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这一发展观体现了人类关于发展问题认识的最新成果,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新的总结,也是对实践中出  相似文献   

2.
社区教育模式与社区文化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讨论社区教育的模式与社区化关怀,全分三部分:一是概述我国城市居民管理的变迁以及社区的形成和发展;二是介绍国内外社区教育的九种模式;三是联系广州市的社区建设提出化型社区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银川回中经过近30年的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每年中考都保持着较高的升学率,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名校。有机遇就有挑战。面对学校发  相似文献   

4.
人的超越性及其教育意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越性是人的根本特性。生命就是在“应然”与“实然”的不断地转化之中实现着对自身的超越,从而发展着自身。超越性说明发展的主动权在于人自身,因此,以发展受教育者为己任的教育,必须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受教育者,唤醒他们的超越意识,培养他们的超越精神和超越能力,是生命的超越性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走向人文关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6.
文化环境建设与社区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社区教育的发展,受到文化传统、区域文化特色、生活方式演变、大众传播媒介等因素的影响;要切实加强社区教育文化环境建设,把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倡导公共精神。发挥制度文化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管理要素包括人、财、物,而财与物的管理也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因此,人是学校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学校管理要全面创新,就必须以人为本,围绕“人”来做文章。教师是学校的主体,也是学校发展的源泉。作为学校管理者,只有坚持以教师为本,时刻把教师放在心上,尽可能地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管理者以教师为本,教师才能以学生为本,从而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8.
让全市的每一个中小学生都“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学习”,这是某市教育局在“十一五”教育规划中提出的目标。当我们看了太多令人振奋、宏伟超前的目标之后,回过头来再重新审视这样的目标,愈看愈觉得它是一个尊重教育规律、切合教育实际、彰显全新理念、充满人文关怀、具备价值引领的实事求是的目标。我们不禁要为这回归教育本源、回归教育理性的目标而欢呼、喝彩。  相似文献   

9.
人文关怀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维度之一。“人文关怀”,普通人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关怀是对人的一种内在情感,是对人内在要求的指认,是一种社会价值。思想政治工作倡导人文关怀的实质是主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人文关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情味含量,在关注人政治素养提高的同时,还要着眼于情商指数、人性品格的培养,重视内在潜能的发挥和个体价值的实现。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的历史时期,重视和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理解和掌握人文关怀的教育意蕴将为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社区教育要抓好资源整合,抓好队伍建设,抓好教育培训活动,抓好教育活动,抓好特色和亮点,抓好社区教育宣传工作,推进社区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我国大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在现阶段大学生德育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德育理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分析从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意义和原则的基础上阐明了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总体构想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从“以人为本’的哲学含义谈起,进而论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学含义,重点阐述了“以人为本”教育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三个维度读解以人为本的历史底蕴:以人为本表明社会思想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彰显其价值取向的过程;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和三种社会形态理论在当代的历史逻辑使然;以人为本是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提炼出的最新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作为学生教育理念的核心理念,内涵丰富,不仅顺应时代要求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还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需要。在实际教育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要贯彻体现在每一个教育环节,也只有在实践中的切实运用,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5.
文学教育初始,就确立了培育人精神品性的目标。在文学发展过程中,文学教育之工具性、功利性、审美性的凸显,时或遮蔽了文学教育之人本目标。当代视野下的文学教育,应该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坚守文学教育的人本目标,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文学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构建公民教育素质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培养和造就合格公民是教育的主要目标选择。构建科学的公民教育素质体系是实施公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这一体系主要包括:生存和生命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如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公德意识和环境意识;文化知识教育;非智力品质的培养,特别是个性化理想的培养和引导;良好思雏品质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方式,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思想坚持、运用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凸显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存在的基础地位、社会实践的核心地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的“三位一体”的根本原则和与其内在的一致性,是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以及坚持以人为本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一致性,对于我们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简单的"双元制"模式和独具特色的课程及教学模式,更在于其在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人本关怀、理性光芒和社会责任意识。对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若干启示:提升"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积极开展"人本教育"理念统摄下的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和评价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论述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理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构建和谐棒园的新要求,总结高校教育管理应确立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传统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不足与弊端,进而提出全面、系统、科学的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形势需要。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根据时代变化纷纷进行教育改革,由此促使了教育评价的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教育培养目标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以人为本的评价理论在评价的过程中体现了重视人的发展性原则这一根本思想。发展性评价强调给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重视对象在过程中的转变,在形成终结性评价之前,评价主体会对评价对象指导帮助,并给以再次改正、修正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