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应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正确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成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方面军。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2.
王君  孙玲 《科学与管理》1998,18(2):45-47
<正>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科技工作在“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指导下,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取得了一定成效。科技开始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然而,我国现仍有大量的科技成果独  相似文献   

3.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新形势下的科技体制改革,要加强以科技需求为导向的政府行为,建立有利于成果转化的保障机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努力加强政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在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4.
转变观念,立足转化 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重申了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论断,要求我们充分认识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作为科技管理部门,就是要大力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而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在于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化.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关键,又在于企业和科研机构紧密联系,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为此,肇庆市科委在工作实践中狠抓观念转变,将工作的立足点放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上.  相似文献   

5.
《深圳特区科技》2004,(10):326-328
北京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指导下,响应面对经济建设主战场和西部大开发的召唤,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加速科技成果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北大大力发展、扶植高科技产业,2002年以方正、青鸟、未名、资源等集团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85亿元人民币,以各种方式回报学校超过9000万元人民币,取得了优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抢占高科技、技术创新、人才竞争制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济南市科技工作以抢占高科技、技术创新、人才竞争为目标,加快"三区多园一市场"建设,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强化技术与知识创新,大力推进全市科技进步和全省科技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7.
科技成果管理与转化是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已明确指出要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10):I0003-I0003
各有关单位: 科技成果转化与评价是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已明确指出要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高校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应发挥科研、人才优势 ,与企业智资相融 ,走产学研联合之路 ,努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应该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目前 ,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多仍是高校及科研院所 ,这是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技术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企业竞争优势是企业在竞争性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研究会会员单位等有关单位: 科技成果产出是衡量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科技成果评价是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核心组成部分,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已明确指出要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新形势下,推进科技成果评价改革和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