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粱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描写了高粱的外形特点,赞扬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高粱的喜爱、赞美、敬佩之情.如何引导学生抓住高粱的外形特点,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领悟文章的哲理呢?一、回读全文,整体感知1、出示放大的彩色教学挂图,引导学生看图说图后,快速阅读原文,用“~~~~~~~”画出最能体现高粱外形特点的句子,完成小黑板上的练习.  相似文献   

2.
师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高粱的外形(课件显示高粱图)。高粱长得怎样?课文作了哪些概括说明?生 :一想到高粱 ,眼前就浮现出它正直的杆子 ,硕大而血红的穗头 ,紧紧抓住土地的根。师 :这句话概述了高粱的特点 ,联系下文想想 ,高粱的哪个部分尤其使人惊异?生 :高粱的根。师 :请大家自由轻读课文 ,看看哪几节主要写了根的特点?(生自由轻读)生 :课文的3至5节主要写了高粱根的特点。师 :我们先来看看第三节中的有关句子。(课件显示 :“尤其使我惊异……庞大的活物。”)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余的同学边听边对照课文的插图思考 :哪些…  相似文献   

3.
[课例]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高粱情》教学片断) 师:高粱的根有哪些特点呢?请你仔细读全文,用笔画出写高粱根的句子,读一读。 生:“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粱的根……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  相似文献   

4.
高粱能够在贫瘠的土地上长出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是因为它强有力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这便是高粱成长的基点。高粱正是通过根系,抓住基点,吮吸着大地给予它的营养,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5.
片断实录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请大家把书上的句子划一划、读一读。(学生一边划一边读,教师画出陶罐和铁罐的外形,如图所示。)师:下面请一个同学读读铁罐第一次说的话。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他的语气运用得好,读出了铁罐的傲慢,但我觉得他的表情还不够,应该像黑板上的铁罐那样高昂着头,眼睛里还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师:你读读看。(该生有表情地朗读。)师:读得好。现在老师请全体同学用傲慢的语气、带着轻蔑的神气读铁罐第二次说的话。(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师:为了…  相似文献   

6.
高梁能够在贫瘠的土地上长出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是因为它强有力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这便是高粱成长的基点。高粱正是通过根系,抓住基点,吮吸着大地给予它的营养,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7.
缘“情”悟文理——《高粱情》教学片断□湖南杨红青课文写了高粱的穗头、杆子、根,其中对根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这一部分是文章结构的主体、内容的重点。教师要抓住关键,精心设计有一定深度的题,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小组轮读第3——5自然段,思考:高粱的根有哪些...  相似文献   

8.
《高粱情》这篇课文描写了高粱的特点,揭示了高粱的品性,赞扬了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高粱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高粱根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浓厚情感,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时,我以图促读、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写,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一、借图设疑,通读全文课文插图用鲜明的画面,形象地展示了高粱的特点,我凭借生动的画面,用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同学们,你熟悉高粱吗?从它‘正直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紧紧抓住土地的根,可看出高粱具有鲜明、独特…  相似文献   

9.
叶菲 《现代教学》2010,(7):93-93
案例描述: 课上,我请学生圈画出描写萤火虫的句子,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学生们专心地圈画着课文中的句子,我也来回地巡视着。忽然,我发现小周偏过头悄悄地与小陆说着话。我轻声地提醒:“小周,别说话了。  相似文献   

10.
掌声     
在教室门外,我听到,像往日一样,上课铃一响,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走进教室,就感到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日不同的气氛,但我还是平静地走上讲台。师生相互问好后,我还没开口讲课,就发现全班五十多个学生都直勾勾地盯着我身后的黑板。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我的讲课中,我立即以平静的语调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上——"我一边说一边转身准备往黑板上板书。  相似文献   

11.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所以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汉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它不仅外形美,内涵也极其丰富,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谜,一段故事。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这一文化根基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在几年的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一边看书,一边摸索,一边实践,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简笔画是小学自然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如果运用得法,一支粉笔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实践中有这样的体会:a.简笔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然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教材的特点,一边讲授一边动手,在黑板上画画,逐步把讲授的对象变成形象的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能使学生始终注意所画的每一个细节,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教《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时,一边讲解课文内容,一边分别画出地面上的水、天上的太阳、天空中的水蒸气、云、雨,加上箭头,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的情趣,…  相似文献   

13.
微笑舞台     
参照物美术课上,老师教学生画老鼠。一个学生双手托腮两眼发直,老师知道他不会画,就走过去坐下来教他。老师一边画,一边不时地看看他是否在认真  相似文献   

14.
以画带说 以说促写北京肖琼课间,学生们看见教师拿来一叠白纸,很是奇怪,一边猜测,一边问老师。我微笑着说:“保密。”铃声一响,同学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我走进教室,转身在黑板上写道:作文,《美丽的》。我说明:“今天的作文不用写,而是用笔画,画出你认为美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一句偏激的回答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有许多意见不大相同的场面,记得在一次讲解练习题的时候,有这样一道习题:"下面这些句子中,请用横线画出把植物、动物进行人格化的词语",句子如下:1.秋天到了,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2.小明在桌上刻字,桌子生气地流下了眼泪。3.花心点头微笑,小鸟在树上唱歌。4.太阳火辣辣的,花草在阳光照射下,无精打采地低着头。这是四道小题,多数同学在解答的过程中都能依据平日里老师教授的全部做了,然而我班刘同学的解答却  相似文献   

16.
《高粱情》是九年义务教材第九册新选入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真挚浓烈的深情,讴歌了在贫瘠的土地上扎根,长出粗壮的杆子,结出硕大穗头的高粱的那种坚韧不拔的品格.文辞较深奥,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学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时可围绕“情”字,深入浅出,一步一步突破难点,弄懂课文.  相似文献   

17.
前几天,班中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篇日记:今天,我发现舅舅头上有几根白头发,舅舅就让我帮他拔白头发。我说:“一元一根”。舅舅说:“一元就一元。”于是我一根一根开始拔,一边拔一边数,没想到一不小心拔了一根黑头发,疼得舅舅嗷嗷直叫!有意思的是,他还在旁边配上了几幅图画,把给舅舅拔白头发的场景给画了下来,看了真让人忍俊不禁!我禁不住在他的日记上写道:“日记很有趣,图画更精彩!”这位学生开心极了,拿着日记本到处炫耀。这一下可炸了锅,班中学生纷纷效仿。一些画画好的学生都采用了这种日记形式:有的学生写体育课上踢毽子,旁边就配上了踢…  相似文献   

18.
[长沙市开福区望麓园小学刘茂银老师在该区主体性教育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小虾》一课]实录(一):[教室里课桌组合成了8个“U”字形,全班学生以6人为一小组坐成了8组。学生认真自学课文,时而认真朗读,时而思考,时而画记书上内容。然后,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学情况]师: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刚才自学和讨论的情况。生1:我找到了写小虾外形的句子:“这些小虾,有的通身透明,这是才长大的;有的颜色青灰,这是老的。”生2:我画记的也是这个句子,我很喜欢这个句子。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呢?生2:这个句子用“有的……有…  相似文献   

19.
《登山》 (六年制第八册 )讲的是革命导师列宁登山看日出时 ,两次走过临近深渊的那条小路 ,自觉磨炼意志的故事。教学中 ,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设计了画、演、写、议四个教学步骤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有效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一、画一画 ,认识小路的险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有一个句子 ,即 :“路宽只能容一只脚 ,一边是峭壁 ,一边是深渊。”学生只有充分理解了“险” ,才能充分认识列宁坚持走这条险路的勇气和魄力。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根据文字描述绘制简笔图 ,帮助学生体会小路的“险”。师 :列宁在巴果茨基的陪同下…  相似文献   

20.
高粱秀穗了,在秋风的吹拂下,穗儿一天天变大,宛如一个红绣球。当高粱瞧到身旁的甘薯秧上什么都没有时,便沉下脸来,对甘薯秧说:“你身上怎么除了叶子就是叶子呢?难道你就不为自己虚度年华、碌碌无为感到羞愧吗?”“我……”甘薯秧抬起头,想跟高粱说些什么。高梁却根本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