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义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难点透视第八册《太阳》一、教学难点怎样帮助学生了解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二、难点分析《太阳》一课的第1至3自然段,介绍了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课文运用了数字、假设、比较、比喻等方法,把太阳的特点写得具体、通俗。虽然如此,尽...  相似文献   

2.
陈贵忠 《云南教育》2002,(7):25-25,26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选有一定比例的说明文。这些说明文,内容有较强的科学性,语言准确周密,说明方式灵活多样,教学时,我们要抓住说明文的这些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抓住数字,填一填用准确的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这是说明文的一大特点。例如《太阳》(六年制第八册)为了说明太阳“离地球远”、“大”、“热”的特点,共用了六个数字,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画出地球与太阳的简图,标出相关的单位,然后让学生填充有关数据。学生通过读书,画图,填数字,使语言文字形象化,不仅加深了对事物…  相似文献   

3.
【设计意图】《太阳》(《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课是篇科普说明文,介绍太阳"远""大""热"的特点,进而说明太阳与地球及人类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太阳》是一篇比较典型的说明文,不仅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说明方法,结构方法也多姿多彩。 (一)多种多样的说明方法 1.数字说明。例如,写太阳距离地球远:“离我们有三万万里远”,“如果步行,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写太阳大:“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写太阳的温度高:“表面温  相似文献   

5.
《太阳》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与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美系。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太阳》一课浅析和教学设计新疆成倩六年制小语第九册《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这篇课文首先用数据进行比较,具体地介绍了太阳的远、大、热三个特点;接着讲了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有了太阳地球上才有植物、动物;有了太阳才有气候的变化,产生了雨、雪、风;有了太阳人...  相似文献   

7.
一、提纲式板书是把某一课的内容进行高度概括 ,把教学的题目、纲目和内容要点板书出来的一种方法。如《太阳》一课的板书 :这一板书清晰地揭示了太阳的远、大、热的本身特点 ,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提纲式”板书是一种最常用的板书方法 ,能完整地反映出所学内容 ,通俗易懂 ,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二、对比式板书是把课文中的同类事物归纳起来 ,进行比较 ,通过对比鉴别异同的板书方法 ,如教学《将相和》一文中“负荆请罪”时 ,可把廉颇、蔺相如的语言、行动板书出来 ,使两个人的性格特点形成鲜明对比 ,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8.
在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和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那么,常识性课文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呢?现以六年制第九册10课《太阳》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一、分析教材,确定课文各部分内容的训练重点《太阳》这篇常识性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太阳的三大特点——“远、大、热”;第二部分阐述了太阳与地球以及我们人类  相似文献   

9.
六年制小语九册10课《太阳》是一篇内容比较复杂的说明文。文章在说明事物的特征时,使用了并列、总分、递进等综合结构的方式和多种说明方法,井井有条地说明了太阳的有关知识和与地球的关系。第一大段(1—3自然段)使用了并列结构方式,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三个自然段的内容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间的关系完全并列。运用这种结构方式,能准确而有条理地说明太阳的远、大、热三个特点。第二大段(4—7自然段)使用了总  相似文献   

10.
一、说教材《太阳》是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课。这一单元的课文围绕“探索自然,热爱科学”这一主题来编排。《太阳》是本单元的起始课,这篇常识性的精读课文,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说明文打下初步的基础。这篇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1至3自然段集中介绍了有关太阳远、大、热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做一回主持人,让学生来讲,会给课堂注入一种新鲜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自主。在教学《太阳》一课,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对同学们说:“这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远、大、热的三大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太阳的认识,要大胆说,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不要拘束。”立刻有的学生说太阳给地球带来了生命,带来了光明;有的说太阳是无私的,把光芒奉献给人类。我站在讲台一侧,边认真听边不住点头称是。这时班里素有“与众不同提问者”之称的田俞说:“夏天太阳放出强烈的光芒,烤得大地…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占了一定的比例,而在古诗中,写景状物的尤占多数。古诗写景状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诗中有画,画中寓情。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古诗教学中来了一个“返朴归真”,引导学生将诗中的“画”用口语描绘出来。如教《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的“日暮苍山远”一句; 师:诗句中描写的“太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生:是傍晚的太阳。 师:诗句中哪个词告诉我们此时的太阳是傍晚的太阳? 生:诗句中的“暮”字。  相似文献   

13.
〔练习题〕 仿照课文第2节的写法,用上“觉得·-·…实际上”“因为……所以……”的句式介绍太阳热的特点。 〔指导过程〕 1.学习课文1一3节,弄清楚太阳有3个特点:远、大、热。 2.按要求说说太阳的热。 (l)课文的第2节用“觉得……实际上”开头,写出了我们对太阳大小的感觉和实际情况。请用“觉得……实际上”这一句式,写出我们在地球上对太阳“热”的感觉和实际情况。 填空练习: 我们在地球上(觉得太阳并不那么热),实际上(它可热得很)。 学生口头交流: (2)第2节用“因为,··…所以……”写出地球上看太阳只喃阶一个盘子那么大的原因,请用…  相似文献   

14.
《太阳》一文运用了数字、比喻、假设、比较等说明方法,耐人寻味。一、数字说明“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这些精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15.
<正>"聪明始于倾听!""会听的人才是会学的人!""请做一个伟大的倾听者!"……课堂上,我们常常用这样的语言来组织教学,提醒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可是,回想我们的课堂,作为老师的我们真的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吗?某老师的公开课《太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一篇课文)课堂回放——师:课文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太阳"远、大、热"的三大特点。那你能用这些说明  相似文献   

16.
《松鼠》这篇课文寓说明于叙述、描写之中,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松鼠的漂亮、生活习性及乖巧的性格。与该单元的其他三篇课文构成整体,确实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说部分,但其中的“驯良”在下文中找不到照应的段落。 可是《教师教学用书》有这样的表述:“本文可列如下提纲:……第三部分(第三段),漂亮的形体。(1)活动的范围;(2)活动的时间;(3)主要的食物和寻食的习惯。……”教材的编者也持此观点。“理解·分析”中第一题:“松鼠有哪些特点?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说明这些特点的?填写下表。”“特点”下  相似文献   

17.
科普小品课文也就是科普说明文。它通过简洁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小语教材中选编的说明文,非常讲究有效的说明艺术,把客观事物的性质、形状、规律,把事理的含义和特点概括地、真实地反映出来。现就一些实例浅析如下: 一、解释概念即通常说的“下定义”,就是用简洁而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和特点作出规定性的说明。如《太阳》一文中,作者对“水蒸气”、“云”、“风”的形成情况作了如下的解释:“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凝成了无数小水滴,飘浮在空中,变成云”;“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相似文献   

18.
“早上的太阳为什么又大又红?”这一自然地理现象,早已有结论。其中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书籍《千万个为什么(新篇)》(三环出版社1991年版)第167页在“为什么早上和傍晚的太阳又大又圆”一文中是这样说的:“实际上太阳的大小并没有变化,而是人的视觉出了问题。……同样大小的物体,黑色的比白色的显得小些。一幅画上的蓝天比建筑物显得远些。……而  相似文献   

19.
第七册科普说明文《太阳》,具有一般说明文的长处,是一篇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说明事物的好教材.现将文中的说明方法浅析如下:一、数字说明.如"太阳离我们有三万万里远","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等.文中的数字,有的是确数,有的是约数,但都准确说明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二、比较说明.用地球与太阳相比,说明太阳体积之大,使本来难以想象其大小的物体,用通俗而又  相似文献   

20.
《列子·汤问》里有一则寓言故事叫《两小儿辩目》,故事讲的是两个小孩在路上争辩不休.一个说太阳早晨离人近一些.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要比中午的大.远小近大:另一个则说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要比早晨热.近热远凉。最后他们让路过的孔子来评判.可结果“孔子不能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