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是要塑造完整的社会的人,除了专业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还需要身心健康、充满理性、陶冶情操的自由教育。通识教育体系的完善,不仅需要高校构建通识教育育人体系,而且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其转变角色定位,与教师共同投身通识教育实践,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我们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但是当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出现偏差,过于注重专业教育而忽视通识教育;过于注重专业素质而忽视人文素质;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视教育的价值性,导致我们无法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杰出人才。因此,从创新人才培养本身来看,要培养杰出人才,就必须一方面强化人文精神教育,加强通识教育;另一方面逐步消解学习的工具性、功利性。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的兴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及社会背景,伴随着高等教育专业化趋势的加剧,专业教育的不足逐渐呈现。科学史学科跨度大、覆盖面广,是军校开展通识教育的理想课程,有助于培养学员的科学方法、历史意识、人文精神等,从而使学员能力得以全面发展,逐步成长为文理兼通的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4.
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知识分子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分子”是一个内涵不断变化的历史性、开放性的词语,知识分子与人类社会同在。知识分子意识是知识分子对自己角色、使命、价值追求和生存方式的自我意识,主要有理性批判意识、社会参与意识、非专业化意识。教师有可能成为知识分子,在专业发展中,教师在一定程度和特定意义上可以具备知识分子的某些意识,这有助于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角色单面化、过度专业化和崇尚技术化的问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自觉努力维护、构建课堂的公共性,并致力于将自己和学生培养成具有批判、探索、创新精神的民主型主体。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完整的人",因此,教育改革应积极创新培养模式,造就一批"才学通天人,睿智识古今"的通识人才.本文着重从淡化专业、扩大读书面、走向人文化和注重创造力四个方面对通识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我国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与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北京大学等五所我国一流大学2008年或2009年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及实施政策文本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五所大学已经初步建立起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和个性化多元培养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模式反映出各大学自发地引进了通识教育理念,开始将学生的需求落实在课程上,开始重视跨学科能力的培养。但从国际化的视角出发,与美国一流大学相比,新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尚待进一步明确化,通识与专业教育的衔接等课程连贯性与梯度问题、怎样落实全球意识培养问题等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实施模式,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途径.本文浅析了通识教育的内涵及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促进通识教育实施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应积极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大学教育观应对高等教育实践积极发挥其价值引领的作用.一方面.它通过培养人们的教育意识,唤醒并促使人们反思已有的教育观念,帮助他们对高等教育活动中蕴涵的价值前提进行分析和批判,从而提高他们教育教学活动的理性自觉;另一方面,它通过正面的价值引导,将大学通识教育理念贯穿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明确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价值取向,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价值实现,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充分、独特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通识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关系:通识教育课程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识教育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其培养模式则有助于养成大学生的创新人格。  相似文献   

10.
在广泛走访企事业单位、收集已毕业学生在专业相关领域遇到的问题与建议、参考国内知名高校关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建立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方向教育平台、专业特色教育平台等4个教育平台,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培养目标实现矩阵,完成了应用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既结合新疆生物产业和传统农业产业升级的发展需求,又兼顾了生命科学发展前沿的理念与技术,坚持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前提,以素质教育、创新思维及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立足南疆、面向兵团、服务新疆、政治可靠、专业过硬,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备较强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通识教育模式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三创"背景下探讨通识教育培养模式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从我国研究生通识教育的特点和时代内涵、通识教育模式的不足及模式的构建三方面,对我国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通识教育进行了分析。指出研究生通识教育时代内涵在于创新批判意识的培养与健全人格的形成。针对目前我国研究生通识教育存在的课程体系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构建了基于显性和隐性教育的土木专业研究生通识教育培养体系,并提出了新时代通识教育模式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大学通识教育:回顾、反思与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识教育是大学本科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在不断演进.反观大学通识教育的脉络及其内容精髓,大学通识教育不仅是研究知识、关爱未来生活的教育,更是培养人的价值理性、守护大学"精神家园"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现高师专业课程的设置仍表现出培养专业专门人才的特点,注重知识的教学,忽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教学方法单一。为适应素质教育,高师必须淡化专业意识,增加通识教育课程,注重个性发展与能力培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提高学生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4.
浅谈通识意识在高等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凡  李蓓 《高等理科教育》2010,(6):55-56,96
我国高校开展通识教育主要有两大模式,这些模式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培养通识意识,有助于形成通识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主体觉醒、培养群众观念。通过课堂教学、师资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培养大学生的通识意识对于弥补实践模式的不足具有普遍适用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出台,赋予了高校特殊而关键的责任,同时也提出了值得关注的问题:研究生通识教育与国家战略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协调。实证研究发现,由于缺乏本科的先有教育,研究生的知识产权通识教育需要承担本科和研究生两个阶段的知识传授任务,是中国研究生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因此"通达民情,化育人心"的基础意识培育仍然是研究生阶段通识教育的重点。同时,在研究生通识教育中引入专业教育方法,尤其是对话式的案例教学方法,是通识教育协调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此外,知行合一是重要的协调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广大高中生的公众参与意识不断强化,有助于全面提升高中生思想道德素养,帮助他们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本文将从如何创设公众参与意识教育体验活动情境、强化高中生的公众参与意识认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公众参与意识立场的群众共鸣等四个角度入手来研究如何培养高中生公众参与意识,使得学生具有科学创新精神,以一颗思辨科学态度来客观看待社会,做一个文明理性的公民,积极参与公共社会治理,最终达到提升公众参与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视知识传输的专业教育模式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通识教育弥补了专业教育的不足,既可以保证学生的创造脑--右脑得到充分开发,也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应确立一种正确的通识教育思想,合理设置通识教育课程,试行合作启发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股教育热潮。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语境,本文在分析开展文学通识课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开展文学通识课教学的重要意义:一是文学通识课教学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二是文学通识课教学有助于推进专业教育。目的是希望能够充分发挥文学通识课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感恩教育是培养受助贫困大学生自立意识、自尊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的基础教育,是一个人完善自身生命和道德人格的需要,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提升自身道德境界的需要。通识教育极为重视道德教化、价值传承和良知哺育,既关注道德教育的理性层面,也关注道德教育的情感层面,既关心道德行为的理性分析,也关注道德行为的习惯化,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开展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有利于提升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是大势所趋.大学语文应成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大学语文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审美情趣,塑造完整的人格.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应当创新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