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一位新闻前辈曾说过:记者要当“两广总督”,即要广泛结交朋友,广泛地搜集材料。我写中外著名科学家也有这方面的体会。旧中国由于科学技术落后,致使我国许多著名科学家早年不得不远涉重洋到海外漂泊和深造。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在我数十年的记者生涯中都有幸结识并采访报道过他们的经历,有的写成新闻或通讯、特写,还有许多人曾为他们宣传,并单独为他们出书。以文会友,渐渐地,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成为我的良师和挚友。当年采访他们时的情景,时常在我的脑际浮现。回忆对这些著名科学家的采访,总的体会是:和他们的交往要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2.
接到编辑部的采访任务,星期三我打电话与温济泽同志约采访时间,没想到,温老的日程安排得很紧:星期四《当代新闻学》编委的同志们到温老家中谈话;星期六温老要准备去山东参加全国科普创作协会理事会;星期五能见我,但只能是上午,下午还要接待中国报刊报记者的采访。真够忙的。温济泽同志从1943年在延安《解放日报》副刊部工作开始,至今已经历了43年的新闻生涯。43年,他涉足报纸、通讯社、电台、新闻教育领域,是新闻界少有的全能手。他曾是新  相似文献   

3.
采访科技新闻,事实上是采访科学家的学问。科技成果是科学家的劳动成果,要报道科技成果,必须采访科学家,写科学家。 采写专家学者不,同于其他干部、工人、农民、军人。首先,专家学者是从事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一般来讲不愿接受采访。二来专家学者知识渊博,难以接近。三是记者采访时受知识的障碍,采访难度大。四是报道科技新闻主要是科学家的意志、智慧和创造精神,不是谈技术过程。 采访专家学者难。怎样才能成功地采访专家学者?我想关键之举有两点,以情感动人,以丰富的知识动人。  相似文献   

4.
现在,人们在谈及科普创作和科普出版存在的问题时,都有一种同样的感觉,那就是科普原创的缺乏、创作队伍的老龄化以及创作观念和创作手法的陈旧。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科普图书的“叫好不叫座”,以及科普图书市场的低迷。这里,我想仅就科普原创发表一点浅见,就教于科普界和出版界同行。我想,原创作品应该是相对于翻译(引进)、改编以及编著作品而言的,它强调了作品的“创新”元素。一些科学家、发明家和实践家把自己的研究、发明成果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以梳理、总结,演绎成文字,这类作品无疑具有原创的性质。如果他们的上述作品是以普通大…  相似文献   

5.
新闻选题和策划是采访前期准备的重要过程,注重搞好新闻采访中的选题与策划,把策划与现场采访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更好更多的舆论宣传精品。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学者提出了“新闻科普”的概念。新闻科普即新闻与科学普及密切结合的写作样式。报纸是科普工作的重要阵地,几乎所有综合性报纸都有科普的专栏、专版或副刊,为新闻科普作品的创作创造了良好的载体条件。但是,由于新闻科普界于科技新闻与科普文章之间,专门研究这一写作样式的经验性文章很少。怎样把新闻科普的文章写好?有哪些规律可循?笔者结合自己近两三年的写作实践,斗胆浅谈一下新闻科普的创作体会。  相似文献   

7.
2002年7月初《成都日报》连续3天浓墨重彩地推出了我采写的通讯《为了祖国的生态事业———追记杰出科学家刘照光》上、中、下篇。随后,新华社据此向全国发通稿。去年,该组文章先后荣获2002年度四川新闻奖特等奖,四川省第九届宣传四川好新闻奖报刊类二等奖,2002年度成都新闻奖二等奖等奖项。这诸多的荣誉背后,是一次难以忘怀的采访。2002年4月30日,遵照四川省委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省委宣传部召开了省、市新闻媒体负责人会议,对集中宣传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原所长、杰出科学家刘照光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部署。当日,报社领导通知我作好采访准备…  相似文献   

8.
张羽 《青年记者》2008,(7):44-45
一些大学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到报社来实习,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采访前的准备?按大学的教科书的说法,采访一定要有一个采访提纲。然而,从我十余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采访是否需要事先准备,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我把所有的采访分为三大类,即:需要事先准备的采访,无须事先准备的采访以及无法事先准备、需要“时刻准备着”的采访。  相似文献   

9.
张羽 《青年记者》2008,(10):44-45
一些大学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到报社来实习.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采访前的准备?按大学的教科书的说法.采访一定要有一个采访提纲.然而,从我十余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采访是否需要事先准备,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我把所有的采访分为三大类,即:需要事先准备的采访,无须事先准备的采访以及无法事先准备、需要"时刻准备着"的采访.  相似文献   

10.
<正>准备工作是干任何一项工作的前提步骤。在新闻采访中更是如此。新闻采访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随着媒体事业的逐步发展,读者对新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新闻采访前不能做好准备工作,便不能有的放矢地去进行采访和写作,更不能创作出好的新闻作品。因此全面、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任何新闻采访中必须进行的工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新闻生涯中往往有这样的经历,当一项采访任务来临的时候,蒙了。为什么?因为对采访对象一无所知。这不要紧,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不都是这样吗?由一无所知到少许知之,到知之许多,到完全了解。记对采访对象的认识,也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但记的采访总是有时间性的,有时甚至是很紧张的,如果等到接触了采访对象再开始认识采访对象,那样就太仓促了。我们可以把接触采访对象的时间提前——提前从资料上采访他,提前从资料上认识他,这就是我要说的新闻采访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并普及,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与各种新观念、新知识、新科技的接触、联系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密切。用科普新闻向广大读者宣传先进的科技知识、先进的思想观念,是一种好形式。在几乎所有的专业报刊中,都有“科普版面”、“科普专栏”、“科普文章”。而“科普新闻”则更是普遍。为了搞好科普新闻的写作,我们应准确理解其概念,掌握其特征,运用好其写作特点。准确理解科普新闻概念科普新闻,顾名思义,是一种以普及科学知识为重要内容的新闻作品。它把新闻和科普创作融为一体,既不同于一般的科普文学作品,又…  相似文献   

13.
拓展经济宣传视野,提高经济宣传质量,发挥经济宣传在经济工作和经济生活中前瞻性的导向作用,创作经济报道的精品,这是经济宣传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近年来的经济报道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把经济宣传推向更高的境界,必须把握宏观经济大局,高起点立意,同时多层面切入,深层次挖掘,这样才能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整个经济工作与经济生活,才能发现独特的视角,让经济宣传发挥最佳效果。如果说获得1996年全省优秀广播新闻(评论类)一等奖的系列述评《希望在工业》有一些成功经验的话,我们就是按照这一思路在策划、采访、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王旖旎 《视听纵横》2010,(2):107-108
对农科普广播作为各级广播电台的一个重要栏目,担负着宣传党的科技政策、报道新的科技动态、普及科技知识、破除封建迷信等非常重要的宣传任务,办好对农科普广播节目是我们宣传工作者的责任。但不容回避的是,今天的听众大都将兴趣集中在娱乐节目、体育节目及社会新闻上面,而关注对农科技节目的人不多。  相似文献   

15.
科技新闻以一定的体裁表达科技内容,构成众多文体,其中最常见的文体有科技消息、科技通讯、科技人物专访、科技特写、科技述评、科技调查报告、科技新闻资料等。 无论哪种体裁的科技新闻稿,都需要经过细致深入的采访,搜集全面、准确而丰富的素材后,才能着手进入写作。采访是科技新闻写作的准备阶段,成为科技新闻传播的前提和基础,在科技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科技新闻的采访和其他新闻略有不同。 (一)科技采访更重于写作 科技新闻要用科技事实说话,以具体、生动而确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科技新闻写作已经不是以前的概念,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时代。所以,今天的科技记者不再满足于写一两个发明和发明家,在宣传科学家默默奉献,和做好一般性的科普宣传的同时,力争写出正在发生的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对人民生活带来的决定性影响。不少科技记者正在追求一种更加宏观的、世界性甚至宇宙牲  相似文献   

17.
作为县级电视台的记,我们都有很深刻的体会:一般性新闻报道较多受当地宣传环境的影响。每天有上级部门给我们布置很多采访和宣传的任务。由于一线记人手紧张.客观上给造成疲于应付的局面;主观上记新闻敏感性不强.采访深度挖掘不够。于是乎会议报道多,领导人活动多,连乡镇报道员送上来的稿子也大多是宣传乡镇领导的活动:而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百姓的新闻较少;程式化、中规中矩的新闻多,而有自己的观点、有鲜明个性的报道较少;强调宣传功能过多,而对新闻价值尖注注太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探寻新闻规律和宣传规律的最佳结合点呢?  相似文献   

18.
科普专刊作为副刊的一个类别,主要职能就是传递科学信息,普及科学知识。一提起科普、科技,很多人认为高深莫测,作为编采人员,也有人认为难办好。的确,科普宣传很容易枯燥生硬,说教的东西也确实提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如何让科普宣传春风化雨,让读者通过读报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呢?本人在办《科技博览》专刊时.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通过几年的采编实践,我觉得,要想办好科普专刊,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参与科普图书创作与出版是推动我国科普图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聚焦科学家参与科普图书创作,研究梳理我国科普图书出版的现状与趋势,调研分析科学家创作的科普图书作品在获评奖项、市场反馈、原创与引进以及内容主题分布等方面的现状与特点,探讨分析优秀科普图书创作的经验模式,并从科学家科普创作良好环境营造、科学家科普创作能力水平提升、科学家科普图书创作出版新模式构建3个角度出发,为后续科学家群体更好地从事科普图书创作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科普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科学家写科普著作一直有种争论,即大科学家写科普这种通俗小册子是不是值得,能不能写好。其实这种争论最有发言权的是科学家本身。新的科学、新的革命、新的时代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腾飞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的科学家从良心及责任出发,认为自己有义务把美好的契机向世人展现出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近些年来中国的科学家们对科普创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普作品,中国的出版工作者也以崇敬的心情对科学家的热情给以最高规格的回报,因此近年来优秀的科普佳作不断问世,迎来了科普作品创作与出版的一个新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