事范仲淹,苏州吴县人。进士出身,官至参知政事。在诗词、散文领域也颇有造诣,著有《范文正公集》,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从小有大志,常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就是他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写的。他任地方官时,每  相似文献   

12.
宋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一生与应天府(商丘)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早年在这里读书求学并考中进士,后又在这里讲学授书并被举荐进京,他正是在这里最初由一介寒士成为天下皆知的一代名臣。可以说,是应天府的一段生活经历磨砺和造就了范仲淹。在这里范仲淹还写下了很多诗文作品,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代表性意义。一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二十三岁的范仲淹知晓了自己的身世,(当时他继随父姓朱,名说)“感愤自立,决欲自树立门户,佩琴剑径趋南都。”①范仲淹在南都(即当时的应天府,今商丘县)发愤读书,生活极其艰苦…  相似文献   

13.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是范仲淹和欧阳修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名篇佳构。本文主要从两篇作品来考察范仲淹和欧阳修二人的人格和个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印证“文如其人”这一著名的论断。  相似文献   

14.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热心兴学育人的著名教育家。他热爱教育事业,努力扭转当时衰颓的学风,对宋代学校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范仲淹所处的时代,“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十分严重,对此他十分忧虑,曾多次言朝政得失,要求变更天下弊事.当时范仲淹享有很高的声望,于是宋仁宗在庆历三年(1043),任命他为参知政事,实行全面改革,史称“庆历新政”。在这期间,范仲淹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  相似文献   

15.
<正>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在13岁时辞别母亲,前往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因为家境贫寒,范仲淹每天总煮一锅米粥,经过一晚的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拿两块,和一点腌菜吃。尽管如此节俭,断炊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有一次,范仲淹带来的米已全部吃完了,而距母亲给他送米的日子还有十来天,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我国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范仲淹的教育经历;并简述庆历兴学的原因及历史过程。重点分析了范仲淹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庆历兴学”的深刻影响。最后对范仲淹及其教育思想进行了评价,认为他一生勤于教育,创建书院,为统治阶级培养了大批经世致用的人才,并开创了北宋一代兴学之风。他对我国古代教育所作的贡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让“先忧后乐”思想永远流传江苏省吴县市木渎实验小学陈季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范仲淹思想的光辉写照,也是范仲淹贡献给中华民族的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苏州的天平山建有“范文公祠堂”、“先忧后乐”牌楼以及一...  相似文献   

18.
《岳阳楼记》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他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邓州(今河南邓县)后写的一篇杂记文。岳阳楼是著名的游览胜地,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是岳阳城西门的城楼。范仲淹出身贫苦,但好学上进,二十六岁考取进士。他为官清廉,关心人民疾苦。因对时政不满,极力主张改  相似文献   

19.
范仲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军事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热心兴学育人的教育家。兴学育人可以说是范仲淹行之终生的事业。他大力提倡改革科举制度,积极投身于兴办学校的教育实践之中,从而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范仲淹重视师资素质培养,力荐“明师”任教。在教育上他继承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培养专门性实用人才的主张,范仲淹对当时的学校教育,以至宋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位于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是北宋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对于它的鼎盛一时,学成于此而后又授学于此的范仲淹功不可没。范仲淹对应天书院的改革包括慎科举、敦教育,倡导"明体之学",德行与学问并重,做人与治学结合,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打破派别藩篱,提倡门户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