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Mayer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模型涉及感觉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三大基本部件和五大认知加工过程,但其科学基础仍有待深入考察。认知神经科学对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探索成果为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奠定了更为深层的科学基础。认知神经科学认为,感觉记忆中的视觉记忆和声觉记忆在信息存储量、表征与编码、保持时间等方面存在互补,为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中"双重通道假设"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科学基础。工作记忆是多媒体学习认知加工过程的主要处理单元,认知神经科学基于脑成像技术提出的工作记忆加工成分结构及其功能定位模型和语音短时记忆功能模型,揭示了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处理机制,进一步推进了对工作记忆的基础研究。认知神经科学将长时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长时记忆中信息存储的层次网络模型、激活扩散模型、集理论模型等更深入地推进了多媒体学习认知加工过程的科学基础。德国心理学家Schnotz从描述性表征和描绘性表征两个方面提出了多媒体学习"图文理解整合模型"(ITPC),这一模型揭示了图文理解的过程机制,是当前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模型的最新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2.
曾经,我们错误地认为人的大脑是静态的、独立的封闭单位,有其先天的、不可改变的基因遗传属性。但事实上,在某些阶段,人类大脑的可塑性极强,数十亿的大脑神经元可以像网络布线一样,随时打开或者关闭与其他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学生需要各种机会来不断地提问、探讨,以提高大脑检索和存储信息的能力。如果大脑检测到自己接受的是形成性评价,那么大脑会受到积极影响,从而建立自我参照系统,并高度依赖外部的反馈得以不断发展。学校可以从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中得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呢?  相似文献   

3.
按照传统心理学的观点,只有人类才有思维和意识活动,因为思维是意识的核心,而意识必须以语言为中介。认知神经科学对失语症患者的研究发现,意识和思维并不完全依赖于语言,语言缺失只对扩展的意识产生影响,而对核心意识未造成损害。即使没有语言的参与,失语症患者仍然能够产生某种有表象的、非言语的意识活动。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向传统的心理学观点提出挑战:意识活动既统一又相对独立,并非只有人类才有意识,意识并非仅以语言为基础,并非脑的所有活动都与意识有关,很多脑活动都是无意识的。  相似文献   

4.
曾经,我们错误地认为人的大脑是静态的、独立的封闭单位,有其先天的、不可改变的基因遗传属性。但事实上,在某些阶段,人类大脑的"可塑性"极强,数十亿的大脑神经元可以像"网络布线"一样,随时打开或者关闭与其他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学生需要各种机会来不断地提问、探讨,以提高大脑检索和存  相似文献   

5.
认知神经科学以独特的研究手段和分析方法探究认知过程及其神经基础,对数学学习的非典型发展颇具贡献,提供了独特的有关数学学习的知识,其研究成果还有助于推进行为研究.本文列举了西方认知神经科学家对数学学习的一些相关研究,以期促进数学教育者的关注以及跨学科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青春期是个体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极为重要的阶段,此时个体经常会做出鲁莽的决定和危险的行为,而这会对其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出现了许多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来研究青春期冒险行为的成果,它们揭示出更深层的作用机制,可以为更好地开展教育实践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证据和支持。对青春期冒险行为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为教育实践提出了诸多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8.
9.
作为语言哲学基本问题之一,意义问题一直是哲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维索尔伦(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以其进化论的科学视野与对语言使用分析的动态性而迅速进入了语言、思维与人类实践等诸多领域。将顺应论引入语言哲学研究将有助于走一条人本主义的意义探索道路,基于人与人的需求来探求语言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认知生成主义的产生有其认知科学的学科资源和现象学哲学基础。认知生成主义在挑战、批判并超越传统认知科学研究范式的基础上,目前已经至少发展出了三条理论研究进路:自创生的生成主义、感觉运动的生成主义和激进的生成主义。这三条并存的理论研究进路对认知生成主义研究的侧重点和结论各有不同,表明了当代认知生成主义研究呈现出复杂的“争鸣”现象。这些理论研究进路具有重要的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但也暴露出一定的模糊性、争议性和不彻底性。因此,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哲学反思,这对于揭示当代认知生成主义这一研究纲领的复杂性和对未来生成认知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休厄尔的科学哲学思想主要有三方面:他的哲学基础是“事实一观念”学说;他的哲学核心是作为真理发现理论的归纳学说;他的真理学说将符合说、融贯说结合起来。休厄尔的哲学思想不仅开启了科学哲学的先河,而且在英国哲学史上,他成功地摆脱了苏格兰常识主义哲学的影响,将哲学重新拉回到理论分析的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用学是近年来国内外语言学研究中涌现出来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与趋势.体验哲学作为当代认知科学的哲学基础,将人与世界的互动活动--体验作为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它的精髓被概括为3项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体验哲学是第一代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分水岭,是语用学哲学渊源的发展,是对传统语言学理论的弥补.  相似文献   

13.
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巧芬 《现代教育技术》2007,17(9):16-19,15
认知负荷理论是继建构主义理论后又一个对教学起着重要指导作用的心理学理论。本文对最新的认知负荷理论作了介绍,并对其这些年的发展作了分析,以理清其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第二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学习方法对大脑活动的影响、汉语文化背景下的英语学习这三个方面展开,列举了近年来在认知神经科学上的相关研究发现,以及这些研究发现对于在汉语文化下进行英语教育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品质及课程力自增,是新课程改革呈旺盛势态的标志。充实哲学理据以接近本质,建议从三个方面着力解决问题:一是理顺新课程改革的结构性问题,能正确理解课程与课程力之间的主体和载体的关系,全面实现自增的旨趣;二是针对课程品质及课程力自增的合理性论证与追述,能着力于内生长与外发展中存在的历史流变,发现不合理存在的原因,从而全...  相似文献   

16.
虚拟实践是人类基本实践方式之一。虚拟实践本质上是各种可能性的实践,事物的可能性在虚拟实践中能同时平行地获得实现。深刻认识这一点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物感"说,以"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为哲学基础,包容儒家和道家的美学思想。主客体的对待关系,在创作上通于"比兴"手法,而在创作主体条件上,则要求做到"虚静"和"静观",保持创作心态对现实的超越性。在文学理论上,"物感"说具有丰富的心理和情感内容。艺术直觉是其思维的形式,作家感物生情,具有悲感和喜感两种趋向,但艺术情感常以悲为美,抒发悲愤情感的作品,常常更具有美感魅力。  相似文献   

18.
心灵的哲学求索与科学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心灵本性的求索,成为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最高智慧。近代心灵哲学围绕身心二元论和身心一元论的分歧展开。以笛卡尔为代表的身心二元论认为身体与心灵分属不同的实体;身心一元论则认为不存在独立于身体的心灵,精神是物质构成的身体属性的一部分,心灵可以完全归结为生理、物理运动。当代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的进展,正从科学的意义上揭示心灵的本质。心灵是存在于、但又独立于身体的信息,其物理载体是脑中变化着的脑电流。参透心灵的信息本质,不仅带来思想观念的深刻革命;而且使人们得以展望生命科学技术一系列堪称梦想成真的未来前景,如“永生的生命”的可实现性,拥有自我、具有情感的人工智慧生命的出现,心灵“自我编号”的破译和心灵的自由释放,网界生命的出现,等等。  相似文献   

19.
“民众心理学”是当代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争论的热点和焦点,它指的是与科学的认知心理学不同的、积淀在人们心理结构中的、可以用来解释人的行为的理论。因涉及心灵哲学的若干根本问题,围绕这一理论又兴起了各种不同的诠释理论,将有助于心灵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Not only should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keep abreast of developments in the rapidly evolving field of brain science, but also they should contribute their knowledge of higher cognitive functioning and instructional interventions to this field. Linking imaging studies with instructional studies may shed light on causal mechanisms in brain function. The importance and challenges of studying the brain at different levels of analysis are discussed and illustrated with examples from the reading literature and the deafness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