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明确提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衡量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对“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第一 ,“领导就是服务”是共产主义的人生价值观。第二 ,“领导就是服务”的具体表现是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第三 ,“领导就是服务”的评价标准是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 在改革开放中,如何判断性“社”还是姓“资”?对于这个问题,邓小平指出:“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个论断,高度概括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最基本最主要的东西,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的论断,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农业联产责任制的问题,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问题,关于商品经济的问题,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论断。“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一个极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时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个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视察南方时最早提出,后被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下来的。“三个有利于”标  相似文献   

6.
最近,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一些城市时发表了极为重要的谈话,其中关于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就党中央和小平同志提出的生产力标准问题,着重探讨生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仅是判定姓“资”姓“社”、衡量改革开放的标准,而且也是作为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纪检工作的标准。它是执纪应当把握的大原则、大界限、大前提。违背这一标准判断是非,区别违纪与非违纪,必然要跟纪检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总的方向和目标相背离。  相似文献   

8.
三个“是否有利于”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概括出来的;是基于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源于邓小平对当今国际形势及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三个“是否有利于”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标准,它是科学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价值离开了科学,就会变成纯粹的“乌托邦”;科学离开了价值,就失去了灵魂。  相似文献   

9.
1992年初,小平同志针对当时束缚中国经济发展,阻碍改革开放姓“资”姓“社”“左”的思维定势,高屋建瓴地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段话,提出了一个判断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改革,有两件事情是永远不能忘记的。一是70年代末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一是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如果说前者使人们把政治热情转变为经济建设热情的话,那么后者则为怎样搞好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其中最著名的论断就是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时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2页)。对此,有人认为它不仅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而且是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成败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十四大修改的党章中,又把这个观点写入总纲,指出各项工作都要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这个思想与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密切联系,成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坚持生产力标准就是坚持历史唯…  相似文献   

12.
在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过去我们没有完全搞清楚。并一再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1992年春南巡谈话中,他更进一步提出了“三有利”标准和原则:“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有利”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把“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起,作为判断我国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三条标准。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发展和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伟大战略任务。什么是综合国力,如何评估和预测综合国力,怎样评价发展并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战略意义,是人们共同关切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报告根据邓小平同志南巡谈活的精神,明确提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这“三个有利于”,最根本的还是第一条,即生产力标准,因为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关键和基础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标准是列宁率先提出来的。他曾依据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年初视察南方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针对如何判断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如何检验领导干部的各项工作,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具有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它既是我们考虑改革开放及各种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我们判断各方面是非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也是我们进一步清除“左”的思想影响的有力武器。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全面理解其内涵,并把它作为一个重要思想方法,用于指导我们的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谈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十五大报告指出:“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台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摆脱姓“社”姓“贷”的抽象争论,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围绕民办教育立法中“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讨论,我认为,应该统一到15大报告的精神上来。江泽民总书记在15大的报告中又一次强调: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形成与发展张立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根本...  相似文献   

19.
事物的发展变化通常是按“一分为三”的规律运行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就是“一分为三”这一规律的具体反映。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要判断姓“资”还是姓“社”就必须掌握“三个是否有利于”;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步骤,就必须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所界定的“社会主义本质”,作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根本问题的明确回答 ,规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 ,体现着中国基本国情的现实要求 ,与党的基本路线相一致。“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在实践中坚持“三个是否有利于”标准 ,从理论层面隐含地规定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它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