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侯聃 《中国科技信息》2013,(19):175-178
本文对茂名2003-2011年主要科技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茂名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粤西地区也不算排头兵,茂名应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优化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的配置,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深入调研与分析江西省稀土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科技的需求等基础上,就如何整合优化省内外稀土领域的技术力量、全链条布局稀土产业创新资源、强化科技对稀土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争创国家稀土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等稀土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提出了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黑龙江省科技投入配置的综合评价指标为依据,通过大量调研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我省科技投入产出的规模、结构和方式进行了实证分析,为决策者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提高使用效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功,重塑黑龙江省的产业优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科技力量布局的学科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力量的布局主要由空间、产业和学科三大子系统组成,本文采用论文指标对我国学科总体情况、区域学科情况和区域合作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这对于了解我国科技力量布局的学科分布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关键措施。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能力,国内学者围绕科技创新能力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但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模型等方面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6.
政府科技经费预算效果评价可为当年预算方案调整提供依据、可总结预算问题为下一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并可反映预算管理部门工作质量,是政府科技经费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鉴于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导致的各区域科技经费预算评估被忽视、方法不够科学、结果不尽准确等现实问题,本文从科技经费放大效应、地区与产业配置结构以及调动创新力量等视角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在明晰相关指标内涵基础上,结合灰色关联度、耦合度等方法设计预算效果评价方法,对黑龙江省2008年科技经费预算效果开展实证研究,旨在为提高中国各区域科技经费预算效果评价管理科学性与规范性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技发展新趋势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今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而高校不仅是知识创新的一支主要力量,同时也是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军。本文就高校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高校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以及高校科技发展的思路和措施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能力是实现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建立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科技创新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发现河南省科技创新中的优劣势,有针对性地提出河南省要转变观念、多元化筹资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对产业升级的引导作用等对策,实现河南省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技术市场、高技术产业、对外经济贸易三个方面对重庆科技对外开放绩效进行评价,归纳了三种科技对外开放模式,并在总结国内三大经济区及欧盟科技合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在科技合作工作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套新的科技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3个指标分别反映科技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结构和效益、科技服务能力、产业发展基础和科技发展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往科技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选取上的局限。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科技服务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从区域特色发展的角度对江苏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路径。从全球百年科技史来看,伴随着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主要发达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均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和强化其战略科技力量。文章在深刻认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布局的重大意义基础上,分别从聚焦国家需求"基本面"、围绕前沿探索"无人区"、面向产业经济"主战场"3个方面论述了关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布局的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学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科技活动产出的重要指标,也是大学科研量化评价的主要指标.自1988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报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自1992年国家科委每年在<人民日报>公布中国大学科技论文排名以来,科技力量较强的大学对提高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越来越重视.大学科技论文排序在促进我校科技工作发展的实践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的现状分析及研究方向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创新是形成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高等学校在我国科技事业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三个方面对国内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区域产业科技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根据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和M·E·波特产业国际竞争的阶段说,探讨了产业科技竞争力的内涵及其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对福建省和上海市的石化、机械和电子三大产业科技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对福建省提高产业科技竞争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西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如何将科技人力资源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是人才开发的重点。其中,人才评价是人才开发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人才发展的"指挥棒",影响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文章对广西四类不同的行业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度评价理论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评价模型,将影响科技创新人才个人发展的内外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根据评价结果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而科技创新能力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经济增长和竞争的基本驱动力量。当前,我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科技发展还处于"大而不强"的局面。文章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目标导向,明确了科技强国的内涵;在借鉴国内外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经验基础上,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在内的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与美国的科技创新指标横向对比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我国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研究通过探讨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的内涵构成和使命任务,分析我国强化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面临的挑战,以及世界农业科技强国建设农业战略科技力量的经验等,提出了强化我国农业科技战略力量的战略路径。研究认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是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中坚力量”作用和引领作用的机构和组织,在承担任务、成果产出、人才培养、创新水平、事业发展等方面具有战略性、引领性、原创性、颠覆性、长远性、基础性、系统性、开放性等鲜明特征;由涉农国家实验室和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科研机构和涉农高水平科研机构,研究型农业大学和涉农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及农业和涉农科技领军企业构成;以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抢占世界农业科技制高点、提高农业科技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使命担当。同时,研究提出从四个方面强化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包括坚持“四个面向”科学布局国家农业战略科技任务,培育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四大主体”,推进“改革攻坚”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及建设农业战略人才力量“四支队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科技实力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对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科技环境、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以及科技产业化水平等科技实力指标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南部沿海地区科技实力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力图为南部沿海地区科技力量布局调整和区域创新资源整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科技评价要素与外部专家关系的基础上,将外部专家对科技评价的贡献进行分类,进而分析评价者应该向外部专家提供哪些信息,最后就评价者与外部专家互动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研究认为,科技评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评价者独自的力量想做好评价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外部专家的作用不仅仅是同行评议.必须充分尊重外部专家的意见,做好评价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提高与外部专家沟通的效率,从而保证评价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曾经在我国产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推动作用的低成本劳动力因素正在发生变化,并形成了对未来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性力量,亟待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进行调整,我国已进入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阶段。科技创新在推动劳动友好型的产业发展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