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表明: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得好,就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发展;如果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脱离本国实际,或者教条式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背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然招致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漫长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我们党深刻认识并成功践行坚持与创新的辨证关系,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理论创新,必须明确理论创新的必然性,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把握好独立自主的根本立足点.必须明确理论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根本方法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认为: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密切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党创新马克思主义和事业发展的正确道路;不断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前提;始终站在时代高度、正确把握时代要求,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环节;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实现理论创新的基础工程;领导决策制度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漫长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我们党深刻认识并成功践行坚持与创新的辨证关系,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理论创新,必须明确理论创新的必然性,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把握好独立自主的根本立足点,必须明确理论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根本方法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原则的提出和含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哲学精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创新以及革命、建设实践工作中的具体运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俗地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任何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的,都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都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二是人们从事任何实际工作,都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社会实践的反映,就是从实践中来的,同时它的根本价值也是为了指导人民群众的实践斗争,因此,马克…  相似文献   

6.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卓越贡献。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由于缺乏足够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还不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面对强大敌人的袭击,使革命遭受失败。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正确分析形势,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7.
调查研究是正确认识中国特殊国情,寻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的重要手段,是深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把握马克思主义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的根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过程中克服党内主观主义错误,保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健康发展的有力武器.作为一种根本工作方法,调查研究不仅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过程,而且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和中介.  相似文献   

8.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一贯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国革命和建设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今天,在我们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坚持这个根本原则,对于深刻认识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加深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这一理论的精髓,具有重要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建立社会主义 ?如果能 ,何以能 ?道路何在 ?这是每个马克思主义者不容回避、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列宁在他晚年的《论我国革命》一文中运用历史辩证法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 ,这些探索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即 :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原则 ;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三册《讲讲实事求是》一课有这样一段文字: 同志们请想一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是不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呢?这种根本观点有没有过时,会不会过时呢?如果反对实事求是,反对从实际出发,反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那还说得上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呢?那会把我们引导到什么地方去呢?很明显,那只能引导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只能引导到工作的损失和革命的失败。 《教参》认为:“在前面生动、丰富的事例及雄辩有力地论证的基础上,本段一连用了三个反问句,肯定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毛泽东  相似文献   

11.
列宁的《论我国革命》与中国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建立社会主义?如果能,何以能?道路何在?这是每个马克思主义者不容回避、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列宁在他晚年的《论我国革命》一文中运用历史辩证法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这些探索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即: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原则;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2.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重要的思想原则,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我国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无不是因为在实践中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而革命和建设事业所遭受的挫折和失败,也无不是因为在实际中犯了理论脱离实际的错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贯的思想原则。”但是长期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提出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可以称之为"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党的理论和实践中第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既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又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的根本问题.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基本前提,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受国民革命失败的影响及国民党反动势力对革命力量的消弱和镇压,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为了挽救这种局面,中国共产党作了许多工作,通过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立足本国实际,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待中国革命形势,同时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革命的形势和任务,为争取革命力量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而且在每一个阶段都取得了相应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寻找适合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并将积累的丰富经验提升为理论,用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着独立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调查分析中国实际、提出初步的行动方案、引导和动员群众参与、总结实践经验、制定纲领策略、深化群众实践、调整政策策略、提炼创新理论等基本环节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6.
学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根本需要.  相似文献   

17.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说。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使之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义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践、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和民族化。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8.
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人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集团在领导本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创造的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它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为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具(?)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带有国(?)民族和时代特色,直接成为各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从事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毛泽东曾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根据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寻求自己的革命道路,包括方式,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但经过了近2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仍然没搞清.1957年后长期"左"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促使人们不能不深思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怎样运用这个理论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究竟应确定什么样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正确估量国情,是一切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依据.国情明,无往而必胜;国情不明,失败不可避免.党的十三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正确地分析了我国的国情,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