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历来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其精髓也就在这个活字上。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呢? 一、唱好课始“开讲”曲 这是激活数学课堂的重要一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善于利用开讲的艺术去黏住学生的心,从上课开始就要使学生跃跃欲试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对开讲的总体要求是  相似文献   

2.
曾听过很多老师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听后总感到遗憾:学生一开始总是不能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而这时,我们教师总是让学生讨论、观察,小组讨论也成为课堂中的一个热闹场面,但是学生就是不能从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来考虑。最后教师不得不再次引导:“大家能不能算一算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再算一算这和能否被3整除?”从而得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时,作了多种改革尝试,把教材中两课时教学的“能被2、5整除的数”和“能被3整除的数”调整为一课时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把这节课的教…  相似文献   

3.
曾听过许多老师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听后总感到遗憾:学生一开始总是不能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而这时,我们教师总是让学生讨论、观察,小组讨论也成为课堂中的一个热闹场面,但是学生就是不能从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来考虑。最后教师不得不再次引导:“大家能不能算一算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再算一算这和能否被3整除?”从而得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时,作了多种改革尝试,把教材中两课时教学的《能被2、5整除的数》和《能被3整除的数》调整为一课时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把这节课的教…  相似文献   

4.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是肯定性的评价,教师用点点、微笑等行动来表示对学生行为的认同和赞许。但是,当学生的行为和语言不存在合理性时,教师又该怎样的评价呢?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有一位学生说:“只要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相似文献   

5.
所谓班主任威信,概而言之,就是学生对班主任老师的尊重和信赖,也就是班主任老师的品格、学识、能力、教学艺术诸因素在学生心理上唤起的信服和尊崇的效应。 人们常说:“教育是一门科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劳动者的劳动者”。这些话准确地道出了教育工作区别于其它各项工作的特殊性。正因为教师  相似文献   

6.
我国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特级教师们认为,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广大特级教师们在长期深入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地体验到教学活动的艺术魅力,形成一致共识: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江苏省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特级教师斯霞同志曾说:“几十年来的教育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工作确实是一门艺术。说它是艺术,是因为它既要遵循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又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劳动。”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霍懋征老师则说:“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就能运用自如地把备课中丰富的教学内容,在课堂这个艺术舞台上传授给学生,尽管学生的个性千差万  相似文献   

7.
不赞成学生课前预习的老师,说到底就是害怕教学不能按照自己课前的预设进行。他们期望学生都是“零认知”,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然后引导学生钻入一个又一个预设好的“精彩圈套”中,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呈现热烈的教学场景。对于这种现象,作者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难道不预习,学生就对新知识什么都不知道了吗?我曾听过“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请学生随意说出一个自然数,教师就能马上判断能不能被3整除。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学生不屑一顾地说:“我也能这样。”但是这个学生的手举了又举,教师却视而不见。课堂…  相似文献   

8.
游戏导入: 上课时,教师微笑着告诉学生,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平时是老师出题考你们,今天你们出题来考老师。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不用做除法,马上就知道它能被2或5还是能被3整除;还是能同时被2和5或2、5和3整除。”同学们听后,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大家七嘴八舌地会说很多数。教师把这些数一一写在黑板上,一个一个地加以判断。然后再要求他们往大里说,再大的数也能判断(也许有不相信的,会用  相似文献   

9.
这学期初,我听了一节一年级的数学课,教学内容为课标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一册的《玩具》。本课主要借助学生喜爱的玩具,使学生能正确数出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写1~5的数字。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拿出玩具来玩一玩、数一数、说一说,然后根据说出的数让学生学写数。教师首先示范写1,问学生:“看看1象什么?”,再让学生学写1。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写2。当教学到写3时,教师正要示范,突然,一位学生喊道:“又是老师写”。好一个“又是老师写”,他喊出了学生的需求,喊出了我们的思考。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授受关系、指导者与被指导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陈智明 《广东教育》2002,(11):42-42
“趣味开讲”是小学课堂教学中一个常用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有些教师因为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加上对教学艺术了解不多,不懂得开讲艺术的意义和作用,认为“趣味开讲”是浪费时间,是“多此一举”。我曾经听过一位老师的公开课,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二册中《圆锥的体积》,他是采用这样的方法引入的:上课了,老师一手拿教科书,一手提着一只红色有盖塑料桶走进教室,然后问:“同学们,你能说一说这只桶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这只桶是圆柱体。”接着,老师请学生猜一猜这只桶里装了些什么,大家抢着…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如何设置科学而又艺术的提问语,引导教学走向成功呢?一、悬念式问语案例: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有位教师在黑板上写出:6、8、12、17、24、26、39、42、53、66。问:“谁能很快判断出哪个数能被3整除?”,当学生很快判断出来后。教师又写上:456、3250、5277。问:“谁能很快判断出哪个数能被3整除?”由于数目较大,学生陷入沉思。教师紧接着又说:“你们可以考考我,随便说一个数,我都能很快地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学生一听,急…  相似文献   

12.
一、导入新课教育家弟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师在课前可精心设计“愤”、“悱”的情景,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始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做数手指的游戏,教师出示左手四个手指,从食指开始依次数到小拇指,循环往复,作数数示范。然后问学生:你们随意说出一个数来,老师会马上知道这个数在哪个手指头上。接着由学生说出一个数,教师判断出这个数在哪个手指上,由学生数手指验证。最后指出: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就猜到这个数在哪个手指头上吗?学了这课后,大家就会明…  相似文献   

13.
由于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五年制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特征,是学好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由于受到“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韵干扰(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引导学生探索灼焦点是在一个数的“个位”上),容易产生思维定势。为防止教学中的思维定势的干拢,新授时,教师首先向学生  相似文献   

14.
赵江 《湖北教育》2002,(21):31-31
曾听一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上《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学生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己学习并掌握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老师引导学生复习了探寻“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过程。在进行了这一必要的启发铺垫后,提出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试着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自行找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作为听课老师,我就近聆听和参与了临近一小组的讨论学习,这个学习小组成员有8人。  相似文献   

15.
所谓班主任威信,概而言之,就是学生对班主任老师的尊重和信赖,也就是班主任老师的品格、学识、能力、教学艺术诸因素在学生心理上唤起的信服和尊崇的效应。人们常说:“教育是一门科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劳动者的劳动者”。这些话准确地道出了教育工作区别于其它各项工作的特殊性。正因为教师培养的对象不同于工厂里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会思维有感情的人,因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自身形象大小、威信高低,对教育任务的完成具有微妙的奇特功效。丰富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一门艺术。每讲一堂课要想使学生坐下来、听进去,并且能够让学生渴望听、喜欢听,教师需要尽心尽力,在教学艺术这个宏伟的殿堂里不懈追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有些教师教学态度认真,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无可厚非,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并不像板上钉钉那样简单。教学效果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要使教学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教学感染力是教学艺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认为,要使教学具有感染力,必须着力做好三个方面。一、让形体说话教师来到课堂,在开讲之前,教师自身就像一篇无声的宣言,默默地向学生传递…  相似文献   

17.
孙振霞 《山东教育》2009,(12):41-41
1.引发好奇心,诱发创新欲望 诱发创新欲望首先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想创新,敢创新。例如,我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学生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一下子就能判断出这个数能被几整除。学生好奇老师为什么一下就能判断随意一个数能否被2、3、5整除呢?这种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久而久之,小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与创造性就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诱发创新的欲望。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创造活动如果没有教师的因势利导,就会失去探索的正确方向,从而使他们的探索过程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所以教师的“导”就显得尤为关键。那么,创新教育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何新的要求呢?  1.导在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上。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随意给出一组数据,让全班学生与老师比一比,看谁先找出分别能被2、3、5整除的数。当学生发现老师能很快地找出正确答案时,就会产生迫切地要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这是一种激发求知欲的“导”,它能使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2.导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  相似文献   

19.
一出好戏,它的序幕即能把观众带进充满魅力的艺术殿堂。一节好课的开头,就如同一出好戏的序幕。 吴正宪老师深深地懂得这一点。她视开讲为一门艺术,认真研究每个40分钟的导入。总结了“以疑激欲”、“直观演示”、“趣题引路”、“巧设悬念”、“开门见山”、“故事导入”等多种开讲方法。凡是听过吴老师讲课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短短几分钟,她就把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很快呈现出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  相似文献   

20.
一篇文章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头,而一节思想品德课也必须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讲”。抓好这个环节,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给一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这里概括介绍几种“开讲”方法: (一) 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教师一上课,就简明扼要地介绍本节课要讲的内容,直截了当地板书课题。如一位五年级教师在向学生进行“为改变祖国落后面貌而奋发图强勤奋学习”的教育时,一上课就出示了陈云爷爷在新学年给全国少年儿童的光辉题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