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文情愫是当代期刊经营的重要策略;人文情愫贯穿期刊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实施人文情愫应遵循诚信为本,读者至上,超凡脱俗等原则。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应注重对学生情愫的激活,情愫的提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有助于其提高学习效率。激发情愫,就是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情愫包括形象情愫、愤悱情愫、体验情愫等。教学情愫的创设不是机械教条的,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其着眼点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应注重对学生情愫的激活,情愫的提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有助于其提高学习效率.激发情愫,就是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情愫包括形象情愫、愤悱情愫、体验情愫等.教学情愫的创设不是机械教条的,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其着眼点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泰戈尔是印度伟大的文学家、诗人,《飞鸟集》是他作为哲学家思考和写作的成果。此书一方面生动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愫,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等多个方面的探索和思考。重读这些羽片一样的诗句。我们能够获得许多人生启迪。  相似文献   

5.
真情岁月     
往事如烟,最难忘的还是童年。每当我看到这幅摄于23年前的黑白照片,就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愫在心中悄然涌动,我不由得想起了那段充满师生情、同学谊的真情岁月。那时,我家住在一个部队的家属院里。我们这些大院里的孩子们朝夕相处,情同手足,大家既是和睦的邻居,又...  相似文献   

6.
陆游于南宋乾道九年(1173)至淳熙元年(1174)间,被命摄事嘉州,前后九个多月,创作了一百多首诗歌。在这些诗歌中弥漫着浓郁的悲郁感伤情愫。这份情愫是此时诗人报国无门的无奈心情的表现,是其人蜀经历促使其对唐代大诗人杜甫诗歌的忧愁忧思之情主动接受、产生共鸣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当代职校生》2007,(1):43-44
谁的内心不曾柔软.谁不曾有过缠绵的情愫。一路走过的青春.留下了多少值得回味的故事。他们的故事里可能有你的影子。你曾经的感动也可能发生在他们身上。这些独白.这些私语.这些体验.都是人生情感中最细微的触角。记得当时年纪小.多少如诗的情怀,多少化蝶的嬗变,成为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相似文献   

8.
在我的生命列车上,最难忘的乘客是我的学生。想到他们,心里总会浮上一种很温柔的情愫。 想到他们,心里总会浮上一种很温柔的情愫。 最初踏上我的列车,你们还一脸青涩,稚气未脱。我们彼此对视,陌生、忐忑、期盼。不知旅行中我们会有多少故事上演,希望我们相处和谐,旅途愉快。  相似文献   

9.
王新莲 《中学文科》2007,(6):106-106
归有光一生极其不幸。他仕途蹭蹬,八上公车不遇,直到60岁才中进士。且一生屡遭变故:8岁丧母,两次丧妻,中年夭子亡女。命运的打击使他的心灵伤痕累累,生活的苦难把他的各种情愫(夫妻情、亲子情、孝悌情)煎熬到了极致,这些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其诗文之中:  相似文献   

10.
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从心灵深处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课文有一种缱绻的情愫,这种情愫来自于课文的内容美、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这些课文,或真情诵渎,或掩卷细品,都让人一赞三叹,回味无穷.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去探寻和挖掘这些美的元素,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美的熏陶,表达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1937年以后任钧的诗充满了抗日激情和批判精神,表达了对民族革命战争胜利的渴望,揭露了重庆大后方的政治黑幕,也彰显了其认同"国防文学"口号的立场和限度。新中国成立以后,任钧在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纯朴的爱家爱乡的客家精神的导引下,爱国激情被再次点燃,创作了很多情绪激昂的颂诗,并继续延展着中国诗歌会的诗魂。任钧的诗作也存在"以力伤美"等艺术缺陷,但瑕不掩瑜,不懈的艺术追求和崇高的精神品格使其成为一个著名的用生命和血泪书写真、善、美的客籍爱国诗人。  相似文献   

12.
苏东坡诗词中有不少写个人情感的,归结起来,大致分为三类:其一是对歌妓技艺的欣赏、对她们悲惨境地的同情以及对玩弄歌妓的轻薄子弟的无情嘲讽;其二是对倾慕他的女子的理解和怜惜,但这种爱怜是有度的;其三是对妻子的关怀和挚爱。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可看出苏轼的情感世界丰富而多情,更可探知苏公高洁、正直的人格情操。这种真实情感和人格情操与其政治品格、思想行为交相辉映,方可构成一个鲜活完满的苏东坡,其人格亦才“自足千古”。  相似文献   

13.
美国诗人卡明斯善用特殊的语言符号或有意地摆列诗歌语言形式来传达诗意,风格独特。而语言象似性所关注的就是语言符号与思维对象之间的相似。两者之间是契合的,运用象似性理论能挖掘出卡明斯个性诗歌语言形式下蕴含着的诗意。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一生著述的文字近千万,目前可见的诗歌和对联有281篇,近400首(幅)。这些诗联主要创作在蔡元培的旧学时代和任北大校长以后,在类型上题赠诗联最多,在体裁上七言诗最多。其内容集中于教育理想、文化追求、品格与性情、爱国与教育等方面。蔡元培诗联再现了其一生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其生命深处的"情"与"志",寄托着他终生的教育理想和文化情怀,彰显出其生命的博大精深,为当代大学校长和知识分子的成长提供了一种人格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婉约也东坡     
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对词进行了多方面的革新,建立了“新天下耳目”的豪放派。虽然苏轼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而豪放却不是苏词的主流风格。苏轼词婉约风格也很突出,他的传统题材的词作,既吸收了婉约派词人抒情的真挚和细腻,又显示了深沉、淳厚的自家面目。  相似文献   

16.
屈原诗中虽有张扬自我之辞,却鲜见轻松愉快之语,其诗多表现"士不得通其道"的苦闷。屈原虽是不遇文人,但他的诗却不只是悲悲戚戚的陈诉,更多的是关怀民瘼、激励君王、唤起国人、国君精神上的觉醒。屈原从未放弃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其诗歌体现的是君子循天道而自强不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17.
孟浩然作为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创作了大量以田园隐逸与山水行旅相结合的诗歌。他的大部分诗歌语言质朴,意象疏简,意境清远,富有清淡之美,这与其长期的隐居生活和隐逸情怀不无关系。也正是孟浩然这种人生经历及其对高尚情操的追求,成就了其山水田园诗歌所独具的清淡之美。  相似文献   

18.
苏轼"以议论为诗"与其"以才学为诗"以文字为诗"一同构成了苏诗议论化的特色,进而体现了宋人尚理趣的主体创作风格。苏诗如此,词亦不例外,这就是苏轼"以文为词"的突出表现——于词中议论说理,触处即发,咏史言志。词中议论是在形象思维之抒情机体上纳入的深层理性意蕴,具体到苏词而言,则在议论位置、引发议论的背景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独具特色,从而构成了"以文为词"的最突出表现形式。苏轼词中议论对于以文为词具有深刻的文体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蓓蕾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5):49-51,54
素有"美国的华兹华斯"之称的威廉·布莱恩特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笔触细腻,意象丰富。而年小他30多岁的克里斯蒂娜.罗塞蒂则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诗人,凭借机敏的触觉和甜美的抒情,她创作出许多音韵和谐、雅致动人的诗篇。通过对两位诗人的死亡诗在情调变换、抒情对象、意象运用及主题表达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布莱恩特的死亡诗里,灵魂在愉悦的忧郁中再生;而在罗塞蒂的作品中,自我则在感伤的豁达中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20.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融合北方中原文化与南方土著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传统优势地域文化."世界客都"梅州是客家文化中心,有着丰富的原生态的客家文化资源,需切实保护好这一宝贵的人类精神财富,建立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同时梅州生态优良,旅游资源丰富,将客家文化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突出"生态"和"客家"特色,不仅能弘扬客家文化,打造"千里客家文化长廊",而且能使游客感受客家文化脉络,构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提升梅州客家文化旅游整体形象和品位,促进梅州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