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近,我校一位语文教师的阅读公开课,犹如一枚石子抛进了平静的湖面,在校园里激起了一圈语文教改的涟漪,引发了全校语文教师的大讨论。这节公开课是由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为了帮助这位青年教师上好这节公开课,课前学校的多位语文教学骨干参与了备课,教案写成后,教学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还听了该教师的说课。为了上好这节公开课,这位年轻教师自己也是颇下了些功夫的,他在网络上查询了不少图文资料,花了很多精力制作了精美的教学课件,从课题的导入,到生字的书写,到重点片断的动画演示,一直到配乐朗读,一切都显得是那样的完美。然而在实…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组织的以老带新、帮学结对的活动中,我曾听过一位年轻教师的一节公开课。这节课是运用“问题教学法”讲授的。为了上好公开课,这位教师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从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方式到提问的顺序等方面都做了精心的设计,所列问题既新鲜活泼,又生动有趣,还适合学生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一位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要在学校上公开课,他拿来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课件给我看,让我指点一二。这是七年级的一节文言文课《孙权劝学》。我不能不佩服他的仔细与用功,单教案,就写了四页;前面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一位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要在学校上公开课,他拿来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课件给我看,让我“指点一二”。这是七年级的一节文言文课《孙权劝学》。我不能不佩服他的仔细与用功,单教案,就写了四页;前面的“教学目标”,列了五点。  相似文献   

5.
一、怎能把教学设计放在首位 "要上好语文课真不容易!"无论是新教师,还是中老年教师都在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你要一位教师上一节教研公开课,提前一个星期通知他,他往往会说,时间太紧了,起码得提前一个月.上公开课准备的时间要那么长,教师们究竟在准备什么呢? 熟悉教材、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反复试教……每一个环节都得花不少时间.  相似文献   

6.
某校的“家长接待日”,家长们来到孩子所在的班级,听一位优秀的年轻语文教师上公开课。这节课上的是《孔乙己》,年轻教师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他所用的多媒体课件做得十分精美,各个教学环节都落实得很好,整节课几乎无可挑剔。然而就在这节课的收尾阶段,当学生提出一个临时生成的问题时,这位教师不得不板书。他那稚拙的字体,让在场家长们的态度立刻发生了改变——由原先的赞许变成了怀疑!  相似文献   

7.
曾听一位年轻教师诉苦说,为了参加市里的赛课活动,她花了一千多元请专业的广告公司做课件!小小课堂耗资竟然如此之大,真是令人咂舌!无独有偶,前段时间,有位语文老师准备借我们班上一节市级公开课。为了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老师提前一周就让孩子们练习课中操。认真的学生每天回家都会一丝不苟地练上好多遍,到了临上课前的那一晚,他们更是练到滚瓜烂熟才安心上床睡觉。最后的课堂效果的确热闹,  相似文献   

8.
2004年暑假,在兰州市榆中县教育局举办的“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课上,一位同行对我说,他所在的乡村小学有一节语文公开课,一位年轻教师讲课时语言中夹杂简单的英语。学生发言精彩时,教师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Good,good,Verygood.”就这一现象,听课的老师褒贬不一。这位同行对我说:“你对小学语文教学很有研究,你说一说语文老师在讲课时夹杂几句英语到底好不好?”真是无巧不成书。前一天我恰好读过《坚持理想不断前进———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7、8期)一文,我用该文中崔峦和…  相似文献   

9.
一、由几个案例所引发的请先来看笔者亲历的几个例子:●筹备一节研究课的过程一次研究课后,笔者询问上课教师是如何筹备这节课的。教师简单叙述了筹备过程:先是搜寻了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然后根据经验(包括对学生的了解、自己的特点)和可以收集到的教学资源作了适当的整合和改动,接着就是构思、制作课件和学具了。一切忙完后,就进入试讲阶段。一共试讲了三次,每次都根据试讲效果进行了调整。笔者追问这位教师是什么时间确立教学目标的,这位教师不好意思地说道:教学目标是在教案其他部分都完成后,最后参考教师用书补上去的。笔…  相似文献   

10.
案例一天,我去听我校一位骨干教师的推门课。这是一节数学练习课,整堂课下来,教师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习题正确率也在98%以上,但是我总感觉这节课没有达到这位教师应有的水准。评课时,我让这位教师把本节课的教案拿给我看。她愣了一下,吞吞吐吐地说,这节课是教研员在分析教材时要求增加的一节练习课,因此,她只是  相似文献   

11.
万多利 《教育》2013,(9):40
学校从外地请了一位专家来做报告,报告结束后,专家与教师们就当前的教学问题进行了座谈。有一位语文教师问到,在上长课文时,总是一节课解决不了几个问题就下课了,该如何解决长课文教学的问题?这位专家便提到"长课短教"。随后,笔者又听了几节语文公开课,在评课时也有教师提到"长课短教"。"长课短教"的概念和误区什么是"长课短教"呢?专家和评课教师都没有作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12.
章亚玲 《教育文汇》2012,(10):47-47
2007年,我由小学调入初中,学校教导处安排我上一节公开课。我选择了八年级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由于接触的是新教材,内容不是很熟,加上孩子尚在哺乳期,我便按照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教案示例”的套路上了这节课。  相似文献   

13.
课外功夫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提及一位老教师备课的事,很发人深思。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出色的公开课,博得听课者的热烈赞扬。课后,有人问老教师:“您花了多少时间备这节课?”回答是:“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直接准备只用了十五分钟。”这位老教师的回答道出了他与众不同的备课经验。他所说的“准备了一辈子”,并非说为了上这一节课,要用一辈于的时间来备课、写这节课的教案;而是说,教师平日在读书、接触学生、了解自然界和社会的过程中,要不断丰富知  相似文献   

14.
张启业 《物理教师》2011,(12):37-38
1一堂初中物理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在一次市级名师的公开课展示活动中,一位教师展示了初三年级毕业班的一堂电学复习课.这节公开课得到了各位专家的好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从中也引发了笔者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担忧.这位教师举了两个例题,教学活动围绕着两例中的两个电路顺次展开.  相似文献   

15.
有位教师执教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内容是苏教版六(下)张志和的《渔歌子》。这首词很短,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和品悟,理解这首词的意境应该不成问题。该课的教学流程可谓是顺风顺水。就在课临近结束之际,有位学生突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平常下了雨,人们都是  相似文献   

16.
我讲过一节公开课,接受任务后就开始备课,几天后校领导听课。领导提出改进意见后,我就开始充实、修改教案,第二次试讲。校领导基本满意后,请来乡领导听课,乡领导又提出改进意见,我还要修改教案、改进教法、完善教具。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每天都在为这节课忙碌,还有一些教师帮我画画,做幻灯片,做课件。我每天都在演练学生、演练自己,争取在公开课的公开表演中不负众望。当这节课大家都基本满意时,请来局领导听课。按照局领导的意思对教案稍作改动后,终于可以上公开课了。  相似文献   

17.
<正>在信息社会大爆炸的今天,信息化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人类工作的必备工具。为了让学生跟上这一趋势,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打造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就是现在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课前准备应当充分每一节信息技术课的课前教师应当做到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准备适合的教学课件。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尽量发挥计算机强大的功能优势,实现教学过程的生动、高效。利用计算  相似文献   

18.
教学案例 学校安排我上一节公开课,挑来挑去选择了歌颂英雄人物的《船长》(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作为教学内容.为了上好这节课,我钻研教材,对设计的教案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教学时,我首先指导学生朗读,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情境.通过反复朗读,哈尔威高大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起来.接下来是对课文的感悟的环节.我问:“通过朗读,你认为哈尔威是什么样的人?”“英雄”“舍己为人”“忠于职守”……学生都踊跃发言.  相似文献   

19.
前段时间,笔者与全校语文教师,到某校听了六年级一位高级教师的一节公开课。其目的原本是为了解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异同,以便抓好衔接教育,使学生完成好由小学到中学的这一过渡阶段的学习。听课下来大有意外收获。在这节课上,教师让学生在各式各样的生动的朗读声中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听者耳目一新。笔者这些年来听过不少课,但像这样注重抓朗读训练的课,还真是少见。由这节课引发了笔者对朗读教学现状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吕赞 《小学语文》2011,(4):59-59
近日,笔者跟一位读师范时的同学进行了一次交流,她跟笔者谈起了自己最近上公开课的感受。上学期,由于教学业绩突出,她被推举在全市展示一节语文公开课。公开课展示活动结束后,出乎人们的意料,她觉得自己一点儿成就感也没有,反而厌恶公开课了。笔者的这位同学说,自己没有成就感并不是说所上的公开课效果不好,而是觉得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像一个木偶、傀儡。原来,为了确保公开课的展示效果,也为了展示出本地区较高的语文教学水平,在公开课展示前期,笔者同学任教单位所在地区教研室的相关教研人员邀请了该地区的一些小语教学能手,组成了一个智囊团,同其一道进行了多次磨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