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爱美的情趣,是语文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学实践已表明,无数成功的教学,一切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体现了一个“美”字,“美”也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身心的发展。学生的智慧活动需要美的激活,教学的高效益需要美的推动。一句话,学生的发展不能没有美。  相似文献   

2.
赵红艳 《成才之路》2011,(16):I0015-I0016
教学讲究艺术性,才能吸引学生。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讲究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讲课时,运用“画龙点睛”的教学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课堂教学中的’画龙点睛”的教学艺术性,主要从以下三个“点”、三个“抓”字切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特点决定了语文课肩负着发展和培养学生情感的独特使命.良好的情绪及对某一件事专注的程度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语丈教学中,善问巧问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提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就告诉我们,智者是善问巧问的。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研究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让很多人如痴如醉。如果语文教学也能像艺术那样磁铁般的吸引着我们的学生,那我们的教学肯定会成功,会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境界。艺术手段的运用,同样可以震撼幼小的心灵,艺术的生机使小学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7.
朦胧感是读者对文学语言解读的最基本的体验之一,也正是有了朦胧感的存在,回归文本、张扬个性、多样解读才成为可能,这一点已在小语界达成了共识.就拿儿童诗来讲,它作为从儿童视角反映生活的载体之一,"朦胧性"才能体现出"儿童特质",所谓"童眼看世界"、"童话言生活"应该是儿童诗最贴切的注脚.  相似文献   

8.
黄文艺 《教育艺术》2009,(10):58-59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积极主动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千方百计地设置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景.想方设法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从而让语文教学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9.
案例描述: 今天,我同平常一样,开始了第五天的文言文复习.同学们都捧着书诵读记忆,我则在教室巡视着,突然发现机灵、调皮、胆大且能说会道的鲍胜未带语文书,就提醒他,想办法借书.不到两分钟,他就借来了语文书.  相似文献   

10.
谈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职高毕业出来的学生,其语文水平的现状令人忧虑:说话,辞不达意;读文章,语音不准,语句不畅;写作,更是惨不忍睹,咬烂笔头,下笔无言,抓耳挠腮,纸上空白,其状之难难于上青天……原因何在?回想起我们的语文课,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分析文章一套又一套,教学方法花样翻新,可学生就是无动于衷,昏昏欲睡……这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注重分析讲解,缺乏能力训练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作为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有所悟,还要让学生习有所成,所讲太多,转眼“灰飞烟灭”,日久天长,学生自然兴味索然。就好比教人学车,方…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语文在致力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肩负起了思想教育、审美教育、人格教育等多项任务。所以说语言教育不是纯工具教育,它满载着人文内容,为学生人文知识的获得提供了前提条件。一、“活”是语言教学的灵魂曾几何时,我们的教学经历了“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六年制从第六册到第十册共安排“练笔”16次,其中第六册四次,七至十册每册均为三次。从形式看,以记叙文为主,兼有实验记录(报告)、读后感想;从内容看,写人、记事、描景、状物,样样俱全;从序列看,有一两段话,有片断,有成篇的文章;从编排位置看,均处在一篇课文之后,需要运用课文的有关习作方法。要使“练笔”在训练学生思维和表达方面真正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做到“短、平、快”。“练笔”前的课文为学生练笔提供了结构模式和语言范例,教师在指导学生练笔时要注意做到“短、平、快”。所谓“短…  相似文献   

13.
所谓作文教学“三模式”,是指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三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即突破传统作文,倡导说写结合;设计作文环境,指导观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强化课外练笔。这三种“模式”是我多年作文教学的心得与感受,其实践性很强,对学生作文的指导,确有显著功效。  相似文献   

14.
所谓“模块”,是指围绕某个专题组织的一组教学内容,从“导语”到“课例”再到“语文园地”,来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从而使整组教材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当新课程以“模块”的组织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教学应该如何设计、组织和实施,抓好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坚持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就成为落实小学语文“模块”教学理念的重点。坚持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体现共性,这是构成“模块”专题与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关系的依据。为此“,模块”教学必须通盘考虑,整体设计。一是把握整组教材。其一,要借助《教师…  相似文献   

15.
16.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管理者、实施者.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感到,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善于"三做":一是做"旁观者".凡是学生能管好的事情,尽量"袖手旁观",静观学生的作为,做到少插手,精评论;二是做"顾问".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管理者、实施者.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感到,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善于“三做“:一是做“旁观者“.凡是学生能管好的事情,尽量“袖手旁观“,静观学生的作为,做到少插手,精评论;二是做“顾问“.……  相似文献   

18.
19.
在深幽的心灵深处,主观精神往往因为同客体有所碰撞融汇而获得发现的欣喜,并闪现一种茅塞顿开的心灵之光--这,就是所谓的悟性.  相似文献   

20.
“问”是点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而那种随心所欲,零敲碎打式的提问是十分有害的。教学中,为了实现以问促进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提问时要注意三个不可:一不可未经认真思考即脱口而问;二不可在学生思维没有进入问题情境时就频频发问;三不可以问代教,用“满堂问”来统领教学。所以我认为,课堂设疑提问必须达到四个基本要求: 1.问要有值。提问要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教师要认真研究,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目的以及学生的实际,整体设计提问。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问题要具体、明了,表述要清晰、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